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北宋*越窯(上虞窯)青釉刻花八棱執壺

2024-03-07國風

越窯窯址於1934年被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經多次勘察論證,已查明越窯的分布範圍,燒造歷史以及器型主要特征。唐,五代十國,北宋時期,以浙江慈溪市余姚縣上林湖一帶為中心,發展到東邊的上嶴湖,白洋湖及上虞縣窯寺前,帳子山,淩湖等地區。主要代表器物有碗,盤,壺,罌,瓶,罐,耳杯,盞托,粉盒,水盂,唾壺等十余個品種,其造型來源於唐代金,銀器皿,故陸羽【茶經】謂之:「邢瓷類銀」「越瓷類玉」他在論述茶具品質時雲:「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楊萬裏先生評價越窯瓷器時說:「因為有了越窯,有了龍泉窯,才有南宋官窯」。可見越窯在中國陶瓷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越窯從紋樣題材上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期為中唐時期;第二期為晚唐時期;第三期為五代十國時期;第四期為北宋時期。唐、五代十國,是越窯青瓷發展的鼎盛時期,代表著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秘色瓷」傳頌至今,其色澤令古今燒造業可望而不可及。越窯青瓷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疏松,釉色呈青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致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凈而如玉,釉色早期以黃色為主;後期以青色為主。裝飾手法采用劃花,刻花,堆貼,鏤雕等技法,繪以花鳥,山水,水藻,走獸,卷草,人物等多種裝飾紋樣。以劃花為例,刻畫線條洗練,寥寥幾筆,一幅行雲流水般的圖畫便躍然於瓷器上,其紋飾設計巧妙,制作精致,表現出匠師們高超的藝術造詣。

宋朝建立初期,越窯為北宋朝廷燒制青瓷貢品達十七萬之多,不僅質精,而且量大。許多珍品作為禮品被朝廷贈與遼國,時至今日,遼代貴族墓葬中常有越窯瓷器出土。

越窯是中國聞名遐邇的青瓷窯之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瓷器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認的「瓷母」。從西周的原始陶瓷到唐宋的秘色瓷,並一度成為唐朝的皇室貢品。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中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如向中宵盛沈靡,共稽中散鬥遺杯」來贊美越窯青瓷的典雅秀美。那散發著清澈碧綠,如冰似玉般的釉色,讓人心曠神怡。

此宋•越窯(上虞窯)青釉刻花八棱執壺。口徑:3.2CM;底足:7CM;高:18CM。壺口頸部呈八棱形,外置一套蓋,套蓋三層,呈圓帽帶棱狀,底層刻劃卷草紋,頂部飾一寶鈕,肩與腹部間連一U形曲柄,對面貼一流註,由粗至細呈鴨嘴狀,腹部為八棱鼓腹,刻劃卷草紋,足脛外撇,八棱形圈足略淺,底足五枚支釘成圓形排列,中心位置用釉下青花書寫「上虞窯」三字,字型深入胎骨。外施青黃釉,胎質細膩致密,造型輪廓線清秀,典雅,棱角分明,釉色青中泛黃,乳濁溫潤,類玉似冰。

此宋•越窯(上虞窯)青釉刻花八棱執壺,是北宋初期越窯第一窯「 上虞窯」的制品。在造型上繼承了五代時期的瓷器造型特點。不同的是,壺流較之五代時期有所加長,執把的流線設計更趨於完美。底足和五代時期相比較有明顯加高,且外撇程度更大。五代承續晚唐時期造型風格,執壺很少設計蓋子或蓋子一般為鬥笠型鈕蓋,造型單一,北宋時期,執壺上大量出現了各種造型的蓋子,且蓋體明顯增高,多為套蓋,有的蓋鈕做動物造型設計,栩栩如生,從而改變了器物的用途或使用方式,更易於宋人「 沖茶」。宋人飲茶多為「 沖茶」,沖茶時也稱為「 註」,所以執壺也叫「 註子」。

此宋•越窯(上虞窯)青釉刻花八棱執壺,與歷朝歷代各時期的同類瓷器類比,並檢索全世界收藏機構出版的資料,各大博物院,博物館及各拍賣公司歷來拍賣記錄,僅見於浙江杭州西冷拍賣公司,拍賣過一件來源於香港佳士得古今專場,與此藏品同類不同色的北宋越窯青釉刻花執壺(上圖),因而,此宋•越窯(上虞窯)青釉刻花八棱執壺,目前僅為孤品,且彌足珍貴。不僅填補了宋•越窯(上虞窯)青釉刻花八棱執壺的空白,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件有窯址款的越窯青釉瓷器,具有極高的觀賞,文物收藏,學術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

——葉子珍藏

2024年2月1日於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