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大山深處,他們以詩歌親吻泥土

2024-05-08國風

原標題:大山深處,他們以詩歌親吻泥土

石門本土詩人楊拓夫打造「鳳凰詩歌村」文化品牌,帶領村民讀詩寫詩——

大山深處,他們以詩歌親吻泥土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卓萌 通訊員 梁建民

詩歌與鄉村會碰撞出什麽樣的火花?長莊稼和果子的泥土如何萌發詩歌?湘西北的大山深處,一群村民在田野裏播種文思,以詩歌親吻泥土,讓詩歌返回「原來的故鄉」。

「橘子詩人」6年寫了300多首詩

湖光山色相宜,微風送來一樹樹橘花的清香。4月28日,石門縣二都街道月亮灣弈豪家庭農場迎來一場春日盛事——石門縣第二屆橘花詩會。

「這次,你跋山涉水/翻過幾場大雪/穿過寒冬/為一場宏大的盛會而來/為橘鄉石門釀蜜而來……」農場主人盛勇望著他辛勤耕耘了30多年的月亮灣和滿山橘樹,深情朗誦自己創作的橘詩。

盛勇陸續承包70多畝橘園。2018年以來,盛勇在種橘之余寫了300多首詩,不少以橘為題,成為遠近聞名的「橘子詩人」。

「堅持寫詩,離不開楊老師的説明與支援。」盛勇說。「楊老師」叫楊拓夫,是石門本土詩人、國家一級作家。

盛勇年少時便愛好文學,成年後為生計操勞,荒廢了創作。前些年,盛勇患上帕金森病,不得不放緩工作節奏,2018年開始拾起年少時的愛好,利用閑暇時間寫詩。不久,他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詩人楊拓夫。被盛勇對詩歌的熱愛與創作的靈性打動,楊拓夫開始指導盛勇寫詩。

那時,楊拓夫正著手打造「鳳凰詩歌村」文化興村專案。楊拓夫出生於石門峽峪河北岸的鳳凰尖,當過兵,退伍後曾在偏遠鄉村從教7年,有過兩次扶貧經歷。「長期行走鄉村,我深刻感受著山鄉巨變,也認識到文化是鄉村的靈魂,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起著固本鑄魂的作用。」楊拓夫說,建立「鳳凰詩歌村」,就是為了挖掘鄉村文化、發現鄉村工匠,把山村建成有文化內涵的村莊,為鄉村振興提神振氣、凝心聚力。

楊拓夫不僅與盛勇聊詩、教他寫詩,還把他的柑橘園納入「鳳凰詩歌村柑橘示範基地」改造。盛勇把房子漆成黃墻綠瓦,繪上漂亮的墻繪。每到橘子花開、橘子收獲的時候,橘園都舉辦大型詩會,看美景、誦美文,美不勝收。

有情懷的黃桃賣到了北京

橘花正盛放,桃樹已坐果。此時,張家界市楊柳鋪鄉的鳳娥黃桃基地,「黃桃大姐」陳宏娥忙著打理園中事務,不時吟誦幾句詩:「這人間的蟠桃/夏日的碩果/比天上的更甜蜜/王母娘娘來了也不想回。」念的正是楊拓夫專為她家黃桃而寫的【鳳娥黃桃】。

陳宏娥是楊柳鋪鄉的種桃大戶,2017年成立慈利縣鳳娥水果專業合作社,陸續流轉土地520畝種植黃桃。「我就是個種桃的,小時候讀書機會少,年紀大了,倒越來越向往文化人的生活。」陳宏娥說,她透過自家兄弟認識了楊拓夫,得知楊拓夫正在幫助村民打造「鳳凰詩歌村」文化基地,便請來楊拓夫為自己做參謀。

楊拓夫帶來文人朋友,根據附近的景點道人山、天鵝池,以及當地流傳的「十八羅漢拜師」傳說等,創作了幾首詩歌。「鳳娥黃桃」一下子有了文化意義,陳宏娥覺得自己種的不僅僅是黃桃,而是故事和情懷:「我的黃桃品質好,還有故事,很受歡迎,賣到了北京。」

陳宏娥位於農村公路邊的房子,在楊拓夫幫助下改造成了詩詞客棧。她請來鄉裏擅書會畫的老漆匠,把外墻、內廳裝扮得詩情畫意;屋後依著山勢,一條小石板路打理得清清爽爽,當地的怪石、野果、花草原生態保留。

陳宏娥一開始不讀詩,楊拓夫「逼」著她學會朗誦。「我擔心自己讀不好,楊老師卻一定要我試試。」讀著讀著,陳宏娥漸漸發現,詩歌並不是高高在上的,那些生長於鄉土的質樸的文字、真情的表達,她這個「鄉裏人」讀來也很有味道。

「人們一直在說詩與遠方,也一直在追尋遠方,這些年我們卻越走越遠,越走越飄,文化離曾經的母土卻越來越遠了。」楊拓夫說,作為大山的兒子,讓文化回歸母土是他的夙願。在詩集【挑著月亮回家】【行走的村莊】【詩與村莊】以及長篇十四行詩【東山峰農場書】【湖南屋脊書】等作品中,楊拓夫用文字為鄉村歌唱。

「鳳凰詩歌村的建立,實際上是讓詩歌從文化的殿堂和文人的書齋,返回‘原來的故鄉’。」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東林的評價鞭辟入裏,「讓詩歌重新回到大眾層面,紮根於大地的土壤,接通地氣、增加厚度,就擁有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鄉村因詩歌而「被看見」

詩歌給村莊帶來了什麽?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鄉村正在「被看見」。

利用鳳凰詩歌村平台與外界文化交流活動契機,楊拓夫向徐敬亞、石厲等文化名人推薦盛勇種橘作詩的事跡。每年的橘園誦詩會,大量詩歌名家或文學愛好者慕名前來,圍繞橘園同題共創。

陳宏娥開在山溝溝裏的客棧,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客人。去年,著名畫家莫順清帶隊來到楊柳鋪鄉寫生,一行人在詩詞客棧住了一個星期。「住宿消費倒在其次,我最高興的還是這些藝術家透過創作,把鄉村的美留在了畫紙上,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家鄉。」陳宏娥欣喜地說。

「被看見」的村莊與村民,也在發出自己的聲音。

石門縣夾山鎮佛果樂園負責人張思紅,在楊拓夫激勵下,不僅培養了讀詩的愛好,還堅持在果實豐收季每天直播,分享鄉村生活,采摘園被他經營得紅紅火火。

石門縣南北鎮金河村鄉村振興工作隊聯合「鳳凰詩歌村」開展留守兒童讀書會。孩子們從最初的靦腆羞澀變成主動上場朗誦,聲音洪亮,落落大方。(卓萌 梁建民)

責任編輯: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