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古人的智慧

2024-03-29國風

物物而不物於物。意在告誡人們要明心靜心去駕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左右。而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人,喜歡什麽就被什麽東西所俘虜,失去了自己的本心。追求什麽就被什麽所牽制,甚至丟掉了性命。

莊子說的:物物而不物於物,告訴人們,在使用外物時,不要被外物所役使。第一個「物」是動詞,表示役使、使用或支配的意思。下一個「物」是名詞,是外物、人以外的物質世界中的物質或事物。這句話表達了老莊對物的一種態度。不被外物所役使,反而能主宰外物,成為外物真正的主人。

公元前339年,楚威王派人騁莊子為官,老莊莊子拒絕了。那個年代莊周當過相當於鄉長職位的漆園吏。莊周辭職之後,再也不幹官吏這個活兒了。考什麽編制啊,白給我也不幹!不如我在家自由自在。自己當個老師,講學做學問,比這個要好多少倍。這也成就了千年莊學天下的自由。

早就忘記了那個皇帝,但是莊子卻成為世間永恒紀念的哲學大師。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人生。如果一個人被物欲所牽絆,盲目追求物質享受,有可能會變成物質的奴隸,而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豁達美好。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控制好對物的欲望,不被物所左右,就能夠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快樂。

所以,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這是古人廉潔自律和自覺的智慧,是讓人們擺脫被物所束縛,遠離被物侵襲的災殃。不物於物,唯有靜下心來,細致觀察身邊事物,保持自己的一顆清靜心,抵禦好外物的侵蝕,不被外物所控制就好。這時候,人可能一時受到一些損失,但從長遠計,遠離於物,對於人生特別有好處。

物物而不物於物,現實生活中,被物控制的事例太多了。如果迷失於身外之物,失去了三觀,特別追逐沈迷於身外之物,這是危及生命的事兒。古人雲,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是個因果。執迷於物,被物所奴役和控制。最終住進了集體宿舍,吃起了大食堂。也有娛樂活動,不過是大墻內新生藝術團的演出。

人們在哪裏投入得多,哪裏對你的回報就多。但有一條,別執迷、迷戀於物,天下的物多了去了。而對於人,只有一日三餐,一房一床。迎著朝霞看風景如畫,日月雲海眼前過。越是追求越不得,過份追求反而傷害自身。這就是為物所役的結果。

莊子告訴人們若不怕失去,就不會被控制,反而能更輕松的駕馭。舍得舍得,有失必有得。不要害怕失去,有時候失去的原本就不屬於你。見到花開就好,不必在意花落誰家。咎莫大於欲得。原本人心是正直的,有個中心、核心。漸漸地隨著世間環境的轉變,人的內心也變異了。

找不到心了怎麽辦?惠能說,悟在靈山莫外求。靈山在哪兒啊?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是什麽?斜月三星洞是不是一個心字?此洞自在山。山高人為峰啊,人的本身就是一座山峰。

世間生存離不開財富,社會分工自然也有職位薪酬區別。但老莊告誡人們別當外物的奴隸,別受外物的役使。有時候不是人們得到了物,而是物驅使了人。

人生終極目標和手段都是趨向美好,但別本末倒置。擺脫被物驅使的悲劇,正如莊子所言,始終做到視物為物,不為物所累,勿讓物掌控人的內心。人本過客,世間一切繁華皆為須臾。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什麽比持久平靜安靜的內心更為重要。物物而不物於物。

人們應該學會正確對待外物,不被物所迷惑,而是要用好外物,讓它成為實作夢想、追求幸福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終極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成為物的主人,有個豁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