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走近金石,古妙方新——當代書畫名家題拓展在杭展出

2024-08-20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美術報 施涵予

8月17日,「古妙方新——當代書畫名家題拓展」在杭州雁廬藝術館開幕。

展覽有西湖畫會和雁廬藝術館主辦,邀請尉曉榕、李孝萱、陳平、何加林、張谷旻、張捷、吳浩、金心明、成軍、徐光聚、趙少儼、馬駿、宋開智、王用共14位元來自全國各地的當代書畫家,以楊有良的格物拓真社所拓漢磚為主體進行創作,或題,或跋,或畫,或補,或圖,或繪,以筆墨異趣成古今之同構。

開幕式以雅集的形式,邀請諸多書畫家、金石愛好者共同參與。楊有良為大家講解金石學的相關知識,並展示他收藏的部份漢磚與拓本。眾人在現場動手拓印、題跋,交流感受金石題拓之趣。

開幕現場

王蓓蕾

金心明

楊有良

金石學歷史悠久,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物件,重著錄,嚴考據,以達證經補史的目的。由此而延伸到其中的文字銘刻和拓片,廣義上還包括竹簡、甲骨、玉器、磚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金石學研究涉及文字學、歷史、書法、文學、圖書學等方面。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但在宋朝和清朝最為發達。

金石題拓是金石學中的重要內容,對拓片加以題跋或補畫等。傳統題跋內容以考據為主,闡釋對拓片文字、影像、年代等資訊的解讀;後來在發展歷程中,逐漸結合了書法與繪畫等藝術形式,日益豐富,全面體現題拓者深厚的學養和高超的書畫水平。

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故宮博物院第二任院長馬衡曾對金石學做出定義:「金石者,往古人類之遺文,或一切有意識之作品,賴金石或其他物質以直接流傳至於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種材料作客觀的研究以貢獻於史學者,謂之金石學。古代人類所遺留之材料,凡與中國史有關者,謂之中國金石學。」

「金石學起初是制史的一個工具,和藝術不相幹。」楊有良進一步解釋道,「到後來許多文人對金石上的這些文字進行註釋、考據,又逐漸融合了藝術。所以說對金石學定義的認識也是在逐漸發展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考據,是對文字的認知、辨識、註解。」展覽藝術總監金心明表示,「我們說書畫同源,中國藝術的發生,其實就是文字學的發生。」

本次展出作品中,有對漢磚拓印的悉心考據,有各具風格的書法題詠記事,亦有將拓片影像巧妙與山水、花鳥乃至人物相結合的畫作。造型古拙的漢磚影像,結合當今藝術家不同角度的理解與表達,生動體現了對金石題拓這一傳統藝術的尚古情懷與當代演繹。

這也是本次展覽活動的初衷——梳理和回望歷史,繼承和實踐傳統,景仰淵源流長的文化,透過創作、展覽與交流,讓更多人了解金石學,走近金石學。正如展覽序言所說:古之妙也,是可成今之歡娛也。

展覽持續至8月23日。

尉曉榕【出門大吉】54*39cm

尉曉榕【雙子座】57*39cm

李孝萱【慰我風雅】138*69cm

李孝萱【一片祥和】48*39cm

陳平【白熊圖】50*38cm

陳平【持斧者】50*43cm

何加林【神駿圖之一】139*35cm

何加林【香草】50*38cm

張谷旻【持斧者】52*39cm

張谷旻【飛龍在天】50*39cm

張捷【玉璧禮天持盾門吏】54*39cm

張捷【持戟門吏】51*38cm

吳浩【浮生若夢】139*35cm

吳浩【古歡】50*39cm

金心明【山高水長】180*48cm

金心明【門吏圖】50*39cm

成軍【仙山觀瀑圖】139*40cm

成軍【訓鳥人】51*38cm

徐光聚【封侯圖】45*39cm

徐光聚【大虎圖】46*35cm

趙少儼【漢騎射圖】50*38cm

趙少儼【射鳥圖】52*38cm

馬駿【人物】50*38.5cm

馬駿【人物】50*38.5cm

宋開智【平安圖】139*35cm

宋開智【奮臂】50*36cm

王用【善歌扇舞】139*35cm

王用【飛龍生鳳凰】55*20cm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