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陳彥言作品| 畫扇與「扇畫」

2024-01-24國風

文/冀然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陳彥言,1989年生於江蘇無錫。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201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2016年畢業於IESA-法國巴黎高等藝術管理學院當代藝術碩士研究生。

扇子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最早出現於商代,「錦雉翠羽,遮塵蔽日帝王威嚴,多加儀度」,稱之為「障扇」。當時的扇子並不是用來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出巡之時儀軌的一部份,同時也有遮風擋雨的實際功效。東漢許慎在其【說文解字】中對「扇」的釋義為門扉,意為門扇。而也正是在東漢,扇子演化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而制,這便是團扇的濫觴。西漢班婕妤【怨歌行】詩雲:「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淡泊雲糕之哢噗剋Kē剋Kè,絹面設色,21.5x17 cm,2021年,陳彥言

唐宋時期,團扇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審美上均得到極大發展。特別是在兩宋,相較於折扇,團扇的形式與形狀更貼合於一般情境下的作畫狀態,故而成為了宋畫的重要媒介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女性雖然是宋代團扇繪畫的重要收藏者與欣賞者,但其並不僅限於女性群體。發展到了明朝,書畫折扇成為了文人身份的標誌之一,其影響和傳播力逐漸大於團扇,最終取代了團扇的地位,自明朝以降大為盛行。從此團扇漸漸囿於女性使用,成為了女性身份與符號的象征之一。

Twilly,絹面設色,21.5x17 cm,2021年,陳彥言

團扇作為藝術家陳彥言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份,既是媒介,也是形式。而她解構傳統繪畫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主題、語言與符號。誠然,主題與語言也隸屬於符號體系,但在此,符號則為一般意義上的視覺符號。首先是主題,在作品【尖叫雞】中,本應作為重點刻畫物件的「尖叫雞」反而被遮頭去尾,前者是被奢侈品遮蔽,而後者則是被作為形式的團扇所截取。在畫面剩余的母題中,例如花、葉與蝴蝶等,竟還是延續著傳統花鳥畫特征。所以,該作品不僅是對主題的「異化」,更是輔以不同的創作技法,使得主題中的矛盾與張力顯得更為多維且具體。

尖叫雞,絹面設色,21.5x17 cm,2021年,陳彥言

其次是語言,【WHY】與【露滴】構成了兩種不同的以文字為載體的創作脈絡。在【WHY】的畫面中,折扇上的漢字整齊地跟隨著扇面的起伏與褶皺,信封上的文字資訊也暗喻著某種情結與格局。而大寫的英文「WHY」卻可以超脫畫面中「物理」限制,並以「背景」反轉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裏,藝術家用語言反思一些刻板印象,繼而擴充套件到對於體制與權力的思考。【露滴】取自於沈約【詠檐前竹】中的「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原意為對竹的審美觀照,及其人格化的象征意向。而在畫面中的母題,「露滴」變為了「滴露」,從詩意突然演化到了商業符號,進而呈現出一種強烈的反諷與幽默,這種幽默不啻於畫面本身,更是體現在作品名稱與繪畫物件之間。

WHY,絹面設色,21.5x17 cm,2023年,陳彥言

露滴,絹面設色,21.5x17 cm,2022年,陳彥言

最後則是視覺符號,實際上在上述分析中也已涉及這個部份,體現在另一件作品【蘋果】中,該層面的表達則更為凸顯。該作品填補了蘋果品牌圖示上缺失的一角,而真實亦或是作為影像的蘋果卻被去皮切割。

蘋果,絹面設色,21.5x17 cm,2020年,陳彥言

主題、語言與符號並不是獨立存在,這三種方法在藝術家那裏交匯、融合、疊加。加上前文中關於團扇與折扇的歷史背景,使我們能夠更為多元地理解陳彥言的創作脈絡,以及她那獨特的隱喻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