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讀者朋友,感謝您在閱讀的同時,動動手指為我們的努力點個贊吧!
041 子夜四時歌 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以秋夜長安的景象為背景,透過對月色、搗衣聲、秋風,抒發了思婦對邊關良人的思念,期盼和平早日到來的心情:
長安一片月
夜幕降臨,長安城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下,那皎潔的月輪高懸天際,灑下清冷而寧靜的光輝。長安城被這同一片月光照亮,形成一幅宏大而靜謐的畫卷。月色籠罩下的長安,無論是巍峨的宮闕、繁華的街市,還是尋常百姓的庭院,在一種淡淡的銀白之中,顯得莊重而神秘。這「一片月」不僅勾勒出長安的夜景,更營造出一種深遠而孤寂的氛圍。
萬戶搗衣聲
在這萬籟俱寂的秋夜裏,傳來陣陣搗衣聲(搗衣是古代婦女在秋季為家人準備寒衣的習俗),她們手持木杵,在砧石上擊打浸濕的布料,使其更加柔軟耐穿。有節奏的聲響在月色下回蕩,匯成一首哀而不傷的交響曲,彌漫於整個長安城。每一陣搗衣聲,都是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掛念,也是對即將到來的嚴冬的默默應對。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涼爽的秋風,吹過長安的街頭巷尾,它帶走落葉,帶來涼意,無法吹散人們心頭的思念。這「秋風」不僅是自然現象的描寫,更是對時間流逝、季節更替的暗示,象征著離別之久、思念之深。無論秋風如何吹拂,牽掛邊關親人的情懷無法消減,隨著秋意的加深愈發濃烈。「玉關情」包含了思婦對良人安危的擔憂,寄托了她對丈夫早日歸來的期盼。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在月光、搗衣聲、秋風的交織中,思婦內心在呼喊:「何時才能平定邊疆,讓我的良人結束遠征,回到家中?」這飽含深情充滿期盼的疑問,是她內心深處的願望——國家安寧,家庭團圓。
此詩以長安秋夜的月色、搗衣聲、秋風為載體,描繪了思婦的綿綿思念與熱切期盼。語言質樸,情感真摯。
現代詩詮釋:
1、長安月色如洗
夜空懸掛一輪皓月,
灑滿整座都市,
如同銀色的綢帶
輕輕覆蓋萬家燈火。
它無聲地穿透玻璃窗欞,
照亮每一條靜謐的巷弄,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間,
勾勒出一幅月華流淌的現代圖景。
2、千戶人家搗衣聲起
公寓樓間,
傳來陣陣搗衣的旋律,
不再是古老的木杵與砧石,
而是洗衣機低吟的嗡鳴,
或是烘幹機旋轉的輕響。
這些聲音在夜色中交織,
形成新的城市交響,
每個音符都承載著
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掛牽,
是現代生活中,
對傳統情感的無聲傳承。
3、秋風無盡思緒
秋風穿越摩天大樓的縫隙,
拂過街頭的霓虹,
帶來一陣陣微涼,
觸動心底的漣漪。
它無法吹散的,
是那跨越時空的玉關情思,
在手機螢幕的微光中,
思念穿越千裏,
與遠在他鄉的良人,
共享同一輪明月。
4、何時歸期可待
在資訊高速流轉的時代,
胡虜已非邊疆的實體敵寇,
象征著那些迫使親人分離、
阻隔團圓的力量。
「何日平胡虜」,
是對困擾心靈困擾的質問,
期盼著消除隔閡、
化解紛爭的那一天盡早來臨。
良人啊,
何時能結束這場無形的遠征,
回歸溫馨的家園,
共享平凡而珍貴的日常?
現代詮釋賦予古老詩篇以新的語境,使我們能在都市的喧囂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深情厚意,並以此提醒我們:無論生活如何忙碌,勿忘珍視身邊的人,期盼世界的和諧,因為那「玉關情」,始終在我們心中回蕩。
我們以篇章構建思想之塔,鼓勵您以評論添磚加瓦;我們以誠摯之心發起邀請,願您以積極參與的熱情回應。讓我們共同在互動中啟迪智慧,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