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清代粉彩官瓷欣賞--平頂山博物館藏珍寶系列之二十一

2024-06-20國風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國清代傳統彩瓷品種之一。康熙晚期創制,是釉上彩的一種,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燒的溫度較五彩低,色彩柔和淡雅,又稱軟彩。



平頂山市博物館館藏一批故宮博物院撥交的官瓷珍品。部份為征集。

康熙時粉彩尚處於初創階段,故精品少見。到雍正年間,造型胎釉和彩繪有了空前的發展。主要造型有盤、碗、壺、尊、洗、各式瓶等。圖案紋飾以花卉為主,特別是官窯產品,繪畫益臻精妙,可使數朵綺麗彩花,婀娜多姿。其次所繪折枝花果、團花、花鳥、人物故事和山水畫等也都栩栩如生,內容極為豐富。此外還有各種色地彩繪的粉彩瓷器,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對比上的美感。傳世品雍正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穿帶瓶就是一件代表作品。



乾隆時期的粉彩瓷器,除繼承傳統以渲染為主要手法的白地粉彩瓷外,還繁衍出許多色地開光、光內繪粉彩的紋飾,如藍地描金開光,各種錦地開光,各種色地粉彩花卉開光等。同時還出現了制瓷工藝新技術,如鏤空轉心瓶、鏤空套瓶、香插、仿古銅彩爵杯、花觚以及仿各類工藝品、仿織錦金鐘籠等。這些均為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的獨特產品。



另外傳世品中還有粉彩玲瓏器加飾金彩,非常嬌艷,如乾隆粉彩加金蓮花紋蓋碗,全器玲瓏,繪荷蓮紋飾,青花繪荷葉及莖,上飾金彩,粉彩繪荷花,蓋頂及底足內均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款。這種玲瓏粉彩瓷器,其裝飾別開生面,為乾隆時期所特有。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達到鼎盛,【陶雅】中稱贊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富多變,色澤明亮柔麗,彩料濃淡自然,粉質感強,鮮嫩璀璨,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多種,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並且以油料調色,講究彩料的層次變化,畫面粉潤柔和,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



以傳統題材為主,流行纏枝花卉紋、花鳥紋、人物紋、山水紋等圖案,布局不滿密,顯得意境悠遠。畫面雅致宜人,而且諧音蝠(福)、鹿(祿)的圖案亦多見,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裝飾手法多樣,流行過枝的畫法,即盤、碗的圖案從器身到器蓋,或從器裏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常見有桃果、菊花、牡丹等過枝圖案。



雍正粉彩瓷的胎體加工細密,質地細膩輕盈,潔白精致,輕重適度。釉面滋潤勻凈,平滑瑩白,光潔無瑕。

雍正年制的胭脂紅山水紋筆筒圓柱直筒形產品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物為主,如盤、碗、杯、盒、筆筒等,大件器物則以高達50厘米的天球瓶、直徑在50厘米以上的大盤最為精美,常見有膽瓶、六角瓶、燈籠瓶、花觚、盤、碗、杯、筆筒、提梁壺、罐等。器物無論大小,形體變化含蓄柔和,講究線條的美感。在註重美觀的同時還註重實用性,有端莊穩重之感。制作一絲不茍,講究規矩方圓,註重細部處理。

雍正粉彩瓷除白地粉彩外,還流行黃地粉彩、墨地粉彩、淡綠地粉彩、青釉地粉彩、醬色地粉彩、珊瑚紅地粉彩、胭脂紅地粉彩等色地粉彩。款識以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較為常見,以楷書款為主,篆書款極少。字型工整,結構嚴謹,筆法清秀,運筆有力,多為宋槧體。此外,還有很多堂名款,如馮宅、百露堂、文山石房等,以及花押款,如以筆和銀錠來寓意必定如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