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孔子思想訓育萬古,反觀一些言行囚於盲點象限,師心利昏而不知!

2024-04-15國風

孔子為何在2000多年前就留訓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裏的「善」就是「好的」「優點」的意思。即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就用來反省自己,如果自己身上有類似的缺點就去改正它。此言只是在講學習方法麽?絕不如此,這就是孔子所說「吾道一以貫之」之「忠恕」思想;這就是孔子核心理念「仁」的本質;這就是聖人在以「仁」為核心的行為理念之在解惑傳道,是在教誨如何進行修身、修心之本原思想。故【大學】【中庸】思想,皆為孔子這一本原思想的繼承及延展。

一、孔子之偉大在於思想穿越時空,訓育萬古

儒家經典【論語】中提倡和教育「學、問、思、行」,在【禮記·中庸】中又加上「明辨」。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並提出「仁、智、勇」三達德。

在【論語·子張】篇有這樣一段記載。如:『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意思是:一次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裏學來的?」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認識它的根本(大 處),不賢的人認識了它的末節(小處),故天地間沒有什麽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所有人身上都有古代聖賢的思想文化),我們的老師何處不學呢,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大家發現沒?需領會的是,2000多年前孔子儒家思想文化不僅包含現代哲學思維,還包含現代心理學諸多層面的知識,而其將心理學諸多學科學派的理論知識囊括其中。看看我們的聖人一派我們的聖賢是多麽偉大、多麽超前、多麽厲害,事實證明是宵小歪曲不了的,抹黑不了的,更是不容褻瀆!

二、對「活到老學到老」諺語的認識與釋義

宋代大儒朱熹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名言。

今天寫文的原委是這樣的,是源自2024年4月7日見一篇涉及「觀聯」的文章【觀音山聯讓天下才子現了原形】說:「 七個字的上聯讓天下學者自嘆才疏學淺 。」 可見,很顯然此文一開頭裝的節奏就開啟了,想說的是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麽?人們是因才疏學淺才拿不出符合征方滿意的佳聯麽?那你呢,你若覺得自己學富五車,為何到現在不拿得出讓征聯方滿意的下聯?這顯然是自是自高淺薄裝了。

不過你這句還是蠻有道理的。如:「你會發現此聯能把人帶進迷宮裏出不來,人人都說自己的聯是絕對,事實上連基本都不過關,因為上聯至少十二重機關,豈能隨便對?」我曾檢視幾次的應聯,絕大多數確實是連最基本的都不過關。而你說的上聯「至少十二重機關」顯然點形容誇大了,但對於上聯的難度而言是對的,原本是「絕聯」。不過對應征聯用「絕聯」表述,明顯是外行用語,再就是你沒有認識到「觀聯」是「絕聯」,其根本不能對不可對,很顯然你並不是詩詞對聯圈裏的,既然國學/詩詞/對聯水平不夠,卻還發這樣內容的文章,可見裝的成分占了大頭吧?

然而這樣的情況絕非偶然,這樣的文章也見了不只一兩篇了。如寫涉及詩詞/格律的文章者,不懂格律寫不了格律詩;寫涉及對聯文章者,不懂平仄和句腳的「仄起平收」;不少玩對聯的更甚,連最起碼的都不清楚,便胡亂整個句子就大肆邀對了,還吆喝說你如果覺得自己有才請對出下聯;此聯已有一個月了或100多天了還沒有優質的下聯,其實是發文時就這麽寫的玩如此虛假的小套。等你拿眼一看,呸,這什麽玩意!失對失替、亂腳哪裏是什麽上聯。但凡如此無一例不是外行裝逼之屬,純屬招厭的不行。是故在這篇文章下留言形成微條文。

如: 『然非吾人之才之不逮,但為何我等一次未參加應對?

⑴其一,早已「看破天機」。此聯為絕對,根本不能對。且先不說「山水」「觀山水」詞性詞義之對之首尾機關,僅「觀音/觀音山」之雙重主語謂語/主客體之首機關,便三山五嶽大千世界,無對無解。故,非我等無才也。

⑵再就是「商業運作」。姜太公釣魚也,幹嘛要做那個無知無畏無謂的魚兒?縱觀應聯者和所有應聯,一言以蔽之:淺薄裝逼者也。』 意思是非吾等無才,此聯實屬絕對之不能對,一開始就勘破這個問題,一次都沒有參加過,你就不要外行瞎嚷嚷裝逼了好不好。

然於昨日,在此微頭條下見有留言,算上最後兩個字共五句。如:「 太愛惜自己的羽毛,文末之言也難逃師心因果。活到老學到老,不可以一言辱之,笑之 」 。分析回復如下:

1、「太愛惜自己的羽毛,文末之言也難逃師心因果。」

誰不愛惜自己的羽毛呢?自己的羽毛誰不愛惜呢?這第一句說的是,我沒有應對觀聯是出於對自己羽毛的愛惜恐之受傷,卻不知作者是明理省事,心明如鏡早已洞燭本質。可見你對作者看的明白,卻對「觀聯」的本質性問題「暗」而不見,對自己的認識偏差毫無知覺。即你把問題找錯了物件了。計劃把「文末之言也難逃師心因果」句分析,放在最後。

是作者出於「太愛惜自己的羽毛」麽?那問你明明看到前邊有個坑——如果不確定跳下去能不能不來,你會跳麽?你如果跳了你為何跳?你如果不跳你為何不跳?

現在心理學把人的行為動機早已說的清清楚楚。如定義人是「自戀」自私的動物,且【自私的基因】便充分證明了這樣的論斷。自私是人的本能人生存的本能,也正是由於此而成就了西方經濟學一些理論的支點,如【國富論】中的理論觀點。人性的自私,才人類是生產創造、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與生產力,但西方文化與中國「大同」思想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然即使在儒家文化裏也有保護自身的「義項」,在【論語】孔子裏就有這樣的教導。如「邦有道」如何做「邦無道」如何做及「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多見闕殆,慎行其余」,這就是「智」與「勇」自我保護的表現,即【論語·子罕】和【禮記·中庸】裏的「仁、智、勇」也。

即如上所述,心理學都說的明明白白人「愛惜羽毛」有何錯,明明吃虧受損的事誰幹?不是人人如此麽,中外文化不都是如此麽,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不都是如此麽?

然征聯9年跳坑者不計其數,前跳後繼又是何故?①皆出自「自戀」「自私」和僥幸心理。無論是出於獎金目的還是自我表現,抑或兩者兼之行為動機亦皆如此;②再就是代價風險小。盡管這個坑很深,但不是跳下去上不來,沒有說你風險,而且收益驚人;③「自戀」的驅使。在自戀和湊熱鬧的心理驅使下,或也覺得自己肚子底部有一兩瓶墨水,也不管能不能晃蕩和晃蕩出點聲響來,畢竟有個晃蕩的機會,有逼幹嘛不裝一回呢!有的又何止是裝了一回兩回。然而多數沒有被選入圍和選中的,還自欺自艾怨天尤人,還有可能在屋裏撒潑打滾罵娘呢。

2、再就是這句:「活到老學到老,不可以一言辱之,笑之」。

縱觀此留言可以說是出於善意的,然盡管如此還是表現出了「自我」和主觀片面,存在「盲點象限」之限和被知識的詛咒了。你怎麽會認為這篇文章最後一句是對應聯者的「辱之」?我留評的這篇文章不也是說他們「事實上連基本都不過關」麽?可知這可是大家的共識啊?

都知道「登高必自卑」「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道理,故余也清楚「活到老學到老」你善意的告勸。這句話是中國傳統勵人的諺語,你之意是在勸告說話註意者點兒「謙受益」,應該謙虛謹慎,不要鋒芒太露,知清楚你的好意。

這句話,北方完整的說法是:「活到老學到老,活到八十不算巧。」有的是「學到八十還嫌少」。人這一生是在不斷學習中成長的,故需要不斷學習、吸收、總結,不斷改進、改善、改變、完善、提升自己,這當然是對的,且道理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然而,盡管書上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我們不能忽略人的局限和局限性的存在。每當我們面對浩瀚的星空時、當我們在面對大海時、當我們在群山之中時,才會感動自己渺小,也才會倍感個體的渺小,才會感到自身是那樣的渺小,或狹窄、自卑,抑或膚庸薾弱之感油然而生。何也?人之局限的顯現,實緣人之力之局限也!這還是「先天性」的,還有「後天性」的,如性格、情商、智力程度與心智模式,思維方式與認知模式的形成,皆存在著人的巨大局限。

即人的學習是一方面,個體差異是一方面,人的素質能力是一方面,人的思維認知又是一方面,即人的先天的後天的等各方面都是有限的有局限的,存在不足的、有缺陷的。

三、人都是看別人明,看自己暗

此前發文說過「人都是看別人明,看自己暗」。如發現有的文章存在不足,我留評而又形成了文章,有人在此文復看到了作者的不足,我又在其評論中看到了留評者的不足。但有一點我留評發文起碼對自己的行為不完全是「暗」的,即使是此文依然存在無知的局限和我依然局於認知之限中,但自認為有一份的明白與清醒,如此文此處這樣寫不就代表了什麽麽?然而人說話是要看實力和有無理據和是否客觀的,如本人是有寫詩填詞和對對聯方面的基礎與能力的。

人無論出於主觀還是客觀的,人總是看別人的缺點看的清楚,自己的缺點看不清楚,即總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尤其是自己看不到自己,一樣存在著的所看到的在別人身上所存在的不足,這與孔子教誨的擇善而從與不善改之正相反,故發現多數時候,不論主觀的、客觀的、能力上的、認識認知上的問題皆如此。

如在余文「然非吾人之才之不逮」,為何說「觀聯」之絕對之不能對?首先是,在觀聯征對之初,就勘破此聯乃為絕對,當然這是多少年國學學識積累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很敏感的,發現了其「絕對」之「不可對」「不能對」,當然也是經過了理性思維過程、對觀聯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判斷下做出的結論。其次是對所應之聯的水平程度上觀察判斷,這是在以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客觀思維基礎上出發的,是故為何在詞性詞義結構機關上,迄今為止沒有符合標準、征聯方和大眾心意的佳聯出現?實際如此、客觀現實如此,即「絕聯」,可見所有應聯都是「打醬油」的不是麽?故方謂「縱觀應聯者和所有應聯,一言以蔽之:淺薄裝逼者也。」這就是客觀有理有據,非常能夠站得住腳。

當然也清楚,這樣的表述非文人用語,有點不倫不類不文了,然不用這樣的詞匯用什麽的詞語能有這樣的表達效果?沒有。在【毛澤東選集】中為人參照了一句諺語就是「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即你不能給小學生講大學的課,也不能給大學生講小學生的課,給小學生講大學的課聽不懂會挨罵;給大學生講小學生的課,會被認為腦殘或挨揍,即對什麽程度的什麽水平的和什麽人,說什麽樣的話。故,對於一些不是文人假裝「文人」者,用「淺薄裝逼」來形容概括不可以麽,不貼切麽?余是寫詩詞(文章)的,更不屬於那種為流量嘩眾取寵媚俗的,故會力求煉句用詞準確精當,早已形成習慣。當然,「粗俗」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與文人之「文質彬彬」風格之人們心中的文人形象或謂「情結」,就產生了齟齬沖突。這樣的缺點,難道作者在寫文發文時不知道麽?其實作者心裏比誰都清楚,那為何還依然如此?這就是上文所說的「局限」,包括人的文章的事物的表述的詞語方方面面的局限!

結論

你說「不可以一言辱之,笑之」,為何在我留言評論的那篇文章裏就提到了應聯的「才疏學淺」和「事實上連基本都不過關」?余又何辱之之有?這不是客觀事實明擺著的麽?你說的不可「辱之,笑之」是在囑咐我不應如此,而「笑之」是否你在譏笑作者呢?首先作者發文屬於客觀事實且有理有據,並非是對某些人的侮辱也不是嘲笑他們,而是批評他們用這種方式勸導他們,而作者的行為本質上也是出於善意的,若此又有何可被譏笑的?還有你說的「文末之言也難逃師心因果」之句,你此言又何嘗不是「師心」呢?何嘗不是出於「師心」的表現呢?你之留言哪怕是潛意識層面的行為,見到此文後又何嘗不是「師心」之「因果」呢?其實,這個詞匯我是跟評論裏的友們學的,已經用在幾篇文章裏了。這裏就有一個問題,即「裝逼」一詞在評論區裏沒有一個人感到不適,卻為何在文章裏就是屬於不文明呢?

而為何說「人都是看別人明,看自己暗」呢?「觀聯」從2015始到2024年連續9年10次征聯,始終沒有佳聯出現為何?是偶然的麽?原本就是絕聯釣魚而已,能是應對的者的水平問題麽?任憑你本事再強你給我上一個天看看?你來一個淩空虛度看看,你做的到麽?觀聯不是如此?故發現有淺薄裝者,把佳聯不能出現之歸因批評的目標對準了應征者,這顯然是錯誤的,故對其片面之歪言謬論做了「回復」回應。然而,即吾之如此表述起碼是在「意識」層面是清楚自己在做什麽,目的是什麽,為什麽要這麽做,那你呢?是如此麽?你指出上文尾句存在「師心」問題,卻不知自己的行為正是如此,你自己反而「師心」了一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師心」者。而你又不清楚的是,自己的行為此地無銀三百兩,五十步笑百步了,瞬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回旋鏢打向了自己。

雖然我是寫詩詞的,但對別人在詩詞上的問題不會主動「好為人師」。但在國學/詩詞上謬論非常敏感;對是非觀非常敏感;對留言評論的水平程度與正確與否亦很敏感,發現思維觀念上存在問題的,一般會進行發文「指正」,如本篇即是。尤其是發現反國學反詩詞反格律反祖宗的歪言謬論忍不住時會發文批判。余國學/傳統哲學學的不差,還不僅如此,現代哲學、心理學也學的可以,而且是多學科學的都算可以,故敢於此放言就國學/傳統哲學、心理學方面超過不少人,也可以說超一般,絕對超過普通大眾的平均水平。因為非常清楚的國人哲學素養的缺乏是普遍的,而心理學知識的缺乏亦是如此。你如果哲學、心理學學的好就可能不會留下這樣自是自噬的評論。為何余加入頭條數年對於一些歪言謬論所進行的批判基本沒有反駁輸的?因為無論是文化或行文,還是論點論據都是靠譜的、客觀的、有針對性的,揭露批判了對方存在的問題也看穿了對方問題的本質和水平程度,即使達不到明察秋毫洞若觀火的程度。當然,這也是對事物之是非之觀點之意識之思維之正確與否,非常敏感的原因,也是上篇短文產生的原因,也是此文產生的原因,也是你被此文反教而又無力反駁的原因,正如你言爾「難逃師心因果」也!

今發此文,還想說的是:①首先有在詩詞對聯上的發言權。因為我是一個寫詩詞對聯的,且自認為相較程度不低;②其次是,我很好學,起碼能夠擇善而從,跟誰都學習,非常清楚天地萬物無不可不為師,即使達不到從善如流也能是這個方向,故非常樂意聽取和接受不同的意見建議。但即使如此也有一些要求,就是你的水平程度、你的說服力,最起碼是你善意的心態。即你得應有一定的水平程度、不偏不倚的態度、和評語論言上的客觀理性,尤其是要具備國學傳統文化方面的素養,否則憑何?小學老師能當大學教授麽?豬八戒怎麽能教孫猴子麽?

全篇字元:5748。

杲杲湖山

2024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