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雍正十二美人圖:宮廷美人的生活畫卷|圖鑒

2024-09-04國風

文博時空/文 文博時空 作者 張明娟

制圖|夏文瑾

【雍正十二美人圖】,是由清初宮廷畫師創作的工筆重彩人物畫。每幅尺寸相同,均縱 184 厘米,橫 98 厘米,作品以單幅繪單人的形式,分別描繪了 12 位身著漢服的女子品茶、賞蝶、觀雪等生活場景。十二幅美人圖分別是:裘裝對鏡、烘爐觀雪、撚珠觀貓、立持如意、桐蔭品茗、撫書低吟、消夏賞蝶、燭下縫衣、博古幽思、持表對菊、倚榻觀鵲、倚門觀竹。

01

裘裝對鏡

1.家具器皿

美人一手持銅鏡,另一只手搭在方形暖手爐上,手爐上刻有松柏、梅花、竹子等植物紋樣。榻上擺著的紅釉盤,盤中放著佛手,佛手諧音「福壽」,是多福多壽的象征。這件紅釉盤似是仿宣德年間的豇豆紅釉盤,豇豆紅是紅釉瓷中色彩偏深的一種。此外,紅釉盤、鈞窯菱花口花盆作為家具單品點亮空間,在色彩上與美人服飾的色彩相呼應。竹質閑余書架懸掛於墻面,竹架分層可擱置卷軸,與前景的斑竹墩在材質及色彩上相呼應。

畫中美人的身後,是一幅書寫流暢的行草體七言詩掛軸,落款為「破塵居士題」。「破塵居士」是雍正皇帝為雍親王時自取的雅號,表示自己清心寡欲、不問榮辱功名的誌趣。「壺中天」、「圓明主人」兩方小印,是雍正(胤禛)登基以前所用的名號。

2.服飾、紋飾、首飾

畫中美人頭戴金鑲珍珠點翠花簪,是清代女性尤其是宮廷後妃及貴族階層日常裝扮和重要場合中不可或缺的頭飾之一。而點翠工藝是中國一項古老而傳統的金銀首飾制作工藝,源於漢代,尤其在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鼎盛。其身著寶藍色白狐裘,腰部佩戴玉連環,玉佩的下方用草綠色的綢帶打了個精致的吉祥結,綢帶自然地垂於裙邊,增添飄逸靈動之感。

「暗八仙」是道教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由於以法器暗指仙人,所以稱為暗八仙,這八種法器分別是:葫蘆、洞簫、玉板、團扇、魚鼓、寶劍、荷花、花籃。這八件法器在道家中稱為「道家八寶」,表達了吉祥長壽的寓意。美人衣飾及坐榻、手爐等用具上有各種傳統紋樣,如菊花紋、忍冬紋、寶相花等。

本幅畫以大面積的棕色為背景,主色調為與人物服飾相近的寶藍色,輔助色為素白色和茜紅色。家居的顏色有漆黑色、猩紅色、草綠色和靛青色等,整體看上去比較古樸有質感。

02

博古幽思

1.家具、器皿

美人側坐於斑竹椅上垂目沈思,背後是擺放著各種器物的黃花梨多寶格,也稱博古架。博古架主要是放一些古玩、玉器。此幅畫中的博古架上,擺放著不少器物,如仿汝窯的天青釉三足洗(一種用來盛水洗筆的文房用具)、汝窯無紋水仙盤(是目前傳世唯一沒有開片,無裂紋的汝窯青瓷)、白玉四足壺、銅獸耳扁壺、仿哥窯葫蘆瓶、松花石硯魚化石龍紋硯、寶石紅釉僧帽壺、獸面紋青銅觚等,均為康熙至雍正時期最盛行的陳設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貴氣派。這些器物不僅增添了畫面的真實性,也映襯出博古雅玩的閨中情趣。

2.服飾、首飾、紋飾

畫中色彩也是極為豐富。女子內穿朱紅色袍,外穿紫檀色外套,衣領是綠底黑花,手拿的是碧色絲巾,下裙邊是極淡的藕合色,衣袖邊還露出一抹水藍來;胸口的靛藍紐扣也極其醒目。主色紫檀、朱紅都是皇家氣派,綠色、碧色、藕合加上藍色、黑色的呼應、點綴恰到好處,將紫檀、朱紅的燥予以緩解,另衍生出一種雅致的氣場。

03

消夏賞蝶

戶外湖石玲瓏,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內美人手持葫蘆倚案靜思。此畫描繪的雖然是女子夏日休閑的情景,表達的卻是乞生貴子的吉祥意願。萱草,又名忘憂、鹿蔥。【草木記】謂「婦女懷孕,佩其花必生男」,因此,萱草以有助於孕婦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稱。葫蘆,屬於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百子」之意。畫家巧妙地將萱草與葫蘆繪於石側、掌中,既增加了畫面的觀賞性,又蘊涵了求子的深意。

畫中女子身穿暗雪青色薄紗外套,領口花紋華麗,顏色是淺青金和淺松霜綠的組合。內襯是深瓦松綠色,棗褐色盤扣,下裙是駝色,有兩條飄帶,一條是淺石青,一條是淺醬棕。這些清淡的色彩不僅體現了夏季的清涼感,也傳遞出一種寧靜、優雅的氛圍。

圖片 | 夏文瑾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