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一個倒黴的詩人,寫了一首最孤寒的詩,短短4句,火了千年

2024-01-27國風

前言

古代唐人的詩百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真實的寫照。古代詩人的仕途多悲涼,而留下的詩也帶有悲涼之景。

劉長卿的詩也在【全唐詩】中,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但縱觀他的一生似乎也多是坎坷,又遇安史之亂,似乎他的這條為官路顯得極其悲慘。由此,他筆下的詩也帶有這一感覺。

讓我們走近劉長卿來看看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眼中所觀之景是怎樣的吧。

一、劉長卿所處背景

劉長卿,在唐代不可或缺。在後世的稱贊中,他有「五言長城」之稱,並且在很多人的口中,劉長卿是一位巫師,是詩文領域不可多得的能人。

根據劉長卿所處的位置看,他的詩歌多受時代背景等的影響,甚至與自身的遭遇也有很大的關聯。就拿他的詩歌看,他筆下的唐朝是悲涼的,與我們所認識到的慷慨、豪邁盛世似乎沒有多大的關系,由此,人們心中便起疑。

那麽,劉長卿都經歷了什麽呢?

首先劉長卿生活在時代的交界處,並且經歷了安史之亂。 這時,我們也便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因為安史之亂的發生使得唐朝盛世直線調轉,兵戎相交之時,更是家破人亡之際。

當百姓手中的金銀財寶乃至房子等皆受損害之時,他們對於現實的認識也便產生了更多的想法。 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無疑改變著很多的人,而劉長卿也便算是一個。

安史之亂開始之時原本只在北方等地,這些遭受戰亂紛爭的流民隨之往四處流竄。 隨著後續的戰事逐漸發展,南方等地也開始民不聊生,接踵而至的是大大小小規模的戰役。

由此,不僅僅只是這些威脅,還有其他的勢力的參與,也並不只有百姓們在擔憂,因為朝野上下也頗不寧靜。

前後的落差之大,甚至給人一種無法接受的感覺。但劉長卿的遭遇絕非這麽的簡單。

因為他還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朝堂的官員,這麽一來,他身上的責任顯然就更加的重了,甚至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劉長卿還遭遇著貶官的情況。

眾所周知,從唐朝初期開始,貶官制度一直都有存在,其存在的意義也非常的簡單,那便是維護皇權的威嚴 ,也在一定程度上整治著官吏們,但隨著發展的變化,這一制度似乎又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甚至可以說是成為了「強勢」的一個利器。

這是如何看出的呢? 因為到了唐朝中後期,正直之人成了他們的打壓物件,而這一制度的發展就是最重要的手段。 而從劉長卿的經歷來看,他的仕途多有不順,這裏面的影響尤為的重要。

不僅入仕、為官時異常的艱難,而後即便是在朝堂上他們也得為隨時可能會發生的貶官的情況而擔憂。 甚至不同的時期,貶官的情況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就如在相對和平的時期,對於這些貶官的官員會從輕發落,在處理上也便寬松很多。 而在動亂時期,可就沒這麽好的條件了,不僅官員的人數激增,在處理上的手段將更加的嚴苛。

根據劉長卿此前的經歷,我們也便能猜測出劉長卿所要面臨的是哪種時期的狀況了。 在此背景下,劉長卿將自己經歷之事,用詩歌的形式記錄,道盡了悲涼。

大歷五年時,劉長卿原本已經開始準備不問世事,已經辭官還鄉。但之後還是出任了一定的職位。 他做鄂嶽轉運,而後還被調任為判官,甚至在潭州也待過一段時間。

不過正是這一時期,他的命運也沒有好轉。 其中這與他心懷遠大抱負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為劉長卿的正義之舉,換來的卻是貶官之變。

在鄂嶽時,觀察使想要進行扣留之舉,爭得錢糧,劉長卿果斷拒絕,也便埋下了禍根。

而後劉長卿慘遭誣陷,貶至睦州。也是在這一時期,劉長卿寫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劉長卿的「悲涼」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兩句將劉長卿趕路時的境況展現,伴隨著「暮色」的降臨,他身上的疲憊感和他道路越走越遠的感覺相襯托,讓人無法判斷是身體上的勞累還是心累。

同時他將所見茅屋寫入,並且正值冬日,寒風入骨,茅屋內不過也是一片貧瘠的景象。縱觀下來,劉長卿身上的寒意似乎又重了幾分。

而後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又與當時的生活之景相融合,並從聲音入手,將「狗叫」,夜晚「歸家人」等展現,寫出了當時的寂靜,更將詩句的「冷」提上了一個檔次。

這四句詩雖為平常之景,但與劉長卿當時的境況相交後,顯然將他的心境透露。

原本詩歌的意境已經非常的淡雅,但加上劉長卿的遭遇後,似乎更加的悲涼,也可以說是淒涼。

三、劉長卿為官前

劉長卿將自己一生的遭遇用詩歌串聯了起來,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了不同的佳作,令人深思。

眾所周知,在古代,貶官是常事,家族沒落更是很多人的遭遇。不巧的是劉長卿也有所遭遇。他的祖父原本也是官員,是考功郎中之職。但這只是他祖父的官職,因為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已然沒有了往日的光彩。

由此,劉長卿身上的重擔似乎又重了許多,奮發努力,更看萬卷書,為功成名就,也為進入仕途。

進入仕途後的劉長卿很坎坷,在仕途前也是如此。首先科舉考試劉長卿並未一次就中,也是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打磨的,並且因為家族的沒落,劉長卿在生活上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家境貧窮的他,只能四處尋求他人的幫助。

並且進入長安多年,劉長卿不僅要為科舉做準備,其還很聰明的從其他方面入手,以求得舉薦,也求得自身才華能被重視。

劉長卿遇到過阻礙,同時也遇到過賞識,甚至在一眾士子中,劉長卿的名氣相當的大,而後便是出彩了。 由此,這一時期的劉長卿在寫作上也多圍繞社會之景,感慨之中將自身的苦悶等表達。

劉長卿所聽所聞皆長遠,自身的壯誌是一方面,當時時期的征戰又是一方面。可見他的才華也相當的廣。

結語

劉長卿的詩歌道盡了當時時期的現狀,更將自己所處的背景表達,其一生坎坷,仕途之路阻礙不斷,所觀悲涼之景便也更加的淒涼。

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劉長卿在做官時的心態,其本是在艱難中走來的讀書人,也便對民間百姓有著深刻的認識。如此,他在為官時正直清廉,復雜的朝堂始終沒有改變他。

劉長卿的經歷值得深思,他的詩歌更具學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