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文史廣州」名家講座:孫戈筆下的大眾民生與時代變遷

2024-06-16國風

「我的繪畫道路、創作內容與軍教生活密不可分。」 6月14日,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兼藝術創作中心副主任孫戈上線「文史廣州」系列講座直播,圍繞他的一系列畫作,講述其繪畫創作之路,以及作品背後的故事。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兼藝術創作中心副主任孫戈。

捕捉時代特征,記錄難忘的軍教生涯

1953年,孫戈出生於哈爾濱,1972年進入沈陽軍區入伍當兵。這是他人生的轉折。「無論當了多少年的兵,新兵這段歷程可能是每個軍教人最難忘的記憶。」孫戈說道,這22年的軍教生涯極大地影響了他的創作思想、價值觀念。

因此,軍教是孫戈筆下的經典題材。其中,繪於1982年的【新兵】是他的處女作,其特點在於人物形象各異,且都來源於真實的生活。「這幅畫作中也有我自己的影子,所繪的基本都是我的道具和背包。」孫戈說,為了能更生動地感受新兵入伍的情節,他曾搭上接兵的列車,與新兵一路同行,寫生、拍照、收集素材。

背包士兵腳前的畫板、後排小兵偷偷點燃的香煙、背著的笛子……畫作中新兵入伍的小細節生動還原著當時的情感,這些士兵們也是那個時代軍隊生活的真實寫照。

【新兵】。

當了11年的陸軍後,孫戈又當了11年的海軍。初入軍營的擔心與生疏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對日漸熟悉的軍教生活與不斷凸顯的繪畫風格。相隔20多年後,轉業多年的孫戈又在2004年以海軍新兵為題材,完成了長4.60高2.3米的大畫【大海的召喚】。

【大海的召喚】。

孫戈從北方新兵畫到南方新兵,反映的不僅是部隊生活的變化,更是時代發展的變化。「新兵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象征,是新的血液,稱為新人新裝。【新兵】與【大海的召喚】的時間跨度長達20年,從畫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形象、裝備都有了變化。我希望透過這種變化體現不同的時代特征。」孫戈表示。

筆下有歷史,心中有情懷

「歷史畫創作一定要有歷史感,不能違背那個時代。」孫戈說,「【硝煙初散】這幅畫的背景是解放戰爭,畫裏綁腿有個細節,解放軍的綁腿是上下一樣粗的,兩副綁腿;國軍的綁腿是上粗下細的。」

【硝煙初散】(三稿)。

雖然這幅畫是戰爭題材,但孫戈沒有用戰場的殺戮、血腥和大動作去表現,而是用戰爭和文化、文明的對比來體現硝煙初散時戰爭留下的隱痛。從士兵的背影中能夠感受到,戰爭勝利後,面臨的是廢墟上的建設和思索。從一稿到三稿,孫戈在原畫的基礎上增加了戰爭的硝煙、士兵頭頂的那束光,這中間不僅有孫戈在廣州工作期間受嶺南畫派的影響,也是他基於多年的部隊生活,對祖國的摯愛、對人民的責任感的凝聚體現。最終,【硝煙初散】在2012年的全軍美術作品展中獲得優秀獎,並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為人生而藝術」:貼近真實鮮活的人物

「為人生而藝術」,中國現代水墨畫人物大師蔣兆和的這句話被孫戈奉為原則。他認為,將真誠與感情融入其中,才能走進人物,理解人物和其所處的社會、環境。

在作品【張之洞】中,孫戈在廣泛了解歷史人物的基礎上,用畫筆塑造他的人物形象。不僅如此,他還透過張之洞放在膝蓋上的緊握著的拳頭,表現這位晚清能臣想在岌岌可危的大革命形式中挽救統治,但卻已無力回天的復雜心情。

【張之洞】。

憑借速寫起家,經過20多年的軍教生活和30年紮根嶺南的體驗,孫戈的作品體現了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透過軍教生涯、人物肖像、時尚生活等多種題材,孫戈已然形成了具有個人風格的創作形式,能夠傳達他眼中的大眾民生、時代變遷。

想了解更多關於本講座的內容,點選下面的連結可完整觀看。

為講好廣州故事,助力城市文化建設,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聯合廣州圖書館舉辦「文史廣州」名家講座系列活動,厚植城市人文情懷,讓廣大市民「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李竹 實習生 陳婉兒 通訊員 顏戴麗 鄭爽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