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直都奉行「百善孝為先」的思鄉,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孝行都是考量個人道德的重要準則。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了許多著名的孝子,在詩人群體中侍母至孝的也不在少數。
46歲才得中進士的 孟郊 ,終於得了個小小的縣尉官職,有能力奉養老母,激動之下揮毫寫下了流傳千年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兒子和孫子都曾為宰相的大唐詩人 崔沔 ,經常陪伴雙目失明的母親出遊,分享途中趣事逗她開心,甚至在母親去世後終生吃素。
王維 9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和弟妹撫養長大,而王維有能力後,便營建了著名的「輞川別墅",以便將母親接到長安安度晚年。
不過, 唯一因為孝行被列入「二十四孝」的,只有北宋詩人黃庭堅。
黃庭堅自小就聰敏好學,5歲時便能背誦儒家「五經」,7歲便寫出了「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 」的詩句。
然而他14歲時,命運急轉而下,他的父親黃庶在康州去世,撫養兒女十人的壓力一下子都壓在了母親李氏的肩上。
李氏出身建昌李氏,是大唐李氏皇室後裔,文化素養很高,在教育子女上也頗有章法,六個兒子皆長大成人並有名望,尤以黃庭堅之名最著。
黃家手足六人不僅都成才了,而且彼此亦極為友愛。公元1094年,黃庭堅遭到政敵誣陷,被貶到偏遠的黔州。兄長黃大臨一路陪伴、跋山涉水,而三弟黃叔達帶著妻兒,萬裏護送嫂侄。
在人生最低谷之時,他們的守望相助,給黃庭堅帶來了最溫暖、最安心的幸福感。
黃庭堅一生奉行「報國、重儒、至孝、清廉」的為人準則,即使後來身處高位,依然能夠做到每天親自服侍母親。
【宋史】上曾記載「庭堅性篤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顏色,衣不解帶 」。
而他親自為母親洗刷馬桶的行為,被稱作「滌親溺器 」,感動了無數人。
今天要分享的這首詩,便是黃庭堅寫給母親的詩句中最動人的一首。
詩為 【初望淮山】 :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三釜古人幹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裏,亂蟬嘶罷柳陰陰。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當日我穿裘衣、戴帽子,冒著風雪離開了家,而今時間已經到了深夏,耳邊盡是紫燕和黃鶯的啼鳴。
「風裘」 ,意為擋風的皮衣; 「雪帽」 ,同樣是指擋風雪的帽子。
「家林」 ,意為自家的園林,泛指家鄉,出自南朝顏延之【陶徵士誄】中「汲流舊巘,葺宇家林」 之句。
「紫燕」 ,也稱越燕,體形小而多聲,頷下紫色,營巢於門楣之上,和黃鸝一樣都是江南最常見的鳥兒。
按地點推斷, 這首詩大約寫在黃庭堅父親去世後不久。為了減輕家中的壓力,他跟隨著舅父李常到淮南一帶遊學。
離家時的 「風裘雪帽」 和眼前的 「紫燕黃鸝」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離家時間之長、離家距離之遠。
「三釜古人幹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自古以來遊子在外奔波,不過為了求一個前途,賺一些微薄的薪水,卻忘了家鄉那一年到頭盼著孩子歸去的慈母。
「三釜」 ,指趁父母健在時去做官,以微薄的官俸來養親,是成語「三釜及親"或「三釜慰親"的簡寫。「釜"是古代的一種量器,一釜為六鬥四升,「三釜"是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數量,代指微薄的官俸。
「幹祿」 ,南北朝時特指公家所給的俸祿,後來多指求取功名利祿。
詩人為了碎銀幾兩,披風冒雪、長途跋涉地去遠方奔忙,而家中老母只能一年到頭倚門相盼。
小小年紀便離家四年,他日夜思念著遠在家鄉的母親,母親也在時時牽掛他,兩人卻不得不分隔兩地。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人的一生,不過是在天地間暫時借宿而已。卻從早到晚地辛苦奔波、疲憊勞累,何時才能真正地得到休息呢?
轉眼間便已老去,只能用昏花的老眼遙望著遠山,想要做什麽事情也沒有了力氣。
「勞生」 ,出自【莊子·大宗師】 ,意為辛苦勞累的生活。
「逆旅」 ,出自【莊子·山木】,意思是客舍、旅店。但黃庭堅用在詩中,用的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之意。
短短14字,寫的是人一生的短暫與艱辛,實則是委婉地勸誡世人,也是勸誡自己:
應該珍惜眼前的時光,在能孝順父母時,也要及時盡孝。
「想見夕陽三徑裏,亂蟬嘶罷柳陰陰。」
多想歸隱家鄉,築一個小小的園子,在夕陽下安然地
「三徑」 ,出自【三輔決錄】,完整說法是「三徑友」。講的是漢代王莽執政時,以廉直聞名的蔣詡告病返鄉,終身不出。他的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後人以其代指歸隱者的家園,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用的便是此典。
「亂蟬」 ,指的是聲音十分嘈雜的蟬蟲群體,是夏天的象征。
兩句詩結合在一起,含蓄地表達了希望能在夏日逝去前,趕緊回到家鄉,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黃庭堅的這首詩,表面上只有一句在表達對慈母的敬愛,然而細細品讀才會發現,字字句句都在寫自己思母與歸家的殷殷之心。
人的一生短暫幾十年,大部份時間都在為了生存而奔波勞碌,為了追求高官厚祿而戀棧紅塵——即使是千年後的今天,不也仍然都是如此嗎?
我們遠赴他鄉,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只為換取一份穩定的收入,希望能靠這份收入回報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而家中的母親,年復一年地期盼的是孩子早日歸來,渴望能全家團聚,即便是粗茶淡飯,亦是滋味無窮。
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與金錢相比,父母最想要的,還是子女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