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演進,行業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將文化與商業相融,不僅能觸動消費者的理性判斷,還可深切地喚醒他們的感性訴求與價值觀的共鳴,構築起超脫傳統買賣關系的情感聯接。然而,行業存在一個偏激的觀點,認為文化需要在大空間來展開,只有大型商業專案才能充分展示和表達豐富的文化內容。這一觀點不僅限制了小型商業專案的潛力,也忽略了文化內容在任何規模空間的可塑性和影響力。
藝術作為一種精神與情感的觸媒,其力量並不受限於物理空間的大小,而是源自於對人類情感共鳴的深刻洞察和激發。小空間透過精準的藝術布局和文化敘事,同樣能夠營造出沈浸式的文化氛圍,即使是一家小巧精致的獨立書店,透過精選書籍、藝術裝置與主題活動,亦可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深邃的文化探索之旅,讓每位到訪者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體驗到與大型文化綜合體同等深刻的藝術魅力。
「一道菜」和「一桌菜」,想要給人都留下難忘的體驗,需要截然不同的策略。一道菜必須依靠有限食材的極致烹飪或獨特調味,來達到味覺上的震撼;一桌菜肴的每道菜各具風味,需透過味道的過渡、口感的對比、色彩的搭配,營造一場全方位的味覺旅行。菜品的味覺創造邏輯,與大面積和小體量空間的藝術化營造的本質相同——大面積關註「宏觀敘事與多元體驗」,小面積則需聚焦於「深度挖掘與個性體驗」。基於RET睿意德超過100個文化商業專案的合作實踐,對小體量商業專案體驗構建的一些具體思考,進行以下分享:
聚焦收窄文化定位
文化不僅是社會地位和權力的象征,也是可以積累、交換和傳承的資源。商業專案借助獨特文化定位,實際上是積累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本,這種資本能夠吸引尋求高質素文化體驗的消費者。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也在進行著文化資本的交換,即透過消費獲得個人品位、知識和社交資本的提升,文化定位越聚焦,消費者在體驗中的獲得感越大。
文化是社群形成的根本性基礎,扮演著凝聚個體、塑造共同身份和促進內部交流的角色。它包含共享的價值觀、信仰、習俗、符號和故事,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社群成員間相互理解和認同的基礎框架。透過明確社群身份、強化內部凝聚力、促進深層交流、激發共同行動和增強抵禦力等途徑,越犀利的價值主張,則形成的社群連線更加深入,更能構建出一個穩固、活躍且具有影響力的社群。
意大利佛羅倫斯奧特拉諾區以其眾多的手工藝品店和工作室而聞名,如皮具制作、金匠工藝、木雕和陶藝等。這些手工藝不僅僅是商業活動,它們代表了佛羅倫斯深厚的文化遺產和藝術傳承 ©網絡
面對多元豐富的在地文化故事,小規模專案常面臨選擇難題。有限的空間與資源要求我們避免泛泛而談,以免力量分散。關鍵在於釘選一個核心文化主題,讓每一份資源都能用於灌溉這棵文化之樹,無論是空間設計、品牌招商,還是行銷活動,都能精準對接目標群體的心聲,實作影響力的最大化。這樣,即便體量不大,也能在特定文化歸屬上深耕細作,綻放耀眼光芒。
提升場所文化濃度
小體量商業在文化場所營造策略上,所要達到的效果是「於有限中追求無限」----透過小尺度圍合、動線的巧妙布局,以及建築符號的精心設計,創造出具有文化濃郁度和縱深探索感的空間,讓每個人在其中都能得到更深的觸動。
更小尺度的空間圍合,營造沈浸式文化氛圍
精妙的建築規劃策略能夠將小空間轉化為文化氛圍的溫床,讓小體量成為文化深度挖掘和表達的獨特優勢。位於紐約蘇豪區的"Mulberry Street Pedestrian Mall",作為一個小體量的商業革新專案,巧妙運用其密集的城市肌理,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該專案透過小尺度的建築圍合,比如設定微型公園、露天藝術展區等,與周圍歷史悠久的街道景觀完美融合。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空間的親密性和探索性,也讓訪客在步移景異之間,沈浸在濃厚的藝術與歷史氛圍中,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時間的長廊,體驗到城市的文脈傳承。
Mulberry Street Pedestrian Mall街道兩旁保持了意大利風格的建築外觀,使用傳統的裝飾元素和色彩,為行人營造出一種穿越到意大利街頭的感覺 ©網絡
更曲折的動線規劃,激發文化探索與發現
在小體量商業的布局策略裏,動線設計扮演著激發文化探秘感的核心角色。倫敦的科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以其錯綜復雜卻又引人入勝的步行路線,引導訪客在歷史建築與現代商鋪間自由穿梭,每一次轉彎都可能偶遇別致的藝術裝置或隱藏的文化瑰寶。這樣的動線設計不僅有效應對了空間緊湊的挑戰,更增添了一份尋寶般的樂趣,讓文化探索變成了一場布滿驚喜的旅行。
在科文特花園的動線規劃中,特意設定了許多藝術和文化展示點,不僅豐富了遊覽內容,也鼓勵遊客在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的路上,不經意間發現更多文化寶藏 ©網絡
紐約的切爾西市場(Chelsea Market),在保留倉庫舊貌的同時註入新潮商業元素,透過精心規劃的動線帶領顧客在復古與創新間自由遊走,每一步都激發著探索的沖動與新發現的喜悅。
切爾西市場保留了原有的工業建築結構,同時融入現代設計元素,利用這些獨特的建築特征,引導人們穿梭於新舊之間,體驗時空交錯的感覺 ©網絡
盡管小規模商業專案可能空間緊湊,但其中的標誌性建築卻猶如電影中的「高潮鏡頭」,在有限的篇幅裏濃縮精華,成為文化深意的集中展現。
透過建築的外貌構思、材質甄選及細部裝飾等細微之處巧妙植入文化銘印,這些小巧的商業空間同樣能夠強有力地傳達其獨特的文化個性,猶如一個個精致的文化訊號塔。
上生·新所透過細節的精致修復和創新設計,讓訪客在細微之處感受到古今交融的魅力 ©網絡
以上海的上生·新所為例,專案中精心保留並復原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等歷史建築,正是敘事的高潮情節。這些歷久彌新的建築,透過將古典建築特色與當代商業功能無縫融合,不僅自身演化成了一種深具表現力的文化媒介,更如同一位溫文爾雅的說書人,娓娓道來此地的滄桑巨變與文化底蘊,讓每一位到訪者在消費體驗的同時,不經意間被卷入一場關於時間與文化的深度對話,情感隨之起伏,達到體驗高峰。
以社群賦予文化生命力
文化不僅僅是靜態的展示,更是群體行為的自然流露,是一種無需言說的共同行動。小體量商業若要加深消費者的文化體驗,就不只要做文化的展示者,更要做社群的連結者、行動的推動者和文化的催化者。
屬地社群,文化的活水源泉
小規模商業的核心優勢,在於它與社區的緊密紐帶,這使得其能更有效地接觸並激發本土社群的活力。以紐約布魯古連的 Industry City 為例,它透過重塑舊工業園區,構建了一個藝術家、手工匠人、設計師與周邊居民交流互動的舞台。Industry City 不僅僅是一個創意文化產業區,它還是一個社群文化生長的溫床,在這裏舉辦的市集、工作坊、藝術展覽,無一不是社群協作的結果。這些活動讓紐約的工業歷史和創新精神在現代社會中重獲生機,使每一個加入的人都成為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推動者。
Industry City保留了原有廠房和倉庫的結構,利用其寬敞的空間和獨特的工業美學,為藝術、設計和創業公司提供了工作室和展示空間 ©網絡
社群營運,文化的超商業效能量
南韓首爾的Common Ground購物中心,作為全球最大的貨櫃商場,不僅僅是一個購物目的地,更是一個集合了時尚、美食、藝術與設計的社群空間。這裏定期舉辦時尚走秀、獨立品牌市集、音樂表演和創意工作坊等活動,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年輕消費者、設計師和藝術家參與。這些活動圍繞著潮流文化和創意產業展開,不僅加深了顧客與商家之間的互動,也讓Common Ground成為了首爾青年文化的象征地點。透過這些多樣化的社群活動,Common Ground成功構建了一個基於共同興趣和文化認同感的社區,展示了社群作為推動文化共鳴和社會聯結的強大平台作用。
Common Ground定期舉辦展覽、工作坊、講座、演出等文化活動,不僅豐富社群的文化內涵,也增加了超商業性的價值 ©網絡
自發與共創,文化的生命張力
日本京都東山區的歷史街區復興,生動詮釋了一個社群自主驅動、攜手營造文化氣息的範例。該區域透過融入傳統市集、茶道體驗和藝伎表演等文化活動,激勵本地居民與來訪者共同參與到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之中。這種合作創造的精神不僅增強了社區的文化生命力,也讓文化表現形式更接地氣,深刻實踐了文化的「地域性」與「生活化」。
東山區保留了大量的古跡,將古老的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既傳承了文化,又吸引了外部參與,實作了傳統與創新的共生 ©網絡
同樣,美國波特蘭的珍珠區之所以能取得顯著成就,與其社群的智慧功不可沒。透過策劃多元的社群活動,比如周末農夫市集的居民共管、社區咖啡館的藝術對話夜以及社區公園的環保義工隊等,珍珠區成功打造了一個極具凝聚力的社區文化生態系。這些豐富的活動不僅滋養了居民的精神世界,也成為了珍珠區文化標識的基石,使每位居民都變成了文化敘事的主角和傳播使者。
珍珠區的復興最初是由藝術家和小企業主自發推動的。這些創意人群的湧入為該區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文化氛圍,吸引了更多的創意產業和藝術愛好者,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社群 ©網絡
將品牌視為凝聚信仰的紐帶
在小體量文化商業領域,品牌被賦予了超越商品交易的精神使命——它們是信仰的凝結點,串起個人與集體的深層聯結。這些零售品牌,作為社群意識的強化器,不僅供給物質需求,更在深化群體身份、催化集體儀式感、推動精神探索及承繼文化遺產中擔當要角。它們如同文化與心靈的橋梁,促進社群內知識分享、情感融合,構築集體記憶,加固社群結構的穩固性與向心力。
在小體量商業的招商邏輯中,招屬地品牌實質上是在尋找並聚集那些深諳本地文化的主理人。這些主理人,不僅是品牌背後的創造者,更是地域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他們用產品講述故事,用店鋪營造氛圍,用每一次的互動交流傳遞著城市的記憶與情感。因此,招屬地品牌,本質上是在招攬那些能夠代表屬地文化、並有能力將其生動展現給消費者的靈魂人物。
FOODIE SOCIAL不僅僅是一個餐飲場所,它是一個結合了美食、社交和文化體驗的綜合平台。透過提供獨特的用餐環境和活動,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飲食文化體驗,吸引那些尋求新鮮體驗和社互動動的美食愛好者 ©網絡
上海鴻壽坊作為一個城市更新專案,其招商策略完美詮釋了這一理念。鴻壽坊沒有盲目追求國際大牌,而是專註於連結並扶持那些與社區有著天然聯系的本土品牌和主理人。例如,引入了FOODIE SOCIAL鴻壽坊食集,不僅是一個新市集的誕生,更是一次對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創新融合。這裏的商戶,從售賣本地特色食材的檔口,到手作糕點的小鋪,每個品牌背後都有一個對上海文化充滿熱愛與理解的主理人,他們透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講述著上海的日常與變遷,為消費者帶來了一場場關於「附近感」的文化體驗。
北京世園會是全球矚目的非貿易性國際展覽會,RET睿意德作為獨家招商代理,突破了傳統招商的框架,提出「讓商業成為世園會的大話題」,並將招商提升至國家級商業的站位。在具體操作中,舍棄了國際餐飲連鎖,代之以老舍茶館及一系列文化旗艦如「不厭生活」、「紫泥春華博物館」、「繡都絲綢博物館」、「石齊畫院」等,作為大師級工坊呈現。這些能夠代表國家文化、具有深厚底蘊和文化傳承意義的品牌,它們的主理人,無疑成為了國家文化故事的講述者與傳承者 在世園會期間為遊客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象」。
老舍茶館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茶館】命名,承載著北京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場所,成為連線過去與現在,文化與生活的橋梁 ©網絡
小體量商業的文化招商,是一場對屬地文化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的探索。招商前需制定一套嚴謹的屬地品牌篩選標準,對此標準我們可以總結為: 屬地品牌的文化價值=時間積累+屬地市場口碑。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品牌的創立時間、品牌在當地市場的知名度與好評度、品牌故事的深度與廣度等。透過這些標準,可以有效地連結並梳理出一系列符合文化定位的屬地品牌,形成具有辨識度的文化消費目錄。
結語
如社會學家雷蒙·威廉斯所言,「文化並非是飄浮在空中的幽靈,而是人們物質生活實踐的結晶。」空間的文化濃度,正是一種藝術的魔法,它超越了物理界限,核心在於創意思維與深邃內涵的巧妙融合,從而激發出直擊心靈的文化體驗。在這藝術的領地裏,小巧的空間要變身為文化的「精華提取器」,讓人們在有限的範圍內,體驗到無限的文化深廣與美學享受。當下的中國商業地產的營運,正從深層次上重新定義自身,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空間重塑、社群活化、招商創新的實踐,更是一場深入探索文化精髓、精煉文化表達的不懈征途。
如需了解更多,敬請聯系 :
往期精彩回顧
如何塑造街區的文化穿透力,形成難以替代的獨特體驗?
為什麽「古味十足」,是文化街區破局的好方法?
文化藝術街區打造,如何實作「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