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蘇東坡醉酒後,作詞一首,短短幾句成千古經典

2024-03-22國風

圍一爐煙火,捧一卷詩書

01.

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的詩詞,通透灑脫: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的詩詞,有溫度又有態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當然,這一切也都源於蘇東坡坎坷的經歷,人的成長總是要遭遇一些不公平,而後才是人間清醒。

公元1079年,是北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很多人都要整死蘇東坡。

首先是禦史台的舒亶、何正臣和李定,這三個人閑得蛋疼,開始翻閱蘇東坡的詩詞,試著找出蛛絲馬跡。

禦史台正事不幹,之所以費勁巴力地想要弄死蘇東坡,原因還是因為他曾反對王安石變法。

雖然此時王安石已經致仕,但是在背後支持變法的大Boos還在,也就是禦史台的幕後老板宋神宗。

某種程度上來說,宋神宗是一位實幹家,就是想效仿先賢做點實事,可很多人都不想讓他幹成,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媽高太後,以及奶奶曹太後。

因此,宋神宗有氣沒出撒,也想找個墊背的人,禦史台這幾個大聰明就開始曲意迎合,然後蘇東坡就倒黴了。

當時蘇東坡剛任湖州知州,按照慣例是要上謝表的,也不知道蘇東坡哪根筋搭錯了,一時糊塗就多嘮叨了幾句,如「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好吧,既然你話多,那就是你了,所以禦史台輪番上書彈劾蘇東坡,列出了幾大罪狀,條條都夠殺頭。

宋神宗一看,嘴角露出一絲邪惡的笑容,遂下旨將蘇東坡收監審訊,「烏台詩案」爆發。

這件事牽扯了很多人,鬧得沸沸揚揚,壞人多,但是好人也不少,許多高官都參與了營救,這讓宋神宗趙頊也有點下不來台。

當時在鄉下鬥蛐蛐的王安石也聽說了這件事,他合計了一下,自己努力變法是為了家國天下,現在被當槍使那可不行,於是就給趙頊寫信,一句話搞定: 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王安石能當宰相,自然是很聰明的,神宗做夢都想變法成功,實作中興盛世,名垂千古。如果他殺了蘇東坡,就等於承認變法失敗了,現在還不是盛世。如果不殺,保守派就更加猖獗,再變法舉步維艱。

因此,王安石這是將了神宗一軍,最後神宗無奈,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禦旨一批,就將蘇東坡貶去了黃州任團練副使,旨令是即刻啟程。

當時正趕上過年,蘇東坡都沒來得及和家人告別,就匆匆上路了。

團練副使是虛職,沒有品階,不過是一個縣自衛隊的副隊長,而且作為謫官,蘇東坡不能住官舍,還沒有俸祿,所以日子過得極苦。

但是蘇東坡還是挺了過來,這源於他良好的心態。

聽過一句話,很有道理:人若是知道自己為什麽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02.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蘇軾【臨江仙 · 夜歸臨臯】

臨臯:在黃州,長江邊上有臨臯亭;

東坡:蘇東坡貶黃州後,因生活無以為繼,所以追隨的粉絲馬正卿就上表朝廷,為他要了一塊坡地,在定慧院的東邊。朝廷允準後,蘇東坡蓋了五間茅草屋,並取號「東坡」,在此親自耕種,捕魚為生,秒變農夫和漁夫;

營營:周旋、忙碌,內心躁急之狀,形容為利祿競逐鉆營;

夜闌:夜盡;

縠紋(hú):比喻水波細紋。

03.

詞之大意可解為:

夜裏在東坡飲酒,醉了以後再醒,醒來以後繼續喝。歸家的時候,已經快到三更天了,書童的鼾聲猶如打雷一般,敲了好幾次門都不回應。於是,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的波濤聲;

往事浮現在眼前,恨也只恨自己身在官場,早已經沒有了自由,不知道何時才能不用理會這些功名利祿,過上悠閑舒逸的日子。趁著夜盡天未明,駕著一葉小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中,余生縱遊江河湖海,不問蒼生。

蘇東坡這首詞,寫得很通透,此時他已經來黃州三年,早已磨平了棱角。也正是在這一年,蘇東坡寫下了名垂千古的「一詞兩賦」,以及那首看透人生的【定風波】。

所以,這首【臨江仙】也是蘇東坡對過往的感懷,落筆之時,他早已適應了躬耕自給的生活。奈何官職未去,君命難違,無法去過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

但蘇東坡在經歷了生死磨難後,已經懂得了隨遇而安,不和自己較勁。人有時候是要學會妥協的,不能總是鉆牛角尖,凡事都有兩面性,只要你往陽光的一面看,生活就充滿希望。

因此這首詞,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