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元好問絕對是宋末元初詩詞界扛把子,隨便七絕4首,文采情感動人

2024-04-11國風

七絕.春歸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野杏溪桃三兩枝,春歸也作送春詩。

東君自愛長安好,能住山城得幾時。

金末元初,元好問漫步於山間小徑,感受著春天的氣息。野杏溪桃三兩枝,點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仿佛是大自然贈予的絢麗畫卷。春歸也作送春詩,元好問觸景生情,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他凝望著那盛開的野杏和溪桃,不禁想起那些曾經陪伴自己度過青春時光的人們。如今,他們或許已經各奔東西,或許已經漸行漸遠,但那些美好的回憶,卻如同這野杏溪桃一般,永遠銘刻在他的心間。

東君自愛長安好,元好問想起了那些曾經繁華的日子。長安,作為古都,見證了太多的輝煌與榮耀。而元好問也曾經在那裏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感受著那座城市獨特的魅力。如今,雖然他已經離開了長安,但那份對長安的熱愛與懷念,卻永遠銘刻在他的心中。

能住山城得幾時?元好問不禁感嘆時光的匆匆流逝。山城,雖然不如長安那般繁華,但也有著它獨特的韻味。他深知,自己在這裏的時光也是有限的,不知道何時會再次離開。但他相信,無論走到哪裏,那份對春天的熱愛與懷念,都會如同這野杏溪桃一般,永遠綻放在他的心中。

七絕.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其一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翠葉輕籠豆顆勻,胭脂濃抹蠟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紅可惜春。

翠葉輕籠豆顆勻,胭脂濃抹蠟痕新。元好問以詩人的敏銳捕捉著春天的痕跡。他眼中的海棠,尚未綻放,卻已透露出一股別樣的韻味。翠綠色的葉片輕輕包裹著尚未成熟的花蕾,仿佛是一顆顆精致的豆子,勻稱而誘人。而那胭脂般的色彩,則塗抹在花瓣上,如同新鮮的蠟痕,讓人不禁為之一振。

元好問透過細膩的筆觸,將海棠的美麗和春天的短暫完美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他不僅僅是在贊美海棠的美麗,更是在借物抒懷,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易逝的感慨。

在這首詩中,元好問巧妙地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同時,他還透過對細節的描繪,將海棠的美麗和春天的氣息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七絕.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其二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詩句寫了深藏於重重新綠之中的、尚未開放而僅僅是「數點紅」的海棠蓓蕾。詩人忠告它「愛惜芳心」,不要輕易地吐蕾。那麽,詩人為什麽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許,詩人想到了,如果一旦開放,幾場風雨之後,花就會很快墜落、雕零,「林花謝了太匆匆」,為了它的不至於很快謝落,為了它的長久,詩人寧願紅蕾深藏。

也許,詩人想得更深,認為真正的「芳心」是不應該輕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樣在春風中追逐、嬉鬧,只是一種炫耀,一種淺薄的表現。詩人不希望像「桃李賣陽艷」,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贈韋侍禦黃裳】)。

總之,詩句雖然用語平易,卻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給我們很多的思考。詩人曾經說過:「動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靜可以崇高節而抗浮雲。」(【新齋賦】)詩人作此詩時已入暮年,時金已滅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鄉,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為鄧人作詩】)、「衰年那與世相關」(【已卯端陽日感懷】)的態度,過著遺民生活,他自覺已無能周濟天下,於是只能堅守自已節操,獨善其身。詩句也許從一個側面,借未開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這種心態。

七絕.雪岸鳴鵪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離離殘雪點荒叢,更著幽禽慘淡中。

笑殺畫簾雙燕子,秋千紅索海棠風。

漫步在銀裝素裹的大地上,一片離離的殘雪點綴著荒蕪的草叢,仿佛是大自然最後的呼吸。在這淒涼的景象中,一聲聲幽禽的鳴叫顯得格外慘淡,它們似乎也在傾訴著冬日的孤寂和無奈。

詩人的目光被吸引到了遠處的畫簾上,那裏有一對雙燕子在翩翩起舞。它們的身影輕盈而靈動,仿佛是在春天的氣息中暢遊。然而,在這銀白的世界裏,它們的存在卻顯得如此突兀和不和諧。

詩人不禁笑了,他笑這對雙燕子的天真和無知。它們不知道,在這個季節裏,它們所依賴的秋千和紅索海棠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它們所期待的春天,還遠在天邊。

詩人的內心充滿了感慨和無奈,他明白,這個世界並不是那麽美好和完美。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和無法改變的命運。然而,他也相信,無論遭遇多少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一顆樂觀和堅強的心,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