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張瑞圖草書的「折筆法」,如大刀片來回拔動

2024-03-31國風

張瑞圖(1570年-1641年),字長公,號二水,別號果亭居士、白毫庵主等,福建晉江人,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書畫家,尤其以草書成就顯著。他的草書風格獨特,其中最引人註目的特征之一便是「折筆法」,這種技法在他的筆下展現出以下特點:

1. 剛勁折轉的筆畫形態

張瑞圖草書的折筆法,體現在筆畫的起止轉折處,常以銳利的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折線來替代傳統草書中較為圓潤的弧線轉折。這種折筆的處理方式使得筆畫形態顯得格外剛勁挺拔,具有強烈的力度感和雕塑感。折筆處往往幹凈利落,無多余修飾,給人以斬釘截鐵、果斷決絕的印象。

2. 方折為主的筆法特色

與傳統草書註重線條的圓潤流暢不同,張瑞圖的草書更傾向於使用方折的筆法。他巧妙地運用提按頓挫,使得筆畫在轉折時呈現出明顯的方棱,甚至在連續的線條中也能看到一系列連續的折角,形成一種獨特的「折帶狀」線條。這種方折筆法不僅增強了線條的立體感,也突顯出草書結構的骨骼與筋脈,給人以峻峭峭拔之感。

3. 空間分割與布局的新意

折筆法的套用,使得張瑞圖草書在字形結構上產生了新的空間分割方式。字內空間被折筆所形成的幾何形狀切割,形成許多小的空白區域,這些區域與筆畫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增加了字形的層次感和視覺沖擊力。在章法布局上,折筆帶來的硬朗線條和銳利轉折,打破了傳統的行氣連貫性,使得整幅作品在連綿中帶有斷續,平添了幾分現代感和設計感。

4. 個人化的藝術風格與精神氣質

張瑞圖草書的折筆法是他個性與創新精神的體現。這種技法與他為人剛直不阿、特立獨行的性格相吻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草書既有草書應有的流暢與動感,又融入了金石碑刻般的峻厲與骨力,體現了他對傳統草書的突破與革新精神,以及對個人藝術風格的執著追求。

張瑞圖草書的折筆法以其獨特的剛勁折轉、方折為主、空間分割新意以及個人化的藝術風格,塑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草書風貌。這種風貌打破了傳統草書的柔婉流麗,代之以峻峭、硬朗、極具個性的藝術氣質,對後世書壇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書法史上的一股獨特潮流。

釋文: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麯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宗之瀟灑美少年, 酒酣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李白一鬥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筆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天啟丁卯春書 瑞圖

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詩。八仙,指詩人賀之章、張旭、李白等酒仙。詩中盡寫他們嗜酒、醉酒之憨態。為天啟七年張瑞圖五十八歲時書。【感遼事作六首卷】,絹本,行草書,內容為自書詩。詩卷起首處頗圓渾厚重,第二行起漸見爽利,起筆多順鋒尖入,折角方峻嚴厲,翻覆自如。偶用圓轉,皆極婉轉遒麗。據詩後之跋,此卷為天啟元年張瑞圖五十二歲時所書。

【杜甫飲中八仙歌】,酒金紙本,行草書,內容為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詩,八仙,指詩人賀之章,張旭、李白等酒仙。詩中盡寫他們嗜酒、醉酒之憨酒。張瑞圖書時,盡情揮刷,即使沒有醉意,至少也是極其放松的狀態。與【感遼事作六首】相比,此卷更顯生拗,天啟七年張瑞圖五十八歲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