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新民藝評|「我是為舞台而生」

2024-03-11國風

「一部電影的開頭,決定了它的基本氣質品相。」胡雪樺在新著【胡思—導演文論】(以下簡稱「胡思」)中這樣寫道。其實,一本書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本叫做「胡思」的書,開篇就決定了,是以「情」書就的。澎湃的藝術激情,山海般的眷眷親情,傾蓋如故的相知友情,寄予平常間的人文之情……

胡雪樺是導演,出生於藝術世家,是已故著名導演胡偉民之子;他的導演作品橫跨影視、戲劇等領域,他亦教書育人。恰如他這本書的名字,「胡思」豐盈,宛若汩汩新泉。而這部「胡思」,又與另一部書【胡說—導演劄記】是「姐妹篇」,一脈相承,互相呼應。

「胡思」共三部份,分別為「父親的舞台研究」「我的舞台探索」與「記憶和思索」,既見傳承又見反思;既有「我」的緣起與開端,又突破了「我」、超越了「我」;觀點有舊亦有新,立新而不破舊。

翻開「胡思」,對於中國20世紀80年代話劇舞台探索可見一斑,因其開篇即寫胡偉民。胡偉民是中國「探索戲劇—新時期話劇」裏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寫父親,既深情又克制。他所寫的,是作為戲劇導演、父親,更是一段戲劇藝術史。

或許,作為兒子,胡雪樺不一定是最了解父親之人,但是他看胡偉民,與旁人的視角有別,不僅有繼承者、追隨者的藝術哲思,更有一種內在的情感驅動,讓他抵達了胡偉民最感性的生命內核。由他書寫的胡偉民藝術思想,更具感染力,多了幾分真誠熱愛和創作沖動。那感覺,誠如他所引述的、胡偉民寫給自己的墓誌銘:「不滿足自己,超越自己,他一生不安分,所以,就一生不太平。」激越而悲愴。

「胡思」的副標題是「導演文論」,不只是單純的導演手記,更見導演思想;其所論者,是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突破創新、走向世界,戲劇的內涵如何深挖,如何增強舞台的意境和表現力的。究其核心,亦是對於中國戲劇發展和未來走向的探索,在這一點上,胡雪樺與父親是一脈相承的,故而其中所體現的創見與真摯,也有跡可循。

「戲劇」者,不只是戲、更有人;戲中角色,戲外主創,因戲結緣之友……回望時皆是「戲中人」。蓋源於此,作者不僅寫戲,也寫人;寫戲時他客觀理性,寫人時更見其真,故而全書的第三部份最有「情」。他寫已故舞蹈家周潔,如聞其聲、觀其貌,斯人神采奕奕,追思這位故友,他道「日暮鄉關何處是」,一句便見知音之情,引人唏噓;寫表演藝術家盧燕,他的文筆平淡細膩,似聊家常般敘說著平常的日子,靜水流深;寫焦晃、曹可凡最是有趣,台前光彩照人的他們,幕後的執著和天真,令人倍覺親切,時而忍俊不禁,正是戲外的可愛奠定了戲裏的天然……這些文字,是一種獨特的「相知」,不見奇崛,唯見真淳,君子之交淡如水。惟其如此,方才感人,閱讀這樣的文字,讓人數度淚濕了眼眶;字裏行間,藝術的生命與藝術家的生命無聲碰撞,如同一首長詩,撥動著心弦。「我是為舞台而生」,這樣看來,作者關於焦晃特寫的標題,也可以貫穿整部書。(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