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獲益匪淺

2024-04-12國風

王國維在史學、文學、哲學等領域均有深厚造詣,在代表作【人間詞話】中,王國維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境界」論: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於頤和園昆明湖自盡,事後人們在其內衣口袋內發現遺書,其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短短數言,卻給了後人無數的猜測。事後,清廢帝溥儀賜王國維謚號為「忠愨」。

王國維認為哲學和藝術是探求精神上永恒的真理,人生哲學就是探求揭示人生即痛苦這一真理以及其解脫之道。藝術是感發人的情緒,洗滌人的精神,揭示人生的意義,使人超然物外,忘記利益關系,獲得精神上的慰藉,求得暫時解脫的功效。他寫了【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文學小言】等文,是發揮叔本華美學思想的名篇。他寫了【紅樓夢評論】一文,分析曹雪芹創作的小說【紅樓夢】的悲劇意義。他運用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分析【紅樓夢】一書的精神領域,展示了生活之欲望而造成的巨大痛苦,從而走上了解脫之路。

古今中外之聖賢,無不以修身為本。再聽南懷瑾先生講【大學】,感悟頗深。結合人生閱歷,對王國維先生之人生三境界之詩意描繪,更加有體會了。
【大學】之三綱領:「明德、親民、至善」。
王國維先生之做學問三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老子:「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之聖賢做學問修身皆務求本源。

第一境界出北宋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詞意是:「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這一境界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雕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此一境 :「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雕碧樹」,不僅是登樓極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裏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解析:

第一境界以西風刮得綠樹落葉雕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但在亂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幹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境界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詞意是: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這一境界是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頻寬也不後悔。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 詞人所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詞行至此,可知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纏結,甚至心甘情願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後悔。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解析: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描述了如何為此下決心而努力奮鬥。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盡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為了事業一切在所不惜。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麽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這是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鬥。

第三境界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意是: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這一境界是必須有專註的精神,反復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不慕繁華,自甘寂寞、千錘百煉 終成正果。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一境: 尋覓千百次,竟然是在燈火冷落之處發現了那人。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外。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清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於世間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詩人心中的不同境地。此一境界表明立誌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次的磨練之後,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會突然豁然領悟貫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

人有貧富貴賤之分,亦有境界高低之別。王國維有境界三重說,尼采有駱駝獅子嬰兒三境界說。實言之,一切奢華都是「浮雲」。粗茶淡飯才是福。佛說:世上本來都是「空」。一念放下,萬般自然。茫茫人海,該來的會來,該走的也會走。冥冥之中都是註定。左宗棠說「享下等福,向寬處行」未必不是人生大智慧。

人生境界,有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有梁漱溟所言厭離,逐求,鄭重之說,更有古今通存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任。

此漫漫長路,一言以蔽之,實為「悅己」,是實作自己的價值,是遵循自己的方式,是接納自己的性格與心性,等等等。不過快意。
登高樓望天涯路遠,是獨身切於一誌;為伊憔悴不悔,是舉心歸於一意;千百度回首見燈火闌珊,是參破安於一念。此當盡心。

浮沈坎坷蒼生,何苦戀之,心厭離;紙醉金迷名利場,絆心欲往,苦逐求;怎樣才算鄭重呢,太多欲望,以美好為外觀引人前行。然再多,再好,再應當,本可以,與你又有什麽關系。人鄭重地活,應閱己,悅己,愛己,不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但也應認識到,我獨我,自是人間第一流,而非我與我周旋而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