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從海子到張國榮,漫長的季節已經過去,為何他們卻結束在春天裏

2024-04-02國風

4月1日,很多影迷又開始紀念張國榮。每年的3月26日,很多詩歌愛好者們也會自發地紀念詩人海子。無論是自發紀念的影迷,還是自發紀念的詩歌愛好者們,大家其實都可以有一個統一的稱謂:文藝青年。當然,有些青年,已經不再年輕。

海子和張國榮,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都受文藝青年們的追捧。海子的詩歌,被很多朋友認為是現代詩當中的頂級。張國榮的表演,也被太多的朋友認為是無人可以超越的。可以說,海子與張國榮,是他們各自所在領域當中的一座大山。而這兩座大山,都是突然倒下的。當然,這種生命的倒下,讓他們的作品更為偉岸。

另一個很相似的事情則是,海子和張國榮,其實是一代人。張國榮是1956年生人,海子是1964年生人。他們生命倒下的時候,都是在春天。海子是3月26日,張國榮是4月1日。他們的離開,外界猜測原因的時候,都有很多說法。但這些說法,最終都「歸一」了。

關於海子的離開,一開始的說法非常多,尤其是失戀說,讓某位女士背負了不少的壓力。我見正規新聞媒體上的報道稱,後來這位出國的女士離異了,回到中國,想要向海子的家人道歉,但西川老師阻止了,並且告知,海子的離開,和她沒有關系。海子為什麽要離開?最終歸一的說法,是西川老師提出的,為了詩歌。

關於張國榮的離開,也有不少的說法,甚至於部份說法已經到了陰謀論的程度。陰謀論之所以有趣,實在是因為,它們更加重視故事的邏輯性和離奇性,更能把一件事情說得趣味橫生。當然,張國榮的離開,不應該被「趣味化」。這些說法的最終歸一,是張國榮的姐姐面對媒體采訪,告知大家,張國榮生前,患有嚴重的生理性抑郁。

我們在大膽承認這些歸一說法的前提之下,會發現,漫長的季節(冬季)明明已經過去了,為什麽從海子到張國榮,他們在永遠結束在了自己的春天裏呢?汪峰的【春天裏】那首歌也很有意思,講的其實也是精神思考狀態當中的春天與死亡的關系。春天,對於藝術工作者們而言,真的這麽百感交集嗎?

我們找「春天裏」的例子,當然很多,因為在大基數當中,找幾個小例子,是非常輕松的事情。比如說,馬雅可夫斯基,劇作家、詩人,他的春天裏,結束在4月14日。再比如說,伍爾芙,意識流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她的春天裏,結束在了3月28日等等。

在現代詩歌當中,尤其是現代先鋒詩歌當中,春天往往被稱之為死去的季節。春天,明明是百花齊放、蒸蒸日上的時節,怎麽到了藝術工作者那裏,就成了死去的季節呢。這裏邊的原因很多。有哲學上的,可能也有具體的生理學上的。生理學上的,經常有人講,春天的時候,很多花粉會刺激人的大腦,讓人類興奮等等。

哲學上的,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自然界的升騰,和人自身的升騰是形成對比的,人熬過了漫長的冬季,希望在春季看到自身的升騰,但是,自身之升騰,卻慢於了自然界之升騰,這種慢,或者反向升騰,容易讓人覺出悲觀來。這一點,可能在北方更為明顯一些,因為越是北方,越是四季分明。北方的春天,一天一個樣子。而人,可能每天都是一個樣子。

香港,我沒有去過,不知道張國榮的香港春天,是怎一樣的。北方的春天,我則一直在見。海子的山海關,在春天裏,已經是有花開出來,有草和樹綠起來。春天這個季節,是可以暫時把我們的思想收起來的季節,不要多想,不妨多吃。痛苦的蘇格拉底,很多時候,確實不如快樂的豬豬。(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