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鐵漢亦有柔詞,辛棄疾一首【摸魚兒】訴盡半生蹉跎,直嘆功業難成

2024-09-10國風

01.

淳熙六年(1179年),南宋詞人辛棄疾已經四十歲了,這是他離開家鄉、南渡入宋的第十七年。

這一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多了幾場風雨,也似乎變得更加短暫。

辛棄疾的筆下,從來不缺少風雨的影子。

那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的物是人非,也是「可惜流年,憂愁風雨 」的飄搖亂世。

在他眼中,風雨蹉跎了他的青春歲月,消磨了他的畢生理想。

這位有誌於收復失地的江南孤客,多年來在南方兜兜轉轉,做著各種與北伐無關的地方官,甚至大半的時間被罷官閑置。

這一次,辛棄疾再次接到朝廷的調任令。

他明白,這是天子對他的又一次敷衍罷了。

上任之前,同僚為他設宴送別。

面對著春光將逝的景致,想起自己努力實作卻遙遙無期的北伐戰爭,辛棄疾越發感到風雨的無情和理想破滅的苦悶。

在宴席上,他把酒也難歡言,飽蘸著血淚,寫下一首文辭豪壯而情感深沈的慢詞【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02.

在詞史上,辛棄疾一直和蘇軾並稱,是豪放派詞家的代表。

閱讀辛詞,的確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浩蕩恣肆的氣勢。

辛詞還有一大妙處,即在豪放激昂中,仍然保有含蓄蘊藉、纖秾委婉之美。

比如在這首【摸魚兒】中,他沒有一字提及個人誌向,卻句句關涉他的理想和國家命運,還有他對傷春的一唱三嘆的感懷,都完美展現了詞之本色。

一般人填詞,以「余力」為之,用於歌筵酒席等場合,只是在文字中偶然流露詞人的懷抱與誌向。

直到北宋的蘇軾,詞作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表達出豪逸狂放的情懷,辛棄疾更是把自身的理想與情誌融入詞曲中。

他的每首詞,幾乎都在闡述他畢生為之奔走、經營的誌向,真正達到「詩言誌」的高度。

03.

辛棄疾是山東歷城人,他出生的時候,華夏大地的北方早已落入金人之手。

辛棄疾的祖父,是個忠義之士,常常帶著孫子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所以,辛棄疾從小就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誓願,他身上激蕩的那種忠義奮發的性情,正是從童年時代培養起來的。

剛過二十歲,辛棄疾就像嶽飛一樣開始了軍教生涯。

他召集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軍隊,歸附手握幾十萬義軍的首領耿京,準備決戰金人,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第二年,他奉命南渡,聯絡南宋朝廷。

誰知歸來時,他得到的竟是耿京被暗殺、義軍全面潰散的噩耗。

毫不遲疑,辛棄疾率領五十多人,沖進了駐紮著幾萬金兵的敵營。

那時候,叛軍張安國正忙著在開「慶功宴」,疏於布防。

辛棄疾的奇兵個個以一擋百,很快生擒了叛軍。

他並不急於殺死張安國報仇,而是不遠千裏把他押解到南宋朝廷,接受天子的處決。

辛棄疾參加義軍的經歷,讓他名重一時。

「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說的就是這段崢嶸歲月。

宋高宗非常贊賞他的赤膽忠心,並授予官職,將他留在朝中。

之後辛棄疾客居江南,進入仕宦生涯。

04.

後來即位的宋孝宗,一度表現出北上伐金、恢復國土的決心,辛棄疾也受到極大的鼓舞,嘔心瀝血為北伐出謀劃策,寫下【美芹十論】【九議】等論著。

遺憾的是,朝廷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或者把辛棄疾調任到各個地方為官,或者直接免官,讓他賦閑在家。

這就是他說的:「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一旦有起用的機會,辛棄疾就會努力有所作為,也因此一次次遭遇仕途的坎坷。

他在湖南做官時,曾花費大量錢財組軍隊、建軍營,不料卻被密報揮霍錢糧 ,被皇帝下金牌制止。

江西出現大饑荒時,辛棄疾拿出官府所有錢財用於賑災,並下嚴令,囤積糧食者發配,投機強買者問斬。

眼看著饑荒即將過去,又有人誣告他「殺人如草芥,用錢如泥沙 」,導致他被罷官十年之久。

後來他在福建做安撫使,發現這裏缺乏海防工事,便立刻籌建「備安庫」,造鎧甲一萬副。

這次他又以「殘酷貪婪 」之罪被彈劾,再次被貶官。

等到年逾花甲之時,辛棄疾第三次被起用,知鎮江府。

這裏是南宋與金國交界的前線,他立刻著手備戰,為將士配備盔甲兵械,花重金派人到敵方打探軍情。

但是,他又以「 奸贓狼藉 」為由被彈劾、免職。

官場上的一次次挫折,就像催促春天的一場場風雨,所以他不禁沈痛地吟唱:「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在這些挫折之後,他的生命之火逐漸燃盡,與北伐夢想也漸行漸遠。

而那辛棄疾留下的可歌可泣的幾百首詞作,見證著他 光耀千古的忠魂 ,以及「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孤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