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四首詩詞,靜聽秋聲:梧桐葉上三更雨,滴碎離人萬裏心

2024-09-14國風

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聲音,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

聽到鳥啼,就叫醒了春天。聽過蟬鳴,就不辜負盛夏。聽見雪落,就足以撫慰寒冬。

但單有蟲聲,無法代表清秋。也只有清秋,所有聲音匯聚到一起,能提煉出一個詩意而唯美的詩詞意象,叫做秋聲。

從宏觀看,它是歐陽修【秋聲賦】裏的「其色慘淡,其容清明,其氣栗冽,其意蕭條。」

從微觀聽,它是蔣捷【聲聲慢】裏的「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融合了風聲、雨聲、更聲、檐鈴聲、號角聲、胡笳聲、搗衣聲、寒蛩聲、大雁聲。

秋聲給人的最初印象,大都離不開淒清。但歐陽修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告訴世人,不必怨恨秋聲,人間萬物的榮枯生死,此乃自然規律。

樂觀如陸遊,「人言悲秋難為情,我喜枕上聽秋聲」,從秋日打獵想到金戈鐵馬,北定中原。

秋聲,乃個人的心靈私語。是悲是喜,或愁或怨,皆取決於彼時彼刻聆聽者的主觀心境。

1.搗衣聲,玉關情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有一種秋聲,如今鮮有耳聞,卻沾染著古老的風霜,飄蕩在千年的文化記憶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到清秋月夜,留守家園的思婦就要為征戰沙場的征夫準備冬衣。

她們要用木棒敲平砧板上的布帛,以求柔軟熨貼,方便裁制。人隨秋月落,韻入搗衣聲。

那一根根木棒,敲軟了布料,也敲柔了芳心,將密密麻麻的思念與愛意交織在月下搗衣聲裏。

李白此詩的精妙,在於僅透過長安一片月與萬戶搗衣聲,就將大唐盛世背後的柔情閨房與熱血沙場連線起來。

那此起彼伏的搗衣聲,聚焦的不是一個人的思念,是千家萬戶的思念,搖曳在裊裊秋風裏。

月照長安萬戶,風吹玉門關外。秋風秋月與秋聲交織在一起,無不訴說著思婦們的心聲,何日才能掃清胡虜,夫君無需遠征塞外。

浪漫如李白,也有心懷悲憫之時。他譜寫出長安秋月最美的秋聲,也唱響了時代的秋聲。

雖不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深沈,但也心有家國,蕩氣回腸。

這搗衣聲,也叫寒砧,聽著就淒美。「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同樣感人至深。

2.暗蟲聲,相思意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唐·張仲素【秋夜曲】

張仲素筆下的秋聲,也傳遞著思婦對征夫的綿長思念,但比李白更細微、更具體。

深夜無眠,計時的漏壺丁丁作響,一點一滴敲擊心坎,一聲一嘆煎熬時間,何其漫漫。

微微輕雲不斷變幻,淡淡月光時隱時現,和著這淒清的水滴聲,女子的落寞哀愁散落一地。

就這樣孤身坐穿黑夜,窗外不知躲在何處的秋蟲也通宵切切,不斷提醒著女子秋意越來越濃。

一個「逼」字,用得極為巧妙。既寫出了天氣漸涼而蟲鳴愈悲的時節變化,又寫出了女子相思難眠的無比煎熬,難以承受。

大有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中「敵」字傳達的淒愴意蘊,用字險而穩。

這一聲聲蟲鳴,也逼迫著女子向蒼天祈禱千萬不要降下寒霜,她給夫君的征衣還未曾寄出。

由秋蟲切切想到秋涼漸深,就自然想到馳騁疆場的夫君衣衫正薄,天涼加衣,多麽情濃意深。

其實這種心情,與當下父母追問兒女穿秋衣一樣細微具體,希望護你冷暖,哪怕招來厭煩。

不過時代不同,物件不同,征夫知道了只會感覺甜蜜,可這甜蜜隔著山長水闊還無法傳達。

最怕「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那才是最淒苦的秋聲,就連死去都默默無聲。

3.風竹聲,離別恨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沈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宋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竹韻松聲都淡雅,山光水色亦清佳。

風吹竹葉,本是令人忘卻煩惱的美妙清音,可落在離別人耳中,就別有幽情暗恨生。

一恨不知心愛之人所到何處,自從分離的那天開始,心中就有數不盡的淒涼意、苦悶愁;

二恨漸行漸遠而音塵斷絕,縱使想鴻雁傳書,也不知該寄往何處,大海撈針,何其迷茫;

三恨斜倚孤枕想夢中相遇卻美夢難成,無處尋覓;四恨燈花燃燼,希望落空,獨飲悲涼。

所以秋風吹過竹林簌簌作響,一枝一葉皆是恨,一聲一響都成愁,濃得化不開,重到難承受。

風竹秋韻,寫滿愛別離,求不得。只有深陷其中之人,才懂得那欲罷不能的煎熬與惆悵吧。

4.梧葉聲,羈旅愁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有些秋聲,人到中年去聽,只有淒,沒有美。

風吹梧葉也好,雨打芭蕉也罷,點點滴滴流年往,葉葉聲聲舊事涼。

三更歸夢未成,十年心事難消,隨著漫漫長夜的燈花落與棋殘留,一起湧上孤館秋客的心頭。

當初馬周客居新豐旅店懷才不遇還受到店主冷落,如今旅寄江湖十年不歸的徐再思,也好不到哪裏。

這一夜,前塵往事思遍,更覺愧對父母雙親。十年風雨漂泊,功不成而孝未盡,徒增擔憂。

於己,虛度了青春年華,蹉跎了淩雲壯誌。於家,灑掃庭除,晨昏定省,一個也沒有做到。

這種自責、苦悶、愧疚、哀愁,每一個負重前行的中年人想必都能明白,恨不能,意難平。

如此寂寞秋聲,也只能在深夜無人時獨自咀嚼,聽著秋風秋雨,借著梧桐芭蕉,淹沒悲傷。

但一夜過後,一切恢復原樣,風雨兼程而去,披星戴月而歸,日復一日忙碌,春去秋來奔波。

在父母與孩子面前,無聲前進,總好過無能哀嚎。有些秋聲,只適合一個人去聽。

夜深了,去聽聽敲擊靈魂的秋聲吧,一片片,一簇簇,勇敢走向生命的淡然與成熟。

(圖片來自網絡,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