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關於酒葫蘆的那些事(詩)

2024-03-02國風

酒與葫蘆簡直是天生一對,清冽的酒裝進精致的葫蘆,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今天說說酒葫蘆的那些事和那些詩。

看看文人墨客的「酒葫蘆」。

長久以來,道人隱居世外,超凡脫俗的處世態度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青睞,歸隱田園的淡泊與閑適也成為文人墨客的一種生活理想。他們背上葫蘆,行走江湖,遠離了朝堂的爾虞我詐,在自然中追求心性的本真。葫蘆裏不再是道人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而是可以快意消愁的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寫這首詩時, 東晉 的陶翁肯定是坐在東籬下,看著遠方的山,喝著小酒,哼著小曲,旁邊的幾案上肯定會有酒壺相伴。

實際上,古代的「酒壺」指的就是酒葫蘆:【詩經·豳風·七月】載「八月斷壺」,【毛詩詁訓傳】中釋義為「壺,瓠也」,而【周禮註疏】中註雲「壺,酒器也。」將酒盛放在葫蘆裏還有一個好處,陸佃在【埤雅】中寫道,「乘者以瓠盛酒,冬即暖,夏即冷」,也就是可以讓酒保溫,冬暖夏涼。醇香的清酒用葫蘆貯存可真是絕配,可以伴你雲遊,更可以給你安慰。

對於 唐代 張祜而言,酒葫蘆就是才華被埋沒時的自我慰藉。他出身望族,腹有詩才,卻被權臣元稹汙蔑為「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大過,恐變陛下風教」,於是張祜落寞而歸。從此過上了雲遊四方的生活,他來到江西,在溪亭裏撫琴,在水南寺看月,作詩【題上饒亭】:

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夜月水南寺,秋風城外砧。

早霜紅葉靜,新雨碧潭深。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

這句「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酌。」足可以看出葫蘆酒對他的療愈,何以解憂,唯有葫蘆酒了。

宋代 的蘇軾,更是會因夜醉而歸不了家門。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

關於喝葫蘆酒的宋詞太多,那絕對是一個詩酒盛行的時代,這裏暫且不說。

再來看看 元代 的兩位名人,他們是怎麽喝葫蘆酒的。

一個是成廷圭,他這樣寫道:

雲門寺前風物幽,布襪青鞋吾昔遊。

葫蘆盛酒待明月,舴艋載琴當上流。

長松並立幾千尺,狂客一別三十秋。

何當掛席過湖去,東裏草堂姑少留。

好一個葫蘆盛酒待明月,這是多麽灑脫的境界。

對於另一位吳鎮而言,酒葫蘆是一種真正隱士的淡薄與從容。他的一生從未出仕,自號「梅花道人」。他在那首【漁歌子】中落筆:

舴艋舟人無姓名,葫蘆提酒樂平生。

看飯,滑蒓羹,掉月穿雲任性情。

這是真正隱士的生活和內心真實寫照。一壺酒便可以樂此一生,沒有沽名釣譽的煩惱,有的只有「掉月穿雲」的真性情,從中可以感受到那份心靈的逍遙和精神的自由。

時間飛逝到了 明代

對於那個楊慎而言,酒葫蘆是他歷盡人生輝煌與谷底後的豁達。他因直言上諫,得罪權貴而被發配。當他被押解到湖北江陵的時候,看到長江岸邊的漁夫和樵夫正在開懷暢飲,提筆寫出了憤懣後的通透與豁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不過都是下酒閑談的笑話罷了。不如拿起葫蘆,喝上一壺。

最後再看看 清朝 的文人,喝的是什麽感覺。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黃景仁的這首【綺懷】應該是最傷懷的吧,酒入愁腸,思維萬千,那就再來一杯吧。

好了,先寫到這吧,筆者沈醉其中,雖酣暢淋漓,但也不勝酒力,我們改日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