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細讀【清明上河圖】的有趣故事

2024-03-18國風

【清明上河圖】節選局部

【清明上河圖】堪稱古代描繪社會生活最豐富多樣、視野最廣闊無垠、內涵最深邃、感染力最強烈的風俗畫長卷。張擇端傾註了無盡心血,精心描繪出開封城內外風景的細膩畫卷,畫卷深受北宋汴京城實際景象的啟發,巧妙地融合了實地實景,藝術地再現了開封城內外的河流、橋梁、城門、街市等景象。於此同時,令人不禁產生好奇:他究竟是意在展現大宋的繁華盛景,還是意在揭示當凸顯的社會問題。
【清明上河圖】全卷巧妙地分為三段。下面帶著大家讀懂畫中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絹本 30.5x987cm


【清明上河圖】首段就是一條土路上,兩個人趕著幾匹馱著木炭的驢正向我們走來。一拐彎,沿路的村落有菜園、水井。菜園的土墻上有兩個孩子露出頭,興奮地看著一隊人馬肩上擔著各種東西,還有一擡轎子回城裏來。

郊外趕驢的人

打獵歸來的人們


【清明上河圖】中段,無疑是全圖的高潮所在,它生動地描繪了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的繁華盛景。畫面中,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各種交通工具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熱鬧非凡的交通圖景。同時,商業活動也異常活躍,沿街商鋪琳瑯滿目,攤主與顧客之間的交易頻繁,人聲鼎沸,充滿了濃厚的市井氣息。其中,最為扣人心弦的情節是一場即將平息的交通事故——船與橋之間驚心動魄的險情。在這緊張而關鍵的時刻,纖夫們埋頭苦幹,奮力拉纖,直到船身幾乎要穿過橋底。

船身快要穿進橋底了,船夫們手忙腳亂

橋上橋下的行人發現了這一險情,他們看到桅桿迎面而來,情況危急,紛紛大聲呼救。船頂上的十個船工反應迅速,隨著松開的纖繩,立即放下桅桿以減少船的高度。同時,舵工也迅速轉動舵盤,橫擺船身,以增強前進的阻力,試圖減緩船速。船上的一個船夫更是奮不顧身,用力將一個測量桿頂住拱橋的橫梁,竭盡全力使船無法繼續靠近拱橋。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場看似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最終得以平息。這一情節不僅展示了北宋時期水上交通的繁忙與風險,也體現了人們面對突發情況時的機智與團結。畫家張擇端透過細膩入微的描繪,使觀眾仿佛置身於那個緊張而刺激的瞬間,感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心情與努力。橋上的行人,目睹了船與橋即將相撞的驚險場景,紛紛驚慌不已。他們有的駐足觀望,有的驚慌失措地四處躲避,生怕被即將發生的事故波及。

橋上與橋下一起協力,應對險情


而在這一片混亂中,橋上還上演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一位坐轎的文官與一位騎馬的武官,恰巧在橋上狹路相逢。兩者都似乎急於過橋,卻又不願相讓。文官的轎夫與武官的馬弁,各自為他們的主人爭搶道路,各顯其勢,互不相讓。他們爭吵不休,聲音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推搡起來,使得原本就緊張的拱橋更加險象環生。這一情節不僅增加了畫面的戲劇性,也生動地展現了北宋時期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文官與武官之間的沖突,轎夫與馬弁之間的紛爭,都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和沖突的縮影。而畫家張擇端透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情節安排,將這些矛盾沖突巧妙地融入了畫面之中,使得整幅【清明上河圖】更加生動、有趣且富有內涵。

文官與武官在橋上互不相讓


【清明上河圖】尾段,細致描繪了城門內豐富多樣的商貿活動,逐漸過渡到一片寧靜祥和的氛圍。城門作為城市與鄉村的交界處,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賈和行人,形成了獨特的市井氣息。商店酒肆鱗次櫛比,各種招牌、幌子琳瑯滿目,展示著北宋時期商品的豐富多樣。店家們或站或坐,或招攬顧客,或清點貨物,忙碌而有序。顧客們則穿梭於店鋪之間,挑選心儀的商品,與店家討價還價,構成了一幅生動熱鬧的市井畫面。

繁華熱鬧的酒肆

酒店包間也人滿為患

稅所也熱鬧非凡


【清明上河圖】無疑是一幅集大成之作,全卷所繪

人物眾多,共計810多人,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雖尺寸不足一寸,但他們的舉止神情、身份職業都歷歷可見。這些人物中,有忙碌的商人、有勞作的工匠、有行走的旅人、有閑聊的市民,他們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共同構成了北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豐富生活畫卷。

人物動作生動,表情傳神

除了人物之外,畫卷還精心描繪了80多頭牲畜,這些牲畜或拉車、或負重、或悠閑地漫步。同時,畫卷中還有30多棟房屋,這些房屋或高或低、或新或舊,展現了當時城市的建築風貌和居住環境。此外,畫卷還繪有20多艘船舶和20多輛車轎,這些交通工具在汴河上穿梭往來,或在街道上緩緩行駛,展現了當時水上和陸上的交通狀況。讓觀者感受到了北宋時期交通的繁忙與發達,也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貌。

路上和水上交通發達

畫中除了繁華之外,還暗藏幾處危機!我們繼續往下看:
危機一: 重文輕武。在欣賞這幅畫作時,發現一個引人深思的細節:城墻上下並無守衛,土墻上也未見任何城防工事,甚至連射箭的城垛都未設。更令人驚訝的是,原本應該是重兵把守的城防機構所在的位置,居然變成了一家商鋪,老板正在忙碌地驗貨,賬房則在細致地記賬。這種描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軍事實力的日漸衰敗和防範意識的日趨淡漠。在北宋時期,由於重文輕武的政策導向,軍事力量相對較弱,對外的防禦能力也有所下降。

城門的瞭望塔無人值守

城門無士兵執勤

危機二: 圖中確實描繪了眾多船只,其中不乏運糧的私家船。這些船只繁忙地穿梭於汴河之上,形成了畫面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從表面上看,這確實展現了一種商貿興隆、經濟繁榮的景象。然而,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發現這實則反映出當時政府的一項重要失誤。起因源於宋徽宗對奇花異石的喜愛,大量征集各地名花奇石,運往都城汴京,這些被稱作「花石綱」。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政府竟將原本用於運送糧食的官船調撥去運送花石綱。這一決策看似微小,實則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和民生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於官船被占用,糧食的運送受到了嚴重阻礙。這不僅導致了糧食供應的緊張,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糧價上漲、民眾生活困難等。更為嚴重的是,這一失誤也暴露了當時政府在治理國家、調配資源方面的不足和短視。

搬運花石綱的船只

危機三:畫卷中酒患泛濫的現象也值得關註。畫面中可以看到許多酒館、酒樓,甚至有人醉酒失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對酒文化的過度追捧和酒患的嚴重性。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風氣,也可能對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造成威脅。

城門外還有醉漢

不少人在橋上無所事事

因此,可以推斷張擇端作此長卷的目的並非僅僅為了展現開封城的繁榮景象,更是想借機提醒宋徽宗關註並解決這些深層的社會問題。他以一種委婉而深刻的方式,向皇帝揭示了社會的真實面貌和潛在的危機,希望皇帝能夠從中領悟並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社會的狀況。這種以畫作來諫言的方式,既體現了畫家的智慧和勇氣,也展現了其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深憂慮和期望。

綜上,從【清明上河圖】的畫面來看,張擇端確實以精湛的技藝概括、集中、客觀地展現了開封城清明節期間的繁榮景象。畫中街道縱橫,商鋪林立,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一幅生動鮮活的都市生活畫卷躍然紙上。然而,畫家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繁華描繪上,而是在細節之處透露出當時社會的一些深層矛盾和問題,因此,在解讀【清明上河圖】時,我們既要欣賞其藝術價值,也要理性地分析其背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同時,我們還需要結合其他歷史資料和文獻記載,來更全面地了解北宋時期的社會狀況和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