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曾經被貼上 「邪術」 標簽的道教閭山派,究竟有著怎樣的來歷與傳說

2024-09-11國風

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是長江流域華南地區道教重要流派,其起源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的許遜。

閭山派源於魏晉南北朝許遜祖師的凈明忠孝道,盛行於唐宋,以江西為發祥地,向各地傳播。許遜被閭山派尊崇為教派始祖及教主,順天聖母陳靖姑就曾拜其為師,學法歸來後於古田、福州等地從事驅邪伏妖、祈雨、治病等立國救民聖事,促使閭山信仰在此地盛行並傳播。

閭山派與凈明道具有傳承關系,在神仙信仰淵源上兩者並無差異,都奉許遜為祖師,他們都以殺蛇斬蛟為其道法成名;信仰領域都傳承儒家的忠孝美德和倫理道德;教派旨意皆是仙道貴生、濟世度人;都以【道德經】為教義;科儀形式也略為相同。

整個閭山教派宏觀上分為 「道」 與 「法」 兩個部份,道為體,法為用。由於不同的民俗習慣和人文背景,在每個地域就會發展出不同的教派。閭山教派下的各個派別的傳承,並非完全都是傳統祖師脈絡的傳承。有的是有師承的師徒傳代方式,有的是因其所信仰或道法科儀的相容,並無實質的師承關系。

民間有些施畫閭山符咒者的法術主要靠祖師、祖先或神授流傳得來,有時也私自口授師傳於弟子。許真君的法脈傳承者中,以張天師為教主的稱 「正一道士」,以許真君為教主的稱為 「閭山法師」,但也有信奉太上老君而自稱老君教的。

這些道士、法師僅靠為人司掌祭祀,實在難以糊口。於是不得不兼修為人催符念咒、驅邪治病的法術,所以此派俗稱 「紅頭道士」。除此之外,尚有兼做喪事的一派,稱為 「烏頭道士」 專施超場陰事。因僅為法脈傳承故此為法教。

烏頭法師和紅頭法師都是以符篆、齋裱、傳道、作法為其職司領域。閩南語俗謂 「死歸法主,生派夫人」,一支將法主公奉為祖師,並以黑頭巾作為派系之標記,以喪禮法事、超渡驅邪等見長,但亦有不行喪禮法事者,人稱 「法主公派」,也稱之為 「烏頭法師」。

另一支較明顯的派別以臨水夫人(三奶夫人)等為祖師,行法時以紅頭巾作為標記,稱作 「三奶派」,又稱 「紅頭法師」,專作節慶、廟宇做焦等法事。以禳災祛病,除煞收妖為主,也有武科,即上刀梯、過油火、上幡竹等武術性科儀。

閭山派法術以強硬的霸道法術為主,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從閭山派行法的方式看,所用的訣和咒幾乎都是攻擊性的,所踏罡步體現了閭山派的霸道之法。

例如閭山派最強大的陣法是五方結界法陣,在布陣過程中就會用到特殊的罡步,法師利用自身內力修為感應神將,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恭請神將和五營兵馬布陣,形成屏障,護持場地。這種罡步配合五方壓陣神符、凈水神符、除穢神符、五營神將發兵符和制煞大神符的組合,以及五方令旗、酥油燈、大米灑等,展現出閭山派法術的強硬和霸道。

其他如上刀山、下油鍋、下火海、登雲樓等法術都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神秘色彩,展現出了閭山派法師的特殊能力和勇氣,也體現出法術的神秘與強大。

閭山派道士的服飾具有獨特的特點。道袍樣式均是直領,肥大而寬松,寓意瀟散、包藏乾坤、隔斷塵凡;右腋處通常有兩根飄帶,以示飄飄欲仙之意。

道袍的顏色多是青、藍色,這是道教繼承五行學說和 「貴生」 思想的表現。在五行學說中,青色屬木,為木葉萌發之色,寓有萬物生發之意,同時,青色屬東方,為道教信仰中 「十洲三島之所在,是道教徒向往的理想境地。

道袍也有黃色或紫色的,同樣寓意深刻。其中,黃色屬土,土為五行之尊,萬物之本,寓有 「道化萬物,參贊化育」 之意;有土德之瑞的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訪道、修道、成道的人,被後世道教尊崇為至尊天神。

所以自遠古以來,人們便以黃為尊以黃為榮,故黃色的道袍一般為方丈所穿,但逢節日聖誕時,受過戒的正式道士也可以穿著,寓有效法黃帝修道、成道的遠大誌向。紫色是最吉祥的顏色,主要是源於太上道祖 (老子) 騎青牛出關時 「紫氣東來」 的典故,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皇帝所賜道服皆為紫色。

關於閭山派有諸多傳說。傳說閭山在閩江之底,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凡人難以窺見,唯獨精通閭山正法,道行高深的道士和有道緣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

閭山派的教主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在江南地區留下了斬蛟龍治水的傳說,受歷代朝廷嘉獎和百姓愛戴,譽為 「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又稱許天師、許真君。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據道書記載,許遜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閭山派在唐宋年代形成,以供奉閭山九郎、蒙山七郎、趙侯三郎、張趙二郎等為法神,並且吸收了靈寶派的符咒科儀,成為了南方最為重要的教派之一。

閭山派的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其形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道教閭山派遵許真君為始祖,臨水夫人為法主。自唐至北宋,臨水夫人法事科儀不斷吸取道教凈明宗和其他流派的科儀,同時相容儒釋大家文化內涵,逐漸發展成為道教閭山派。

由於其不斷吸收與融合道教派系中凈明道、靈寶派諸派的宗教形式以及儒釋兩家的精華,逐漸形成一個以福建為中心向外發展的一個派系。

道教閭山派分布於全國各地及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古田臨水宮祖廟是道教閭山派唯一現存的聖地,是閭山派的神聖核心區。2015 年成立的 「古田臨水宮祖廟道教閭山派協會」 有會員 500 多人,會員分布全國 28 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

閭山派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的道教流派,它起源於閩越故地,歷經漫長的發展歷程,不斷吸收融合各種宗教文化元素,形成了以福建為中心向外傳播的重要道教派系,並在在道教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