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東莞棠美術館「如是我聞——左正堯個展」正式開幕。
在開幕式後論壇中,左正堯就展出的作品作了如下闡釋——
大學畢業後,我調任華中師大當老師,並參與籌建美術系。當年美術系還沒招生也就沒有學生,自然有閑暇時間。不同院系的年輕老師大都同住一棟樓,交流起來特別方便,大家一起打打球,下下棋,或聚個餐是常有的事。在與別的院系老師交流時,發現美院畢業的自己,知識寬度幾近文盲,趁著時間多、精力旺盛,自己主動到文學系、哲學系,甚至外語系去蹭課,和學生們一起到圖書館讀書,用書包占位子,在圖書館可以泡一整天。
南方 紙本彩墨 90×120cm 1992
長笛 紙本彩墨 90cm×120cm 1992
上世紀80年代,20世紀哲學譯叢和西方哲學思想對中國學界產生巨大影響,大家自發讀書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朋友見面,聊的內容大多是最近又讀了什麽書。武漢東湖區附近大學林立,那時周韶華先生力排眾議,把彭德從湖北宜城縣文化館調入省美協工作,魯虹處於戀愛階段,皮道堅研究生畢業留校不久,孫振華還在華中師範讀研究生一年級。孫振華會讀書,知識面廣,我們是老鄉又同住東區,在一個食堂吃飯,經過窗下只需喊一聲。有一天,我對孫振華說:美術圈缺少如你這般會讀書的人,中國美術學院正在招博士,可以試試。那時的博士招生資源稀缺,人心所向。他的政治和歷史知識,外語水平,與學美術史出身的學生相比,算是降維打擊。記得那天他心不在焉從我書架上拿了幾本美術類的書,三個月後,他告訴我,已經直接從研一考取了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史專業的博士。
龍瓶 紙本彩墨 145×90cm 2007
華師圖書館書類豐富,古今中外全都涵蓋。西方哲學系列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亞歷士多德,到中世紀哲學,再到近現代哲學,包括【現象學的觀念】、【存在與虛無】、【從邏輯的觀點看】、【猜測與反駁】、【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等,從西方哲學回過頭來再讀中國的諸子百家,我的思想維度被全方位開啟。後來呢,就進入無序的瞎讀,道家、墨家、縱橫家、儒家、兵家、農家、醫家,【河圖】、【洛書】、【素書】以及風水學,還喜歡上了鬼谷子的【捭闔策】,抵巇術、飛箝術,當時對我最有影響的莫過於稷下學宮,那種一半時間學習一半時間相互辯論,並互換角色的智慧對撞令我十分著迷。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全新思想的湧動形成了類似啟蒙階段的風氣,我伴隨武漢讀書潮,紮紮實實讀了三年書。
來自昌南的女人2 紙本水墨 78 x 31cm 2012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現場 2012
讀書的同時,我進入真正的創作狀態,作品【莊子·老子·妻子】,暗含東方哲學思想的痕跡,接著創作【二元對立的統一】系列,簡稱「正反對稱系列」。這次展覽中也有一幅版畫【南方】就是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創作的作品,再後來【通往城市的路】、【西蒙波娃的精神家園】以及今年做的幾個展覽,包括【祇樹園】、【稷下度】和【柏拉圖學園】,以及剛剛開幕的【如是我聞】個人作品展。
如是我聞 展覽畫冊
車前子 紙本水墨 48X60cm 2021
如是我聞 紙本水墨 48×59cm 2021
【祇樹園】作品是疫情期間我滯留在美國時創作的,那時,世界正處於大流行,風聲鶴唳不能出門,社會的不確定性,資訊的不確定性,導致作品中圖式的不確定。我在家書寫鳩摩羅什轉譯的【金剛經】,面對宣紙,如何下筆,寫多少寫哪一段,寫時是不確定的,翻開金剛經看到哪一段就書寫哪一段。留在宣紙上的圖式處於不確定狀態。書寫時,是虔誠的、一筆一劃,經過墨的濃淡、水的介入、時間流變,最後留在宣紙上的文字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甚至看不清痕跡,正如每天的生活狀態不確定一樣,圖式正好印證了我當時的狀態,眼睛還沒完全定格,視覺已流變、記憶已流變、日常已流變,這是我對生存狀態的認知。生活每天都在不確定的風化感中渡過,如同千年石刻歲月痕跡模糊不清,書寫時心情不同、內容不同、狀態不同,作品圖式也就不同,將字與畫結合到一起,產生影像的空間張力。在拉古納海灘看到石頭上的石刻符號,也許已有百年千年,留下人間情感風化與模糊的記憶,將符號拓印下來與書寫的金剛經文拼接一起,產生文明碰撞、歲月時空的錯位對折與交流。鳩摩羅什不曾想到,石刻作者也不曾想到,拓印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以不同的形式呈現,這是值得記憶和記錄的,於是有了【拉古納情書】系列。
如是我聞2 紙本水墨 48x60cm 2024
祇樹園 紙本水墨 49x60cm 2022
讀觀秘本 紙本水墨 49x58cm 2022
有機 紙本水墨 34.5x141cm 2024
近期,我將草本歸類到「祇樹園」,「祇樹園」是祇陀太子送給釋迦牟尼的園林,【金剛經】、【阿彌陀經】等都是在祇樹園裏開壇講的經,祇樹園不僅使眾比丘開悟,樹木和植物同樣受到智慧的光耀。常常想,怎樣將精神支撐的記憶透過認知和影像進行表達,透過宣紙、行為、顏色、拓印以及瓷器和綜合材料,記錄每天的認知,日常和狀態,我的作品從邏輯關系來講基本上是生活狀態的個人記錄,如果不看完整的作品可能會不知頭緒,只有透過完整的作品鏈,從85新潮時期,包括1988年【美術】雜誌封面作品到近期的祇樹園系列,它們的精神內涵一直都受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
瓜洲渡 紙本水墨 60x48cm 2020
舊物藏月 紙本水墨 48X58cm 2022
祇樹園3 紙本水墨 76x139cm 2023
祇樹園6 紙本水墨 102x256cm 2024
鳩摩羅什經信 紙本水墨 34x141cm 2024
拉古納情書 紙本水墨 49X60cm 2023
昌南長調 釉裏紅 91x33cm 2014
昌南長調2 氧化鐵 91x33cm 2013
九條腰 氧化鐵 91 x 33cm 2015
說到底人生一輩子就是認知觀,認知觀的高度決定個體空間、能力、胸懷、視野、行為和格局的高低,我的作品正是我內心深處認知維度的圖式表達。
( 文/左正堯 ,根據2024年8月8日【如是我聞】個展發言,8月19日整理於大石樓頂菜園)
展覽回顧
(來源:左正堯工作室)
畫家簡介
左正堯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副主席
美國加州西海岸藝術聯盟主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陶藝協會會員(IAC)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委員會委員
第12至23屆亞洲藝術家聯盟中國委員會主席
2005年至2019年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館長
第11、12、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初評、復評評委
第三屆中國美術獎評委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藝術學院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