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人過七十不上墳,壽有三不過,有何講究?

2024-10-11國風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老愛親,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如何讓家中老人更好地度過晚年生活,有很多細節需要註意,比如古人有句俗語——「七十不上墳,壽有三不過」,你知道這句話有什麽講究嗎?

七十不上墳的意思,就是講人過了七十歲以後,就不要再上墳掃墓。但是我們知道,上墳是祭祖的一種方式。

自古,祭祖就和孝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如果一個人不參加祭祖活動,就是一種忘記祖先不孝的行為。

那為什麽說「七十不上墳」?原因有兩個。第一,過去的墳墓,大多會選擇山地位置比較高的地方,上墳的時候,也不光是簡單地爬上去拜一拜,而是先要清理墳墓周圍的雜草灌木,然後覆上新土進行修整,最後才是燒紙上香舉行祭祀儀式。

就算是一個青壯年,上墳至少也需要半天時間才能完成,過去我們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的老年人,根本不可能完成上墳祭掃這麽累的工作,所以古人才說「七十不上墳」。

那麽七十歲以後,難道就不再祭祖嗎?其實按照傳統,有兩大祭祖節日,也就是清明節和中元節,清明節,需要上墳祭掃,而中元節,通常是在家裏舉行祭祀,所以老百姓說清明節是「人找鬼」,而中元節是「鬼找人」。

七十歲以後,雖然不再上墳,但是可以在中元節主持家裏的祭祖儀式,這樣,既保障了老人的安全,也能兼顧祭祖和孝道。當然現在,傳統的土葬習俗已經逐步轉向集中管理的公墓,上墳祭掃,也不再需要費力勞師動眾,所以過了七十歲以後,只要身體還好,也可以輕松祭掃,不一定非得遵循七十不上墳的規矩。

那麽壽有三不過,又是什麽意思呢?這裏講的主要是有三種情況不宜做壽。首先是病中不過壽,就是身體有病正在醫治調理過程中,不宜過壽。因為做壽,畢竟也比較折騰,而且客人來來往往都要招待,導致老人無法安心養病,有可能加劇病情,因此,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就要一切從簡。

第二種情況,是家裏困難,也要盡量避免大操大辦,舉行一場壽宴,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人在窮困的時候舉辦壽宴,反而有可能體會到人情涼薄的酸楚,與其這樣,不如不辦,反而會少了很多煩惱;

第三是,父母在,或者子女喪,都不要辦壽。父母在,就是講老人的父母如果還在人世,那不管是七十還是八十,都只能按照普通的生日來過,而不要舉辦正式的壽宴,因為中國人講「尊親在不敢言老」,父母在不慶生的規矩,也是傳統孝道的一種體現;

那麽「子女喪」,說的是如果老人的子女都走在老人的前面,那也沒有辦壽的必要,因為按照傳統,老人過壽,通常都是由子女或者親近的晚輩來給他操辦,以體現子女的孝道,很少有人會自己給自己辦壽。

這樣的壽宴即使辦了,也只是徒增辛酸和痛苦而已。最後,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過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