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素書】智慧:最高明的認知是防微杜漸,見微知著

2024-02-09國風

我們經常把很多有遠見的人說成是「未蔔先知、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對有這些能力的人也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我們做夢都想有這種神奇的本事。其實要擁有這種能力也不是特別難,只要我們理解了【素書】裏的一句話,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這句話就是「明莫明於體物」。下面我就給大家解讀一下這句話的含義。

「 明莫明於體物 」這句話的核心就是「體物」,也就是找出事物的本質。找到了事物的本質,就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或指導我們做事。

「體物」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防止一個事物由小逐漸發展到大,以至於不可收拾;我們舉一個這方面的例子:

殷商年間,太師箕子看見紂王吃飯時使用了一雙象牙筷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於是便多次勸諫紂王不要驕奢淫逸,紂王不聽,箕子索性割發裝瘋,披發佯狂,隱而鼓琴以自悲,每日裏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泄心中悲憤。紂王見此,以為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 後周滅殷商後,箕子不願為周民,帶領部份族人從今膠州灣渡海,創立了箕氏侯國。

我們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箕子從一雙象牙筷子就預見到了殷商的滅亡,是不是一個「體物」的高手?其實箕子是看透了人貪婪的本質,他知道貪婪是是沒有止境的,貪婪的欲火一旦在紂王心中燃起,必然會更加變本加厲的壓榨百姓,導致百姓起來抵抗來推翻紂王。看了這個例子,大家可以體會一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用以警戒自己,認辨識人。

另 一個是由一個事情的一點看到一個事物的本質。這個我們也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下。

宋代的歐陽修偶然得到一幅畫,畫中畫的是一株牡丹,牡丹花花瓣分披,色澤艷麗幹燥。牡丹樹下還趴著一只貓,兩只眼睛瞇成了兩條縫。歐陽修不解畫中之意,便帶著畫去請教宰相吳正肅,吳正肅一看便說這是正午的牡丹,歐陽修問有何根據,吳正肅告訴他說:「牡丹花花瓣分披,色澤艷麗幹燥;貓兩只眼睛瞇成了兩條縫。正符合正午的時候的特征。如果是早晨的牡丹花瓣是卷向花心的,還會由露珠,貓的眼睛也是圓圓的。」歐陽修聽後恍然大悟。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定的特征來代表這個事物的真實面目。我們只要註意到這些特征,透過這些特征就知到這些事情全部。

大家看了以上的分析是不是覺得「未蔔先知、料事如神、神機妙算」也不是不可做到的?只要我們掌握了關鍵,勤加練習也可以做到?

以上只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