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晚年的齊白石,想要用畫的白菜換真白菜遭拒,菜販子:想得到是美

2024-04-08國風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感謝您的支持。

一位老人的懷舊

北京城外,一條與世隔絕的小巷深處,坐落著一座掩映在爬山虎叢中的洋房。推開那道斑駁的木門,眼前便是一個壯麗的庭院,陽光灑在回廊的青石板上,泛起層層光影。

在二樓的視窗,一位滿頭銀絲的老人正專註地凝視著池塘中遊動的小蝦。他名叫齊白石,自小酷愛繪畫,尤其擅長畫蝦畫菜。

寒風陣陣,老人裹著厚重的棉衣,袖口卻早已被水珠浸濕了一大片。他似乎全然未覺,滿臉慈祥,眉眼間透著些許孩童般的純真。

"新鮮大白菜咯!"突然,一聲熟悉的叫賣聲傳來,將老人拉回了歲月深處的記憶。他不禁浮想起了那些遙遠的童年時光,外祖父的慈祥微笑,還有第一次見到大白菜時的那份驚艷。

那年,老人剛滿十歲。一日,他正坐在飯桌前,視線突然被一樣東西所吸引——一棵碩大的白菜,雪白的菜葉在翠綠的外衣下若隱若現,如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老人完全著了迷,他怔怔註視著那朵"白玉簪上綠珠環",久久不能自拔。陽光從窗外灑進來,在白菜的葉片上鍍上一層金邊。

老人的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錯過這瞬息萬變的美景。

兒時印象

外祖父見小齊白石陷入白菜的迷戀之中,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太了解這個孫子了,自小便展露出了繪畫的天賦,若是逼著他練習書法,那定是勉強的。

於是,老人的外祖父拿來了筆墨紙硯,擺在了孩童的面前。

小白石拾起畫筆,如獲至寶,便將那朵"白菜王"娓娓道來。他用筆尖勾勒出白菜粗壯的紋理,翠綠的外衣隨風舞動。

一簇簇小白菜花從中探出頭來,點綴在白菜苞中,如同一捧捧潔白的小雪球。

值此之際,那朵繁華的白菜花影,外祖父的慈祥笑靨,也像是永遠地定格在了小白石的心底。從那一刻起,大白菜在他的內心之中紮下了根,滋養著他對繪畫的熱愛。

後來的日子裏,無論是在家中或是在戶外,只要一見到白菜,小白石總會情不自禁地拿出筆墨將它勾勒下來。外祖父看在眼裏,喜在心間,從不阻攔孫兒的好奇心和創造欲。

相反,他總是在一旁鼓勵,給予小白石無微不至的關懷。

就這樣,在外祖父的影響和倡導下,小白石對繪畫的熱愛越燃越旺。待到年歲漸長,他的繪畫造詣日益精進,最終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師。

而那株兒時的"白菜王"則成為了引他走上藝術道路的導火索。

拒絕以畫換白菜

畫筆才落,陌生的叫賣聲便將老人拽回了現實。齊白石緩緩起身,走向了街頭,只見一位老農正在叫賣著新鮮的大白菜。

老人打量了那些白菜良久,不禁回想起多年前外祖父引導他學畫時的情形。那時的自己對白菜有著無比的著迷,如今再次見到它們,內心自然而然湧現一股親切之感。

於是,老人終於開口:"請給我裝兩棵吧。

老農撚起兩棵白菜,遞到了老人手中。老人在懷裏掏了掏,卻沒找到錢包。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正想說些什麽,卻轉念一想,眼中精光一閃。

"不若這樣,咱們以物換物如何?"老人指著自己的懷裏,"我可有幾株白菜畫作,咱們按等值來換?"老人滿懷期待地提出了建議。

老農一怔,面露狐疑之色:"以畫換菜?尊駙,您這話可有些兒荒誕了。

見老人難掩失落的神情,老農又補了一句:"雖說價值動人,可終究無福消受了。尊駙不如留著,等哪家有閑錢再揮斥方休。

"說罷,他將白菜還給了老人,自顧離去了。

老人久久凝視著老農遠去的身影,眼中閃過一絲傷感。他懷揣著那幅珍貴的白菜畫作,獨自回到了房中。

畫蝦事件回憶

這不是齊白石老人第一次遭遇這般窘境。往事歷歷在目,老人不禁又想起了一件幾十年前的舊事:

那是在他聲名漸隆之時,有人托人前來,想要購買他的一幅畫作。齊白石滿口答應下來,心想畫蝦也好,畫菜也罷,反正我手到擒來,自是駕輕就熟。

那位客人一進門,便徑直了當:"白石先先生,在下特地托人前來,想要購買先生的一幅爬蝦圖,請問您當能為我畫上多少只蝦呢?"齊白石聽了,不禁吃了一驚,隨即便釋然了,笑著問他拿了多少銀錢。

那人說了一個數目,老人點了點頭,便撩袖把墨硯紙張擺了出來。

老人提筆沾染墨色,在宣紙上揮灑自如。那一曲一伏,墨痕蝦形躍然紙上,活靈活現,頃刻便現出了一幅攀蝦圖來。

那客人見狀,眉開眼笑,偷眼去看老人的蝦兒有幾只。

說罷,老人一筆雄狺,往紙上重重一落,潑墨甚至濺上了袍衫,但他毫不在意,那意氣更添英雄氣概。那買主一見,嚇得幾乎跌倒,忙跪下求老爺恕罪。

齊白石見狀,不覺臉上漸霽,低言安撫他:"不必多禮,我乃些小心思在此,今將此蝦與你相伴,容我再賜你一只'癡蝦'罷了。

"老人說著,筆落紙間,只勾勒出一只形跡可疑的蝦,渾身無力,不像是存活於世的模樣。

那客人見狀,先是一喜,隨即皺了皺眉,卻還是小心翼翼地收下了老人的攀蝦圖和那只"癡蝦"。

石白菜畫價值提升

"先生何竟如此?"那客人雖對齊白石老人贈予的"癡蝦"感到疑惑,卻也不敢逾矩多言。待他回去之後,徐徐思之,竟對那只"癡蝦"有了別樣的欣賞和理解。

或許,正是如此舉動才顯出了白石先生豁達瀟灑,不為利禍所困的雍容本色。一味討價還價,貪婪世俗利益,終非達人之風度。

相比之下,白石老人寧可虧空一幅畫作,也不願意隨波逐流,失去了崇高的藝術情操。

從此,白石先生的名聲愈加響亮,他的畫作被視為藝術瑰寶,稀世珍品。而那幅攀蝦圖,也因那只"癡蝦"的插曲而廣為流傳,頗受人津津樂道。

有人說,那只"癡蝦"正是白石老人對世態炎涼的一聲嘲諷,是他高蹈於朝夕興衰之上的超然品性的寫照。

時光飛逝,當年那位拒絕用白石先生的白菜畫作換取實物白菜的老農,怕是早已不知所蹤。但如果他還在世的話,知曉白石先生一株白菜畫作現在可以拍賣二十多萬元的天價,想必定將無比懊惱和追憾當初的決定。

不過,我們也不能過多苛責那位老農的孤陋寡聞。畢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溫飽才是人們最看重的東西,何況畫作又真的無法充饑?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梵高般,在貧困潦倒中仍懷揣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