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基金會主辦的姚慕然(中國澳門,2000)個展【僅供淺嚐】將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台呈現。正值澳門回歸25周年,該展覽透過展示姚慕然的「食物」題材繪畫作品,以光為引,討論父權制背景下誕生的欲望載體形象如何被反復生產和吸收。
展覽概念源自安哥拉女性詩人安娜·寶拉·塔瓦雷斯(Ana Paula Ribeiro Tavares,安哥拉出生,後長期工作生活於葡萄牙)在2001年出版的詩集【你對我說的話像果實一樣苦澀】(Dizes-me coisasamargas como os frutos)中對於果實的描寫。該詩集中,果實以生存為目的進行誘惑鬥爭,成為欲望的載體。由此出發,作為欲望載體的果實隱喻內容延伸至消費主義之下的生產及吸收維度。
展覽標題「僅供淺嚐」來自詩集中【枇杷】(A NÊSPERA)一詩的最後一句:SABE A POUCO(僅供淺嘗)。展覽共呈現藝術家姚慕然的5件「食物」題材繪畫作品,並以欲望載體、扁平化、光的顯現,「三位一體」搭建起作品之間的普遍聯系。從中世紀繪畫到虛擬偶像,我們對於二維影像的追求從未停止。消費主義下的二次元文化透過物化、分類,生成了一種可被輕易更替的救贖「形象」。虛擬形象沒有人權、意識及道德觀,它們作為物體的終極形態存在,是因為它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愛我們,並成為一個迎合我們口味的像素之神。扁平化的美少女、貓耳女仆等形象訴說了一種純粹的、可供窺伺的深層欲望。
光,是整個展覽成立的關鍵要素。此次展出的作品使用了大量需要光線折射的材料,如閃片、珍珠、碎鉆,以便觀眾能夠在不斷位移的過程中,從多角度進行觀看。中世紀經院哲學家羅拔·格羅塞忒斯特(Robert Grosseteste)認為:光是一切美的源泉,作為上帝光輝的顯現,其存在引起最大的愉悅。欲望的顯現同樣也需要光,並作為一種原始因和目的因被人感知和認識。光是她窺探欲望的方式,並且隨著位置移動,欲望的多個「面」皆被詮釋。
其中,【我們為何為同一件事哭和笑】(2023)以馬賽克的方式構建數碼影像,透過將二維形象轉化,使像素變得真實。電子螢幕努力將所有復雜且多維的空間平面化,虛擬與現實的維度在此刻被模糊,但欲望屹立不倒。這種戀愛空間中,每一種腮紅的顏色都象征著不同審美的統治。
【貓耳娘幻想圖】(2022)從藝術家想成為貓耳娘的幻想出發,透過生物解剖意義上對貓身進行解構,達到視覺畫面的重組。可愛又具備侵略性的特質同時從畫面中傳達而出,這種矛盾分化往往被視為人類征服獸欲的遊戲。
【星際曲奇】(2024)透過將物欲實體化的方式,建構一個存在於未知位面的美少女宇宙。二次元文化中的美少女形象往往以平面化的形式顯現,並作為弱影像在傳播的過程中被無情占有、私有化。幻想而出的美少女宇宙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宗教空間,以求超越僅存於無限幻想中的二維烏托邦。
姚慕然對於欲望的多面闡述源自於她的成長經歷。她曾就讀於澳門天主教女子學校,宗教道德觀深深影響著她,同時這也是她性別批判意識的緣起。在那一時期,她發現身邊的女性都從「上帝」的全知全能中獲得拯救、自由以及滿足,但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的【簡愛】使她意識到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多元融合是澳門文化特征的關鍵詞,發達的娛樂產業文化充斥著物質欲望,並編織著每一個個體,使其成為結構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