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好絕!這驚艷世界的「釉」惑

2024-06-17國風

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復繽紛,縱然僅純凈一色,卻不輸於「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

單色釉 指瓷胎外施單一色彩的釉 ,而單色釉瓷,常被認為是 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它至純至簡,歸於本真,是最為純粹的美。

歷史上,單色釉五彩繽紛、種類繁多, 主要原因是釉料中含不同的化學成分,燒制後,即呈現出不同的釉色。 許多時代都有單色釉的傑出代表作, 炙熱的紅,到清冷的白,再到神秘冷峻的藍,嬌俏可人的黃, 蔥翠清新的綠 …… 古人將自然之色幻化於瓷器上,構築出中國美學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或者可以說,中國最美的顏色,皆凝結於瓷器之上.....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釉惑:青翠天成 取法自然

單色釉的「五色之路

單色釉,指瓷胎外施單一色彩的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一道釉」。

縱觀歷史,單色釉瓷的發展,從「青釉」破土,到「各種顏色釉」開枝散葉,美輪美奐,五色俱全……一舉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

原始青瓷:釉之生,始於

這是最早的青釉誕生的想象復原場景:將近4000年前,一只剛剛做好的陶坯,意外沾染到草木灰,之後經高溫燒制,竟閃現出美玉般的青色光芒。 攝影/黃小黃 李謙 ,制陶/王宏偉

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 陶器是世界的,瓷器卻只屬於中國 。華夏文明最早孕育出瓷器,並獨領風騷數千年。

中國最早的瓷器是 原始青瓷 ,之所以稱 「原始」,不僅因為出現年代早,也因為這青色始於「意外」,成於天然。華夏祖先在機緣巧合下,用 草木灰 制釉,又因燒造時的天氣、窯溫等因素的隨機碰撞,創造出變化多端的青釉。

青色激灩:從越窯到龍泉窯

唐代,中國形成了「 南青北白 」的制瓷業格局,「南青」是指南方的 越窯 青瓷,到了宋代,同在浙江的 沙埠窯 ,迅速吸收了 越窯的工藝,之後又傳遞給浙江西南部的 龍泉窯

青瓷的釉色之美,在這三座窯的演繹下,層次分明,絲絲入扣。

影青:青天碧流 如影隨形

宋代,南方地區出現了一種質感如玉,白中微微泛著青色光澤的瓷器,稱 青白瓷 (或 影青瓷 )。

青白瓷那種 淡泊虛靜、自然天成 的意趣,與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不謀而合, 於是很快風靡大宋, 成為時代的寵兒,行銷數百年不衰。

祭藍釉:生而高貴

霽,是雨過天晴的樣子,因此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有「霽月難逢」「夜雪初霽」「霽虹初現」等清詞麗句。

而在中國瓷器中,以「霽」命名的釉色不多,其中就有霽藍,也稱「霽青」「積藍」。 霽藍以鈷為呈色劑 ,燒出的釉色近乎深藍,在明嘉靖時期,升級為 祭天 禮器之色,所以也稱 祭藍

瓜皮綠:草根閑色的逆襲

瓜皮綠,堪稱綠釉中的當家花旦 。自明宣德時創燒,至嘉靖時才取得技術突破, 這與嘉靖帝崇尚道教密不可分。

當時艷麗的 五彩瓷 備受喜愛,配色尤以「紅濃綠艷」取勝。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景德鎮陶工著意提升綠釉的表現力,也因此成就了瓜皮綠的高光時刻。

白黑之道 大道至簡

邢窯白:一場大唐的雪

所謂白釉,並非白色的釉,而是要將不含金屬氧化物呈色元素(或含量極低)的釉料,施於潔白的胎骨上,入窯高溫燒制而成的透明釉。所以, 人們只是習慣將 透明釉稱為白釉

白瓷, 萌芽於北朝,在隋代走向成熟,鼎盛於唐宋。這其中, 邢窯是唐—五代時期最著名的白瓷窯口 ,窯址在今河北省內丘縣和臨城縣一帶,因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

大唐盛世, 邢窯白瓷的走紅,像下起了一場大雪,讓白色席卷天下 。而其他色彩的瓷器,也因此有了發展機會。單色釉的概念開始豐富起來,瓷器的世界也變得多姿多彩。

化妝土 瓷器的 粉底

化妝土,是一種含鐵量較低的白色黏土, 將它調成漿,薄塗抹於瓷胎上,可 遮蓋胎體的粗糙、暗淡 ,從而 燒出較為光潔的白瓷。 這波操作就像愛美之人化妝,所以這種色漿得名化妝土。

隋唐時期,邢窯以燒制白瓷著稱,其中又分為無需塗抹化妝土的精細白瓷,和 需要 使用化妝土的粗白瓷 。後來, 鞏義窯、定窯白瓷都曾使用化 妝土。

德化「中國白 白有白的道理

德化白瓷,被譽為 世界白瓷之母 」。 與其他白瓷相比,它有潔凈細膩、溫潤典雅、如脂似玉等特點。出色的表現,得益於 德化當地的瓷土有著 低鐵高矽 的特性,天然適合燒白瓷,有些德化瓷甚至可以不施釉,單純以白胎悅人。

明代,德化白瓷獲得空前的發展, 不但行銷全國,還 遠銷海外 同時,德化窯湧現出 何朝宗 等著名工匠,創作出栩栩如生的瓷質雕塑作品。

黑釉 極簡之中無盡藏

這件黑釉鷓鴣斑碗,出自著名的定窯。在烏黑光亮的釉色之上,布滿放射狀的金褐色斑紋,仿佛夜空中劃過的流星。 供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就瓷器而言,唐代追求秘色與白釉,而宋代茶盞則以黑色為上。

兩宋時期, 黑瓷的文化和美學內涵 ,大多透過 茶文化 來體現,但是,隨著宋徽宗等人的遠去和鬥茶文化的衰落,黑釉盞為代表的黑瓷,也逐漸結束了歷史舞台。

紫定之謎

宋代名窯 定窯 ,以燒制白瓷馳名於世。不過,定窯也燒制黑釉、綠釉、黃釉、醬釉等多樣釉色。明初【格古要論】中,記載了一種叫做「紫定」的釉色。但紫定到底是什麽顏色,一直眾說紛紜。

經過專家調查研究,或 許宋人眼中的「紫」,並非我們熟悉的「紫」,而很可能是醬褐色 。醬釉瓷器模仿醬色漆器燒制,遍及大江南北,形成了龐大的體系。

烏金釉的創新密碼

在瓷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黑瓷並不怎麽起眼,但它的存在,與其他單色釉瓷器一起,構建出一個繽紛世界。

清康熙時期,禦窯廠開始燒制一種名為烏金釉的黑釉瓷,它 烏黑如漆,亮麗如鏡 ,由上等的青料、白釉、紫金釉,和少量的石灰、鳳尾草配制而成。其中, 紫金釉 青料 是發色的關鍵。

烏金釉 開創了混合呈色劑的先河 ,在釉料配置上達到了技術制高點。

繁花:五色具備 始有大千

永宣紅釉 一瞥

在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吉祥、富貴,而 紅釉瓷,則因為 燒制難度大、傳世範圍小而倍顯名貴,被譽為「 千窯一寶 」。

歷史上,純正、穩定的紅釉,是明永宣時期(永樂、宣德)創燒的 鮮紅釉 ,它色澤如 紅寶石般鮮亮 。到了 明後期,紅釉瓷器燒制技術失傳,直到清代康熙早期,還無法燒制出好的紅釉瓷器。

清康熙年間, 郎窯紅 獨樹一幟,最可愛的紅釉,當屬 豇豆紅 ,有 娃娃臉、美人醉、桃花片 之稱······

明清以來,紅釉瓷的世界形形色色、千嬌百媚,但曾驚「紅」一瞥的 永宣紅釉 ,始終是公認的「標桿式」釉色。

黃釉 以黃喻 一枝獨秀

傳統文化中,黃色是尊貴皇權的象征。而在中國陶瓷的發展歷程中,正黃釉的燒制成功,則要到明代。

弘治帝 重視祭器,令禦窯廠全力以赴燒造單色釉瓷器,由於工藝上不斷創新,便有了「 嬌黃釉 」。到清康熙年間,禦窯廠又創燒出具有粉彩質感的 淡黃釉 (也稱「蛋黃」或「檸檬黃」)。

一色幹秋 雍正的境界

眾所周知,雍正皇帝 崇尚簡約、素凈、純粹, 瓷器品味極佳。他 在位期間,單色釉瓷器的燒造最為鼎盛,其品種之豐富、水平之高,達到了歷史頂峰。

雍正時期,創燒出一種名貴釉色—— 胭脂水釉 ,它以微量 黃金作為著色劑 ,經低溫燒制,所得顏色綺麗如胭脂,嬌艷欲滴。

雍正皇帝高超的個人審美,是中國陶瓷燒造技藝的成熟,也是時代的美色追求,創造出古代陶瓷史上 最具歡愉與活力的「多巴胺之色」

關於【中華遺產】新刊

你最期待、想看到哪部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