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哲學基礎概念: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指、名分、白狗黑

2024-02-04國風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戰國時名家辯論命題。【莊子·天下】所列惠施「歷物十事」之一。方,剛剛;中,正;睨,偏斜。太陽剛升到正中就開始西斜;事物剛產生就趨於死亡。也表明「生」與「死」、「中」與「睨」這些概念的相對性。一說太陽的中、睨以及事物的生、死均產生於觀察者的不同感覺。唐成玄英疏雲:「居西者呼為中,處東者呼為側」,「生者以死為死,死者以生為死」。太陽無絕對的正與偏,事物亦無絕對的死與生。

指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通常指概念。【莊子·天下】:「指不至,至不絕。」認為概念不可能完全反映事物,因為事物無窮無盡。【莊子·齊物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從「萬物與我為一」的齊物觀出發,否認事物之間的差異性,認為沒有必要作概念間差別的討論。後公孫龍與之相反,堅持對概念分析。「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公孫龍子·指物論】)。認為反映事物的具體概念(「物指」)與抽象概念(「指」)有區別;雖然「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任何事物都需用概念才能得到反映,但「指也者天下之所無」,概念總是抽象的,不是實在之物(參見「指物論」)。明清之際程智宗公孫龍之說,將「指」分別為「真指」與「物指」兩種,以區別具體概念與抽象概念。

名分 指含有客觀性或主觀性兩種不同成分的名稱。【尹文子·大道上】:「我愛白而憎黑,韻商而舍徵,好膻而惡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徵、膻焦、甘苦,彼之名也。愛憎、韻舍、好惡、嗜逆,我之分也。」在社會政治方面,如「親賢而疏不肖,賞善而罰惡。賢、不肖、善、惡之名宜在彼,親、疏、賞、罰之稱宜屬我」。指出「彼之名」與「我之分」的區別,強調「名」與「分」兩者之間關系的確定性,認為「定此名分,則萬事不亂」。

白狗黑 戰國時辯者的名辯命題。【莊子·天下】所列「辯者二十一事」之一。唐成玄英認為辯者「顛反執情」而故意「指白為黑」。近人錢穆認為此命題含有相對論意義:「白狗之白,視之白雪之白,則白狗為黑矣。」(【惠施公孫龍】)一說是「取大同異而無視小同異」的命題,謂狗雖有白黑之分,但從共相的「狗」與「顏色」而言則同是狗同是色(汪奠基【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析】)。一說白以命色,狗以命形,因曰白狗。然白中有黑,而黑少白多,但謂黑狗則少白,但謂白狗則缺黑。謂之白黑狗則二色爭明,皆為名實不符,故曰「白狗黑」(譚戒甫【公孫龍子形名發微】)。另一說白狗之白非絕對的白,狗之毛白,而狗眼則黑(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