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許渾經典詩詞十首,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2024-07-26國風

【讀許渾詩】陸遊

裴相功名冠四朝,許渾身世落漁樵。

若論風月江山主,丁卯橋應勝午橋。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 「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 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

許渾詩為晚唐一大家,長於五、七言律詩,紀遊、懷古、贈別,都有佳句。七言絕句亦富情趣。【唐詩鼓吹】選許渾七言律詩至三十一首之多,頗可以反映他在晚唐詩人中的地位。

【鹹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賞析】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察禦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在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此詩。

【鹹陽城東樓】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用雲、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營造出蕭條淒涼的意境,詩人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他透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具體形象,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出其豐富的生活感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景別致而淒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賞析】【謝亭送別】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前二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首聯寫友人乘舟離去;頷聯寫友人乘舟出發後所見江上景色;後二句則以風雨淒淒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頸聯極寫別後酒醒的悵惘空寂;尾聯卻並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全詩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筆法富於變化,又在情景交融中實作統一。

【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賞析】【金陵懷古】是一首七言律詩。首聯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實發端,寫南朝最後一個朝廷在陳後主所制樂曲【玉樹後庭花】的音曲中覆滅;頷聯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前兩聯突出了陳朝滅亡這一金陵盛衰的轉折點及其蘊含的歷史教訓;頸聯用比興手法概括世間的風雲變幻。透過江上風雲晴雨的變化,表現人類社會的幹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尾聯照應開頭,抒發了詩人對於繁華易逝的感慨。全詩筆觸雄渾,在選取形象、錘煉字句方面很見功力,值得品讀。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賞析】【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開頭兩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透露出悲涼的意緒,傳達出旅途的況味;中間四句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的典型風物;最後兩句含蓄地表白了詩人的意趣,他並非專為追求名利而來。全詩語言淺近而意境闊遠,情景交融,詩味濃郁。

【塞下曲】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賞析】【塞下曲】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以極其精練的手法,高度濃縮了戰爭的悲劇性。前兩句敘述了發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戰情況;後兩句敘述遠在家鄉的親人,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已死於戰爭,依然來信寄物,烘托出濃烈的悲劇氣氛。全詩話句精練、構思巧妙、境界悲壯、意蘊深沈,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譴責和對士兵及其家屬的同情。

【早秋三首·其一】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委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賞析】【早秋三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前六句,都是寫早秋淒清、蕭瑟的景物,隱隱透露出詩人無奈的孤寂之情;末二句是詩的點睛之筆,從淮南一片樹葉的落下,而引發詩人的身世之感,為自己要終老於霧靄蒼茫的江邊而哀傷。全詩運情入景,情致哀傷,令人不忍卒讀。

【汴河亭】

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昆侖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

【賞析】此詩首聯寫隋煬帝東遊前的準備。聞說揚州花盛,便想前去觀賞,這是人之常情。起句氣勢和緩;語不驚人。但緊一句便頓起波瀾,楊廣為了去廣陵看花,竟鑿渠引流、大興水土。為逞一己的私欲,竟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先劈昆侖一派流」,一語中的,揭示本質。頷聯寫楊廣離宮時景象。

詩人沒有正面寫這個場面如何壯觀,氣勢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從隨行的隊伍著筆,運用的是反襯手法。禁兵二百,前護後擁,宮女三千,尾隨其後。皇帝的赫赫聲威,於此表現無遺。頸聯寫沿途的喧鬧情景。鼓聲震天,凝固流雲,驚動星辰,旌旗招展,覆蓋著水面,仿佛波浪起伏,旗開之處,可見水底日月沈浮。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進一層。前三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依次寫來,極言隋朝昏君的豪奢無度。

尾聯總束前文,避實就虛,刪繁就簡,寫出隋朝的結局,點明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這個結局,是歷史的結局,又是隋煬帝荒淫無度的結局。陳後主驕奢荒淫而築景陽城,終為隋朝所滅;隋君沈醉酒色而建迷樓,終為李唐所代。歷史發展遵循著固有的軌跡。詩人以隋比陳,言唐軍為有道之師。可是,當初隋滅陳之際,隋軍也是有道之軍,這種借古諷勸晚唐之意寓於不言之中。

【登洛陽故城】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鴉噪暮雲歸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憐緱嶺登仙子,猶自吹笙醉碧桃。

【賞析】詩的首句「禾黍離離」,【黍離】開首的「彼黍離離」化用而來的,暗含對過去王朝興滅更替的追思。第二聯表達對這座由勞苦百姓辛苦修建,卻終遭廢毀的城市的痛惜之情。「水聲東去」既是寫實景(故洛城緊靠著洛水北岸),又是雙關寓意。詩人由腳下奔流向東的洛水,生發出光陰流逝,人世滄桑的感慨。尾聯借用典故慨嘆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樣逍遙自在地超脫於塵世變遷之外。

全詩主要透過洛陽看到的荒涼殘破的景象,借古喻今,抒發自己對當時政治形勢的關懷和殷憂,對那些腦滿腸肥無所用心的達官貴人以及浪蕩公子等醉生夢死之徒,充滿了憤懣和鄙棄之情。吳汝綸曰:「末刺貴遊不知時變,但解行樂也」窺破了詩人的用意。

【姑蘇懷古】

宮館余基倚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台麋鹿爭新草,空苑島鳧占淺莎。

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急遠帆多。

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月東流生白波。

【賞析】此詩以敘事起,以繪景結,中間兩聯以寫實和象征兼用之筆承轉首尾,使通篇圓轉流暢,同時又以「獨悲」二字統領全詩,在整個意境空間中灌註傷今悲古的悲愴淒涼之氣,與其五律詩的「高華雄渾」形成迥然不同的風格,這種風格為後人極推崇,宋人範晞文說:「用物而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後,當學者許渾而已。」(【對床夜語】)可見許渾七律,在唐朝詩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詩亦可以證明這一點。

【途經秦始皇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賞析】【途經秦始皇墓】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渾厚有味,透過對比手法來對歷史人物加以抑揚,反映了詩人對剛恨殘暴的統治者的憤恨和對謙和仁愛的統治者的懷念。整首詩詩意填密、字挾風雷,輕巧疏宕、唱嘆有情,明白無誤地表現出詩人自己的歷史觀、是非觀,富有幽美的藝術魅力。

總結

許渾的詩作多以懷古、田園、旅思等為主題。在語言上,講究工麗、精致,字句雕琢,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整體意境往往較為空靈、高遠,善於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氛圍。其詩作常常蘊含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惆悵,給人以深邃、含蓄之感。同時,在格律方面也較為嚴謹,韻律和諧,節奏流暢。許渾的詩詞對後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他對律詩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其律詩格律精嚴,對仗工整,為後世律詩創作提供了典範。

其次,他營造意境的手法和風格影響了後來的許多詩人。那種空靈、清幽的意境營造方式,被不少人借鑒和學習。

再者,他的一些名句如「山雨欲來風滿樓」等,流傳廣泛,成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經典表達,不斷激發著後人的創作靈感。

另外,許渾詩詞中蘊含的對人生、歷史等的思考,也啟發著後世文人在情感表達和思想探索方面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