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喜歡唐詩,當您讀罷以上詩句,您大概已經知道了,我今天要寫的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高適。
高適此人,前半生落拓坎坷,吃了很多苦,後半生因在「安史之亂」中的出色表現,官越做越大,甚至被朝廷封侯。
著名邊塞詩人——高適
【舊唐書】總結和比較整個唐朝詩人仕途際遇時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意思是,在整個唐朝詩人中,能做到高官並被封侯的,只有高適一人而已。 就是說,高適不僅在詩歌創作上有突出成就(與岑參並稱「高岑」,是盛唐最著名的兩位邊塞詩人),而且在仕途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功,是唐代詩人中少有的仕途順利者。
那麽,為什麽在整個唐朝,詩人中,只有高適仕途最順利,官職最為顯達呢?
朋友,如果您有時間並有興趣,且聽在下為您細細道來。
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出生於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世家名族——高氏,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
高適的一生,經歷了從貧寒到顯貴的轉變,其人生旅程極為奇異復雜,年輕時他曾混跡於賭徒之間,過著飽一頓饑一頓的生活,甚至「以求丐取給」,等同於乞丐。晚年卻出居重鎮,歷任淮南節度使、西川節度使等地方大員之職,官終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並被大唐朝廷封為渤海縣侯,可謂官高位顯。
一、出身名門,家世顯赫
1、高適的曾祖父高佑(?——499年),官至隋朝左散騎常侍。
2、祖父高侃(生卒年不詳),是唐朝名將,戰功卓著顯赫。唐高宗時,獻計破高麗,官居侍禦史的大臣賈言忠曾向皇帝進奏說:「高侃儉素自處,忠果有謀。」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岑仲勉認為,高侃的戰功可與唐初名將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獻俘昭陵,影響深遠,圖形淩煙閣,並配享武廟)等名將相提並論。
高侃是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名將,屢立戰功,主要戰績有: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正月,高侃率回紇、仆骨等部討伐突厥阿史那車鼻可汗,迫使其部眾突厥酋長率部脫離車鼻,歸降大唐。不久,高侃在金山生擒叛唐並殺害唐將安調遮、韓華的突厥可汗——阿史那車鼻,並獻俘於京城長安,因功被封為衛將軍。此後出任北庭安撫使。
唐高宗鹹亨元年(670年),高侃率兵平定叛亂的高句麗人。
鹹亨二年(671年),高侃率軍在安市城擊破高句麗安舜的殘余部隊。
鹹亨三年(672年),高侃率軍攻克被安舜軍占據的韓始城和馬邑城,在白水山再敗安舜軍余部,並將增援的新羅兵擊敗,俘虜兩千人,斬首三千級。此戰後,被任命為安東都護,因功升任左監門衛大將軍,後任東州道行軍總管。此後,高侃任隴右道持節大總管,被朝廷封為平原郡開國公。
高侃去世後,獲贈左武衛大將軍,謚號「威」,陪葬於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可以說,其榮耀達到了武將的最高點。
3、高適的父親高崇文,是高侃第三子,官至韶州長史,其生平事跡,史料記載極少。
二、本想直取公卿,卻失望而歸
然而,常言道,富貴不過三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高適陷入貧困之中。
二十歲那年,高適滿懷希望,西遊長安,幻想憑自己的本領上追乃祖,出將入相,直取公卿,結果卻無人賞識,失望而歸。
但高適並沒有灰心喪氣,相反,他愈挫愈奮。之後,他北上薊門,漫遊燕趙,想在邊塞尋求報國立功的機會,也沒有找到機會。
三、漫遊梁宋,結識李白杜甫,處境尷尬
北上回來後,高適在梁宋一帶(今河南開封附近)過了十幾年「混跡漁樵」的貧困流浪生活,並躬耕於壟畝,生活過得極為艱難。
這一時期,他曾有緣和李白、杜甫三人結伴在齊趙一帶飲酒漫遊。
原來,天寶三載,李白因得罪了高力士、楊貴妃,遭受讒言,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從長安東歸魯地,經洛陽首次結識杜甫,李杜二人一見如故。當時,高適也在洛陽。由於杜甫與高適是故交,因此,杜甫邀高適與李白相見,三人結伴遊梁(今開封)宋(今商丘)。在大梁城(開封),三人遊梁園,登吹台;在宋中,三人獵孟諸,登琴台(即單父台,在今山東單縣),飲酒賦詩,慷慨懷古,盤桓數月。【新唐書·杜甫傳】載:「(杜甫)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杜甫的多首詩皆寫到這段經歷,【贈李白】曰:「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遣懷】曰:「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台,懷古視平蕪。」【昔遊】曰:「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李白、杜甫、高適的「梁宋之遊」造就了三人的一段珍貴友誼,更成為千古文壇佳話。
除了前引杜甫諸詩,高適的【宋中別周梁李三子】【同群公秋登琴台】,李白【梁園吟】【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皆寫「梁宋之遊」情事。因三人當時身份地位和年齡的差異,難免三人關系有親疏不同,無心之中卻影響到後來。當時,李白剛從皇帝身邊來,名震天下,無心之中自然傲視群雄。杜甫年輩較晚,又崇拜李白,關系容易融洽,甚至與李白「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杜甫寫了很多詩給李白。
此時,處境最尷尬的是高適,他年輩與李白相當,但落魄無成,詩名尚未大起,這種處境使他較難與李白交心。據流傳下來的史料可知,「梁宋之遊」期間(744年)乃至此後的十三年(至757年),李白寫過幾首詩回贈杜甫,但似乎沒有一首詩寫給高適,而高適在「梁宋之遊」期間有一首【宋中別周梁李三子】贊美李白:「李侯懷英雄,骯臟乃天資。」可見,此時的高適,是李白的追隨者,處於弱勢地位。
杜甫
四、 遇到人生的第一個伯樂——張九臯,中有道科並得縣尉一職
天寶八年,將近五十歲的高適,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伯樂——宋州刺史張九臯,並由張九臯推薦舉有道科,從此進入仕途,任封丘縣尉。但他不甘心作這個「拜迎長官」「鞭撻黎庶」的八品芝麻小官,因此棄官而去。
五、以過人才氣遇到人生第二個伯樂——哥舒翰
高適在天寶八年中第後,被授予了封丘尉的官職,但在三年後,即天寶十一載的秋天,他選擇果斷離開封丘尉這個卑微的職務,前往河西走廊,目的是為了拜見他心中的大英雄、之後的「貴人」——大唐名將哥舒翰。
經過不懈的努力,高適最終在河西走廊見到了哥舒翰,並以過人的才氣得到了河西節度使——哥舒翰這位大唐名將的賞識,被任命為左驍衛兵曹,充任河西節度使幕府掌書記。
六、盛世頂點,歌舞升平,五詩人高詠大雁塔,詩作質素和水平屈居第三名
在前往投奔哥舒翰軍幕途中,天寶十一年秋天,高適路過大唐京城長安。在這裏,他遇到了杜甫、與他齊名的著名邊塞詩人岑參,還有名詩人儲光羲和薛據。五位詩人結伴到長安城南的慈恩寺遊覽,並登上了大雁塔眺望京城秋景,每位詩人都作了一首詩,其中薛據的詩不知何故失傳了,另外四首詩都傳了下來。
大雁塔風光
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正是唐王朝興盛的頂點,國內雖然危機四伏,然後繁華景象掩蓋著即將到來的大動亂。首都長安在表面上仍然是歌舞升平的盛況。
詩界公認,此次詩會,如果說是幾位大詩人一次無意中的詩歌比賽,那麽,杜甫奪冠,岑參亞軍,高適第三,儲光羲屈居末位。
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其中的「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然辨皇州?」等詩句,以極其敏銳的政治預見性,預示了大唐王朝盛世中潛伏的巨大危機。
秦嶺風光
岑參的【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憑借「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等名句奪得亞軍。高適的【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憑「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千裏何蒼蒼,五陵郁相望」等名句屈居第三名。儲光羲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冠上閶闔開,履下鴻雁飛」等名句流傳下來。
然而,高適三人的詩作都不過是寫眼前之景,抒秋興之懷而已,遠比不上杜詩的沈郁頓挫又極具政治敏銳性和預見性。
但是,當大動亂——安史之亂爆發時,高適的政治和軍事表現卻遠超詩聖杜甫,並把岑參等人遠遠地拋在後面。這是怎麽回事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