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吳冠中一生走中西融合的道路

2024-03-22國風

林風眠不愧為中國的現代藝術之父,他的學生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交相輝映,真正與世界的現代藝術相融合,並得到認同。

林風眠:一生坎坷、孤寂而赤誠的藝術之子!

吳冠中一生走中西融合的道路,對藝術有著宗教般的熱情,在藝術上追求具象和抽象的結合,既體現了民族與家國的熱愛之情,也體現了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東方藝術的溫文爾雅與西方繪畫的粗曠濃郁,都在吳冠中的繪畫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吳冠中的繪畫,他的作品我並非全部認同。我個人喜歡他的那些關於江南水鄉的繪畫。這些繪畫,用筆一般都非常簡潔,就是很簡單的點、線、面的有機組合,是一種提煉和高度概括。他還用油畫畫出了中國畫的水墨意境。這些都有一定的創新意義。藝術的生命力始終還是在於創新。吳冠中的藝術,說到底也就是中西融合。他在這方面都做了一些創新的嘗試,應該說還是有效果的。對於一般人來說,談到徐悲鴻,可能人人皆知,但談到林風眠,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很多了。而事實上,對中國藝術,尤其是對中國現代藝術,林風眠的成就要高於徐悲鴻的。不過,我也認為,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隨意否定任何一方。

在歷史上,徐悲鴻屬於康有為的學生,而林風眠則是蔡元培的學生。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林風眠領導的杭州藝專(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和徐悲鴻主導的北平藝專(今天的中央美術學院)形成雙峰對峙。徐悲鴻反對西方現代藝術,走寫實繪畫的道路,主張用西方現實主義繪畫來改良中國傳統藝術。而林風眠則相反,他主張吸收西方現代繪畫的精髓,走中西融合的藝術道路。林風眠被稱為中國現代藝術之父。他的學生,像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在世界畫壇擁有極高聲譽。

藝術史上有一個突出的現象,也可以說是規律,就是當一種繪畫風格達到巔峰的時候,另一種與它相反的藝術就會應運而生。大家看看藝術史就會明白這句話的內涵。在徐悲鴻和林風眠的時代,當時藝術界主要就是兩種不同傾向,徐悲鴻堅持的走寫實的道路以及林風眠對現代藝術的追求。當時的北平藝專以及杭州藝專代表著不同的可以說是相對的兩種對藝術的看法和追求。


今天普遍的看法是認為徐悲鴻的繪畫是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改良。今天,我們國家的美術教學體制,都是徐悲鴻當年奠定的基礎。徐悲鴻的教學理念,就是洋為中用,借鑒歐洲(象學院派)的教學方法,尤其將素描作為繪畫的基礎。徐悲鴻在寫實繪畫方面有著過人的能力和才華,他的素描具有極高的水平,即使今天仍然有人認為徐悲鴻的素描水平無人可以超越。因此,支持徐悲鴻的一方,認為中國傳統繪畫沒有經過寫實(象將素描作為繪畫和創作的基礎)的階段,因此,當時的中國繪畫需要引進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段,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改良。根據這樣的理念,徐悲鴻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以及【奚我後】這些影響深遠的現實主義繪畫作品。

那麽,與徐悲鴻相反的一方,又是持什麽觀點呢?他們認為寫實過時了。寫實繪畫,其實在文藝復興就達到高峰了,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後人無法超越。林風眠和杭州藝專,他們倡導的是塞尚、高更、梵高、馬蒂斯和畢加索。林風眠所處的時代,其實也是現代藝術成熟的時期。

吳冠中是林風眠的弟子,談到俄國巡回展覽畫派時,吳冠中說他不知道列賓,更不要說蘇裏科夫了。其實,吳冠中這樣的看法,並非偶然的。因為俄國巡回展覽畫派走的是寫實的道路,在這個時期,其實,藝術史上已經不流行寫實的風格了,取而代之的是前衛的現代藝術了。在藝術史上,西方也是僅僅知道列賓,對蘇裏科夫甚至一無所知。蘇裏科夫的創作,被認為是敘事性太強,是一種過時的創作方式。蘇裏科夫他們並非藝術史的主流。

林風眠和徐悲鴻在藝術主張上的不同,類似藝術精神裏的二元對立,代表著中國現代藝術上的兩極。他們相互競爭,也相互促進,相互激蕩,共同推進了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

這些藝術史上的紛爭,今天仍然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