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一文了解陶瓷制作技藝

2024-07-10國風

中國瓷器名揚四海源遠流長,與制瓷技藝的不斷創新密切相關。本文分享制瓷的工藝要點有哪些。

拉坯

把坯泥置於轆轤(即輪車)上,借轆轤旋轉之力,用雙手將泥拉成所需的形狀,這是中國陶瓷器生產的傳統方法,這一工藝過程稱為拉坯。盤、碗等圓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

拉成的坯半幹時,置於轆轤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潔,厚薄均勻,這道工序稱為利坯。

挖足

圓器拉坯時器底留下一個3寸常的泥靶(柄),然後挖成器的底足,這道工序稱為挖足。

泥條盤築

陶器成型的一種原始方法。制作時先把泥料搓成長條,然後按器型的要求從下向上盤築成型,再用手或簡單的工具將裏外修飾抹平,使之成器。用這種方法制成的陶器,內壁往往留下泥條盤築的痕跡。

輪制

用輪車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構件是一個木制圓輪,輪下有立軸,立軸下端埋於土內,上有樞紐,便於圓輪旋轉。操作時,撥動圓輪使之平穩地施轉,利用輪車旋轉力,用雙手將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狀。輪制法始於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規整,厚薄一致,標誌著專業陶工的產生。

瓷器燒造是制瓷工藝中最重要的一環,而燒造過程又是在各種瓷窯中完成的。因此,中國古代瓷窯的設計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總體水平。

仰燒

匣缽內放置墊餅或耐高溫的細砂,器物正裝焙燒,成為仰燒。

覆燒

將瓷器覆過來裝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狀支具匣缽內焙燒,始於北宋定窯,景德鎮及東南地區青白瓷窯系多用此法。優點是產量高,變形少;缺點是器物口沿無釉,使用不方便。

每一只碗都是用口沿著力。「仰燒法」依靠口沿掛在各層支圈上;「覆燒法」則以口沿扣在支圈上。「仰燒法」因為全器的重量落在口沿部位,燒制過程中,器坯收縮,碗口容易翹起變形,因此「仰燒法」自北宋初期出現後不久便停用,被「覆燒法」取代。

不同的堆疊方式差異明顯,「仰燒法」的器物,必然外壁口沿部位一周無釉,為了能掛在支圈上,口沿必然外撇,為了盡量減少變形,器物胎體必然輕薄;「覆燒法」的器物,口沿上則必然無釉,胎體也必須輕薄才行。

疊燒

將多件器坯疊在一起裝燒,器物間隔以墊燒物。有支釘疊燒,支圈疊燒,重合疊燒或刮釉疊燒,即在器物內心刮去一圈釉,然後將疊燒器物底足(無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層重疊,金代產品盛行此法,它的優點是產量高,成本低;缺點是器物內裏一圈無釉。

不同的裝燒方法不僅會在器物上留下相應的燒造痕跡,還會因為此方法的工藝特點對器物的造型產生影響。如前述「支圈仰燒法」、「支圈覆燒法」對器物造型的影響。又比如唐代初期大量采用三岔形支釘墊燒(將支釘具放在碗心,其上再放一只碗,如此依次堆疊,再放進匣缽裏),這會在碗心滿釉上留下三個支釘燒痕,同時由於要承受相當的層數和重量,碗坯往往制成淺腹、厚胎、平底。

到了唐中後期,發明了一匣一器的裝燒方法,碗坯要配合單燒的匣缽,所以制成外壁45度斜出,因為不必承受上層重量,平底逐漸減少,玉璧形底和寬圈足逐漸增多。

素燒

指需二次燒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窯以低溫(750~950℃左右)將器坯燒一次,稱為素燒,然後,施釉再次入窯燒成,可增加坯體強度,提高正品率。已發現素燒的有河南鞏縣唐三彩、河北磁縣宋金磁州窯低溫鉛釉陶器、河南禹縣宋鈞窯、浙江南宋龍泉窯等。古代許多名瓷如唐三彩、耀州瓷、郎窯紅、鈞紅、天青釉及部份青瓷的瓷胎等都是經過素燒後再施釉。

澀圈

瓷坯疊燒前,將器物內心刮去一圈釉,無釉處即稱為「澀圈」,流行於金代和元代。

陶瓷施釉其實就是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釉種類多樣,針對不同厚度、器型的坯體所使用的施釉方法也是不同的。

常用的施釉方法有浸釉法、灌釉法、淋釉法、刷釉法、噴釉法、灑釉等。

灌釉

也叫蕩釉法,適合於器小口小腹深的坯體,如瓶、壺等琢器。將釉漿註入坯體內部,上下左右蕩使得釉漿均勻掛於坯體,再將多余釉漿倒出,隨後繼續回轉坯體使器口不殘留釉漿。蕩釉次數不能超過兩次,否則容易產生氣泡。蕩釉速度要快,否則也是容易造成坯體軟塌。

淋釉

對於小型器物可直接手持並在釉漿容器上方澆釉,註意流下的釉漿要流入釉漿容器裏,對於較大器型的坯體需要先在釉漿容器中放置鐵網或木支架,將器物放在上邊進行淋釉,大型坯體一般需兩人合作,兩人手法一致才能使坯體上的釉均勻。

刷釉

又稱塗釉,是用毛筆或刷子蘸取釉漿塗於陶瓷坯體上,適用於小面積的塗抹(局部上釉或補釉)、用釉作畫、同一坯體施不同釉料或長方有棱角器物如瓷板畫等。刷釉時要註意不同釉色刷的厚度和坯體上釉的均勻,不宜反反復復刷,否則容易造成脫釉。

噴釉

又稱吹釉法,使用噴槍或噴霧器使得釉漿霧化噴到坯體的表面。根據釉料的不同,需要噴釉的遍數也是不同的,少則幾遍多則十七、十八遍,從而可以實作多色施釉和較厚釉層。噴釉法適用大型坯體、薄胎坯體等,坯體的底部應噴薄避免流釉,檢查坯體釉層是否均勻,根據情況補釉還有刮底。其優點是使器物內外著釉均勻一致,凡大型器物、薄胎及色釉制品等多采用此法。明代景德鎮首創。

灑釉

也叫絞釉、酒彩,是在坯體上已經施過一種釉的情況下,或者借助瓷器工具——轉盤,邊轉動轉盤邊往坯體上撒另一種釉料或直接轉動坯體往其上撒另一種釉料,有全器灑釉和局部灑釉兩種。灑釉制作的獨特在於它呈現的藝術狀態是很隨機性的,出現的圖案也許是線條、斑點或網狀等不同狀態。

來源 | 五大名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