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篆書的名稱與篆書的淵源

2024-05-16國風

從篆書和文字的關系看,篆書是漢字形成和發展的初始階段,也是中國最早的書法形態。

篆書,是漢字書法中最早,最古老的一種書體。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篆,引書也。」「引書」,即將筆畫拉長,是書寫的意思。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說:「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認為:「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是古代官署屬員,秦漢官制,內官有佐治之吏曰椽屬,外官有諸曹椽吏,都是司職文書的下吏。所以說篆書,其實就是椽書,也就是官書,是指被官家所采用的通行書體。

千字文 李陽冰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石,為古量衡,就是說秦始皇每天要親自過目很多竹,木簡編寫的文書,這些文書就是「篆書」。但在當時並無此名稱,只是到了隸書出現之後,為了區別,才把以前用於官椽的文書統稱為「篆書」。

嶧山刻石 李斯

篆書的形成與漢字的起源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原始時期的陶器上所存留的刻畫象形符號,被認為是早期文字的雛形。許慎【說文解字·敘】中記載,先民透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約簡方法描畫象形文字,說明漢字是對自然萬物的描繪,而且這種描畫已具有「書寫」的意味。文字學家則認為:漢字大約形成於夏代,夏商之際形成了較完整的文字型系。這些資料和研究都表明,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正是從這些象形符號起步的,而篆書是漢字形成和發展的初始階段。

無論是古代書法家還是現當代書法家,對篆書的鐘愛都是顯而易見的。對書法家來說,要成大器者,都會關註和學習篆書,這會給他們的書法線條增加許多內涵。正如元代吾丘衍在其【論篆書】中所言:「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書,即古人平常字,歷代變更,遂見其異耳。不知古初有筆,不過竹上束毛,便於寫畫,故篆字肥瘦均一,轉折無棱角也。後入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為美茂,若筆無心,不可成體。」

篆書的發展與演變,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書法藝術寶庫。篆書在生成,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中,還促進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生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