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元代一詩人在院中獨坐,寫下一首詩,道盡世間孤寂之情!令人心疼

2024-07-25國風

細細品來,這首【院中獨坐】,雖短短四句,卻道盡人間至深至遠的孤寂之情,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同品鑒這首堪稱"史上最孤獨的詩",感受其中蘊含的深邃情懷。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句納蘭性德的詩詞,道出了人生中那份難以割舍的眷戀。虞集先生的【院中獨坐】,亦是如此。作為元代文學大家,虞集在詩、詞、文、散曲、書法等方面均有建樹,可謂才華橫溢。

然而,正所謂"文章憎命達",虞集先生雖身居朝廷要職,卻始終無法擺脫那份揮之不去的鄉愁。

讓我們細細品味這首【院中獨坐】:

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

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

首句" 何處它年寄此生 ",便如一聲長嘆,道出了詩人對人生歸宿的迷茫。這裏的"寄"字用得妙極,既有寄居他鄉之意,又暗含"人生如寄"的佛家思想。虞集先生大半生困於宮廷,不得歸鄉,心中難免生出"浮生若夢"之感。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雖然兩位詩人身處不同時代,但那份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卻是相通的。

次句" 山中江上總關情 ",更是將鄉愁之情推向高潮。無論是隱居山林還是漫步江畔,詩人的心緒始終被故鄉牽絆。這裏的"山中江上",仿佛就是江南水鄉的縮影,讓人不禁想起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光。

這種對故鄉的眷戀,正如王維在【渭城曲】中所言:"渭 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雖然時空相隔,但那份離別之情,卻是相通的。

末兩句" 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 ",更是將詩人的孤獨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繞屋而生的松樹,見證了詩人多年來的思鄉之情。而將松樹的風聲誤聽成雨聲,更是將詩人的思鄉之情推向了極致。

這讓人想起了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以孤雲寄托孤獨,虞集則以松風寄托鄉愁,可謂異曲同工。

這首詩雖然語言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它不僅表達了詩人個人的鄉愁,更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家國情懷。正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虞集先生的這份鄉愁,正是源於他對家國的深切關懷。

在我們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雖然交通便利,資訊發達,但鄉愁依然是許多人心中難以抹去的情結。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年過半百的人來說,每每想起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會牽動心弦。

正如白居易在【憶江南】中所寫:"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虞集先生的這首【院中獨坐】,不僅是一首優美的詩作,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深處那份難以言說的孤獨與鄉愁。它讓我們看到,即便是身居高位的文人雅士,也難免有思鄉懷舊之情。這種情感,跨越了時空,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在品味這首詩的同時,我們也不禁思考: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也應該像虞集先生一樣,靜下心來,獨坐院中,聆聽風聲,感受生命的脈動?或許,只有在這種靜謐中,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感受到那份源於內心的歸屬感。

詩詞創作,不僅是文字的組合,更是情感的流露。如果我們想要創作出像【院中獨坐】這樣感人至深的詩作,就需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捕捉那些細微的情感波動。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運用比興、借代等傳統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在欣賞詩詞時,我們不妨試著將自己置身於詩人的處境中,感受他們當時的心境。比如,在讀【院中獨坐】時,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一個被松樹環繞的院子裏,聆聽風聲,感受那份深深的孤獨與思鄉之情。

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體會詩歌的魅力。

最後,讓我們以蘇軾的一句詩來結束今天的分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應該珍惜當下,感恩所有,用心體會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虞集先生的【院中獨坐】,不僅是一首詩,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教導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學會獨處,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體會生命的真諦。

本次分享就到這裏,有啥想說的,評論區見哈,歡迎詩友,吟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