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唐詩中的虛實之美

2024-03-20國風

純粹寫景或者純粹寫情,都不是高明之作。要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才會有意境之美,才能誘發和開拓審美想象空間。情景交融之美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裏我們會更進一步,在情景交融的基礎上,和大家一起領略意境的美感。

我們還是用詩歌本身來說明。第一首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太有名了,只要是中國人,應該就沒有不會背的: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第一句也是千古麗句之一。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說早上在五彩的雲霞之間告別了白帝。

白帝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之神,什麽人能和在彩雲之中和上帝揮手道別?當然白帝城的由來並不和這個白帝相關,但是這不影響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一句不僅賦予了作品浪漫的奇幻色彩,而且透過「白帝彩雲間」也寫出了三峽的地勢險峻,峭壁聳立。

大家可以想一想,李白是從什麽角度看白帝城的?從仙人的視角解讀,是平視;如果從凡人的視角解讀,就是仰視。人在船上,船在江中,擡頭看白帝城,彩雲繚繞。所以這一句表面上看是單純的寫景,但是借用「白帝」這個名詞,一下就變得仙氣飄飄,「彩雲」的氛圍感直接就拉滿了。

第二句和第一句一定要連起來讀。白帝城是出發地,江陵城是目的地。在今天的地圖上,從白帝城到江陵是400多公裏,一個在瞿塘峽,一個在湖北荊州。

長江從白帝城流下來,一瀉千裏,一直流到江漢平原,隨著地形平緩,流速才逐漸降低。所以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時間就趕到了,原因就是地勢陡峭,落差懸殊。

另外,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的心情很好很興奮。我們都知道李白晚年參加了永王之亂,被抓起來了,本來是判他流放,結果突然朝廷大赦,李白就被釋放了。絕處逢生,可想而知李白有多興奮,所以這裏的「一日還」不僅僅是是船速飛快,更多的是指李白的心情飛揚。所謂「失去了自由才知道自由的可貴」,李白這時候是對自由失而復得的狂喜,所以即便是千裏之遙,但是自由地行走於天地間,就是最大的快樂了,哪怕旅途漫長也不要緊。

第三句和第四句就是我們重點要講的意境。這首詩的第一句寫出發地,第二句寫目的地,而且是一天就到了,後面還有兩句怎麽寫?按照常規的寫作順序,是不是應該寫到了江陵之後如何如何?或者索性把第二句放到最後再寫,這樣可以把旅途的過程先寫掉,寫作的過程會更順暢?

這樣寫就不是李白了,李白才不管什麽寫作順序,他一筆又把三峽給拉回來了,不僅拉回來了,還帶上了配音,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

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猿猴的叫聲一直在三峽兩岸的高山密林中回蕩,這種叫聲因為比較淒厲,通常被人當作一種哀愁的表現,比如杜甫先生的【登高】中就寫「風急天高猿嘯哀」。但是同樣的聲音,在此時的李白聽來並不悲哀,反倒是多了一層豪放。

因為「啼不住」,所以此起彼伏,從開始到最後,一直伴隨著李白的旅程,不管船只到了哪裏,都有猿猴的陪伴。就在這連綿不絕的啼聲之中,「輕舟已過萬重山」。猿猴的陪伴毫不停歇,李白的行程也毫不停歇。

「輕」、「重」二字是神來之筆,不必多說。而且「已」這個字承接上一句,讓人覺得猿猴的叫聲還在耳邊,怎麽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過來了?似乎令人恍然如夢中。兩句放在一起,就有了幾乎要飛起來的速度感。

最後這兩句是不能分開的。單獨說「兩岸猿聲啼不住」,會失去主題;單獨說「輕舟已過萬重山」,會感到不真實,所以這二句必須連在一起讀。無論是「啼不住」還是「萬重山」,從聲音和畫面兩個角度,都在營造一種環境的氛圍,因為環境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所以才會有「一日「的感覺。整個旅途中一直聽到的都是猿猴的聲音,一直看到的都是崇山峻嶺,到了江陵,進入了平原,崇山峻嶺和懸崖峭壁都不存在了,猿猴的叫聲也不存在了,從聲音上反襯出從白帝城到江陵的巨大反差。

」一日「既是虛寫,也是實寫。一方面因為三峽水流湍急,水勢大的時候沿江而下,確實只需要一天。另一方面是因為沿途環境類似,一直處於峭壁的陰暗之中,直到出了三峽才豁然開朗,象征著舊的一日終於結束。

到了江陵之後怎麽樣,李白一個字也沒寫,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出來,江陵聽不到兩岸猿聲了,江陵也看不到萬重山了,過去的一切已被拋在腦後,沖出三峽,就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們重新讀一遍這首詩。這首詩的四句全寫實景,又全寫虛景。第一句可以轉譯成「早晨告別了彩雲之中的白帝城」,也可以轉譯成「早晨在彩雲之中和白帝告別」,第二句可以轉譯為「仿佛一日之間就到達了江陵「,也可以轉譯為」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到達了江陵「。意境的核心就是虛實結合,再拓展出詩意空間。這首詩把虛實結合做到了極致,似乎給了人們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真實的,一大早就出發,一刻不停地趕路;一個世界是虛幻的,一大早和仙人告別,然後施展魔法,一天之內瞬移千裏。

」已過「二字極妙。猿聲啼不住,已過萬重山,似乎船跑得比聲音還快,猿猴一聲還沒叫完,船就已經跨越了萬水千山。這到底是怎麽樣的一種心情,這到底是一段怎麽樣的旅程,都留給讀者去品味了。

第二首唐詩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甫先生的【江南逢李龜年】。【早發白帝城】是地理位置的虛實結合,【江南逢李龜年】要更深一些,不僅僅是地點,時間、場景、情緒都在變化中昇華。全詩如下: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先看題目。這裏的江南不是我們今天說的蘇州、杭州這一帶,而是指長沙附近,或者說是湖南省。

李龜年是唐玄宗時最出名的樂師,擅長唱歌,可以說是當時最紅的頂流,比王菲和周杰倫的地位還要高。唐朝的首都是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他們怎麽會在長沙相遇了呢?他們是在旅遊途中遇到的嗎?

當然不是。

安史之亂之後,長安被叛軍攻破,整個城市付之一炬,王公貴族紛紛逃命,逃不掉的就都被叛軍殺光,唐朝就此衰落下去,長安這座城市,曾經承載了大唐王朝接近140年的榮光與輝煌,也從此光環盡失。

杜甫先生在【春望】中寫了五個字:」城春草木深「。長安城如此繁華,又到了春天,是不是應該很美麗?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草木深「。為什麽?因為沒人了,整座長安城裏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只剩下草木無知,依然在春天自顧自地生長著,把城市變成了荒蕪的廢墟。

了解了題目所蘊含的背景,我們再來看這首詩,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聯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岐王,一個是崔九。這是兩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叫李隆範,史書上說他」雅善音律「,就是很有藝術品味。崔九的名字叫崔滌,是崔氏大家族的第九子,所以叫崔九,他當時也很受唐玄宗的寵信。

這樣的人物居住的地方應該是什麽樣的?是不是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在這樣的地方進進出出的都是一些什麽樣的人物?是不是都是所謂的上流階層和社會精英?他們溫文爾雅、彬彬有禮、談吐不凡,有很好的禮儀和風度,有很好的修養和學識。杜甫和李龜年在這樣的地方經常相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多麽的輕松自在,多麽的賞心悅目,多麽的心情愉快。

再看後面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十四個字不僅說明了時間、地點、人物,而且還對環境做了描寫。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講之前的場景,岐王宅很美,崔九堂很美;後兩句是講現在的場景,江南很美,落花很美。「又逢君「說的是老友重逢,是不是也應該是開心事?

可是他們是在什麽情況下重逢的?安史之亂後,李龜年逃了出來,流落到湖南,無以謀生,只能在酒館裏賣唱討錢。即使是曾經代表著大唐王朝最高水準的歌唱家,當大時代發生了變遷,個人也完全沒有反抗的余地。

杜甫自己也混的很慘,他被叛軍逮捕,然後又逃出來,一路躲躲藏藏趕回家,正好看見自己的小兒子活活餓死,隨後又是一路漂泊,想回家回不去,只能四處流浪。他在這種情況下看到在酒館賣唱的李龜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杜甫的心情是多麽的悲痛欲絕,多麽的傷心憤懣,多麽的無可奈何。

我們再完整地看一遍全詩。前兩句寫過去的美景,後兩句寫現在的美景。明明是四句美景,寫的又是老友重逢的開心事,可是如果真的讀懂了這首詩,就不會覺得這首詩開心,只會想哭,甚至連哭都哭不出來。因為在王朝的覆滅中,個人的命運無足輕重,歷史的車輪碾過,再有才華的個人也只能變成車輪下的一粒灰塵。

和【早發白帝城】一樣,全詩四句,句句寫實又句句寫虛。岐王宅和崔九堂,放在過去是實,放在現在是虛。江南好風景是實,老友重逢是實,但是開心和高興是虛。所謂」以美景寫哀情「,或者」想起了高興事正在哭「,這首詩做到了極致,其中的意境即使在千年之後,依然醇厚如酒,馥郁動人。

唐詩裏這樣虛實互生的佳作很多。我們隨便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首聯寫美人、美景、美事。我在這裏遇到了心上人,但是驚鴻一瞥,不知所蹤。今天我特地又來到這裏,桃花又開了,但是我的愛人卻再也不會出現了。

同樣是虛實相生,同樣是以美景寫哀情,同樣透過時間的推移帶來場景的變化,來體現巨大的失落與反差。全詩沒有一個字說自己傷心,但是細品下來,不是不傷心,是傷心的話兒沒法說,也不用說。

如果找到了愛人,那就不傷心了;如果找不到愛人,傷心話說給誰聽呢?說了又有什麽用呢?桃花和春風年年相遇,可以笑得很開心,我和我的愛人卻已經沒有了相遇的緣分。唐朝的愛情詩中,最沈痛的莫過於這一首。

第二個是陳陶的【隴西行·四之二】。這首詩相對冷門,是唐朝邊塞詩中非常另類的作品。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頭兩句是巨大的反差,第一句寫唐軍鬥誌昂揚,後一句寫唐軍重大傷亡。」誓掃「和」不顧「用筆很重,刻意突出唐軍的氣勢和戰鬥意誌,反襯出第二句中戰爭的殘酷性。「貂錦「是漢朝羽林軍的服飾,代指精銳部隊,這樣的精銳部隊都遭遇了重大傷亡,可想而知戰鬥有多激烈。

第三句用」可憐「二字承接,」無定河邊骨「五個字繼續寫實,但是第四句就寫虛,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系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征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

知道親人死去,固然會引起悲傷,但確知親人的下落,畢竟是一種告慰。而這裏,長年音訊杳然,征人早已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災難和不幸降臨到身上,不但毫不覺察,反而滿懷著熱切美好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結語:

唐詩之美,美不勝收。我們從動靜、遠近、虛實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入門介紹,希望能引起大家對於唐詩之美的共鳴,也能初步掌握賞析唐詩的方法。這裏提到的唐詩並不多,唐詩還有很多其他的佳作,比如五言長城劉長卿的」風雪夜歸人「,比如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比如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還有公認唐朝七絕排名前三的」春風不度玉門關「、」醉臥沙場君莫笑「,以及七絕聖手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評點為」孤篇壓全唐「,杜甫先生的【登高】更是無可爭議的唐詩七律之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一下,用我們講到的三種方法試著組合分析,或特許以找到閱讀唐詩的樂趣。

此外,本文只是試圖引領大家略窺欣賞唐詩的門徑,所以沒有對唐朝的詩人單獨歸納,也沒有對唐詩的風格和主題做分類整理。將來或許有心情再動筆,會從另一個角度來讀唐詩,至於這次,就請允許筆者偷懶了。畢竟,留一些遺憾,才會對未來有所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