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36句豁達詩詞,悠然自得,笑看雲卷雲舒

2024-07-27國風

【1】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唐·王維【酌酒與裴迪】

世間萬事如浮雲般變幻不定,又何必太過掛懷?倒不如安享閑暇,飽食美餐,享受當下的寧靜與滿足。

展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教導我們在紛擾世事中尋得內心的平糊與自在。

【2】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其一】

總有一天,強勁的長風會助我破浪前行,那時便揚起雲帆,橫渡蒼茫大海。

洋溢著對未來無限的信心與期待,即使前路多舛,也要懷抱壯誌,展現了一種豁達不羈、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3】

莫愁千裏路,自有到來風。

——唐·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

千裏的路程又何須擔憂?自然有順風助力,引領我們向前。

對未知旅途的樂觀與從容,讓人感受到隨遇而安的智慧與灑脫。

【4】

世事勞心非富貴,人間實事是歡娛。

——唐·白居易【老夫】

真正消耗心力的並非那些追求富貴的世事,人間真正的樂趣在於平凡生活中的點滴歡笑。

表達了一種質樸的人生哲學,倡導珍惜眼前人與事,享受生活本身的樂趣,而非被名利所累。

【5】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五代·馮道【天道】

只管去做好每一件善事,至於未來如何,無需過分追問。

體現了一種樸素的哲理,告誡人們要專註於當下的行動與品德修養,未來自然水到渠成,彰顯了一種淡泊名利、行事磊落的人生態度。

【6】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唐·劉禹錫【秋詞】

自古以來,人們常在秋天感到悲涼與寂寥,而我卻說秋天比春天早晨更勝一籌。

劉禹錫以獨特的視角顛覆了傳統秋日的悲涼意象,展現了一種對秋天別樣的欣賞與豁達,倡導一種超越常情的樂觀態度。

【7】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宋·蘇軾【定風波】

不必理會那穿過樹林打在葉子上的雨聲,何不一邊吟詩長嘯,一邊悠然地行走呢?

以「莫聽」、「何妨」等詞,描繪了面對風雨的從容不迫,體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灑脫心境,鼓勵人們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8】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別董大】

無需擔憂未來的道路上沒有知己朋友,普天之下有誰不知道您的大名呢?

對友人的寬慰,也是對人生的豁達理解,傳遞出一種自信與樂觀,相信真我才必有人識,激勵人們勇敢前行。

【9】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生在世間,若不能稱心如意,那麽不如等到明天,就散開束發,披頭散發,放浪形骸,去乘一葉扁舟,悠遊江湖之上。

展現了不拘泥於現實束縛的豪邁情懷,當世事不順時,他選擇了一種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超脫世俗的豁達人生觀。

【10】

也笑長安名利處,紅塵半是馬蹄翻。

——唐·尚顏【贈村公】

笑看那長安城中,追名逐利之場,半個紅塵世界似乎都被奔走的馬蹄所翻騰。

這句詩以幽默而略帶諷刺的口吻,描繪了長安城內追逐名利的現象,表現了對名利場的淡泊與超然,詩人以旁觀者的姿態,看待塵世的浮華與喧囂,流露出一種灑脫與不為名利所累的境界。

【11】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

——清·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

只要內心光明如同圓滿的明月,居家生活也能比出家修行更加閑適自在。

表達的是一種內在平糊與自足的心態,認為真正的寧靜並不在於形式上的出世入世,而在於心靈的圓滿與自省,強調了豁達生活哲學中的內在修為與滿足感。

【12】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唐·王維【酬張少府】

年歲漸長,愈發偏愛寧靜,世間萬物紛擾已不再掛懷。

透露出晚年的淡泊心境,這種超脫與灑脫,體現在對世間事務的放手,尋求心靈的靜謐與自我回歸,展現出一種深邃而淡然的人生智慧。

【13】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不過百年間,應當盡情享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情感激蕩與酣暢淋漓。

是對生命短暫的深刻認識,也是對活在當下、縱情享受生活的強烈呼籲,體現出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豁達的人生態度。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上天賦予我才能,必有其用武之地,即使千金散盡,未來仍能重獲財富。

李白不僅是對自己才華的自信,更是對命運的豁達與樂觀,傳達出一種不畏挫折、勇於向前的精神,鼓勵人們相信自己的價值,即便遭遇困境,也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15】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唐·白居易【對酒五首】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都應保持快樂的心境,不懂得開懷大笑的人才是真的愚癡。

以平易近人的語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諦,提倡的是一種超越物質條件的快樂哲學,強調心態的重要性,展現出一種生活中的智慧與灑脫。

【16】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兩漢·諸葛亮【誡子書】

若非淡泊寧靜,何以清晰誌向,又怎能達至遠方。

對後代的教誨,強調了內心平糊與超然是明確誌向與達成遠大目標的前提,透露出一種超脫物質、註重內在修為的人生智慧。

【17】

是非得喪皆閑事,休向南柯與夢爭。

——唐·劉兼【江岸獨步】

是非得失,皆是生活瑣碎,無需與南柯之夢爭辯。

劉兼以輕松的筆調表達了對世間是非得失的淡然,主張放下無謂之爭,讓心靈得以安寧,展現了一種不為俗務所累,灑脫自如的生活態度。

【18】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

走到水的盡頭,何妨坐下,靜觀雲起雲湧。

描繪一種隨遇而安的豁達,面對困境或終點,不是沮喪而是選擇靜觀其變,享受自然之美,體現了詩人超然物外,隨緣自適的境界。

【19】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沈舟之側,任千帆競過,病樹前,春光裏萬木復蘇。

劉禹錫用生動的自然景象比喻人生起伏,沈舟與病樹象征低谷,而千帆與萬木春則代表生機與希望,表達了一種對世事無常的豁達,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20】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宋·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不必太過煩惱和費盡心機,因為世間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預先註定的軌跡,即「命運」所安排,非人力所能完全改變。

這是一種看淡塵世、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提醒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得失時,應保持一種超然物外的平糊心態。

【21】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唐·白居易【白雲泉】

在天平山之上,有一眼清澈的白雲泉,那裏的雲朵悠然自得,沒有絲毫雜念,而泉水也是那樣地悠然閑適,兩者都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自然之美。

真正的豁達,在於如白雲流水般順應自然,不強求,不造作,於世間紛擾中找到內心的一片寧靜。

【22】

寸心仍有適,江海一扁舟。

——唐·高適【奉酬睢陽李太守】

心雖微小,卻能容納江湖廣闊,一葉扁舟,承載的是高適心中的那份超脫與自由。

他以江海扁舟自喻,展現了即便身處塵世,也能保持一顆逍遙遊之心,追求的不僅是身體的自由,更是心靈的無限寬廣。

【23】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仰天大笑,豪情萬丈步入京城,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盡顯其不羈與自信、蔑視權貴。

這種灑脫,是對自我價值的堅定信念,也是對束縛的勇敢掙脫,鼓勵我們活出真我,不畏世俗眼光,勇於追尋更高遠的夢想。

【24】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宋·無門慧開禪師【頌平常心是道】

心無掛礙,便是人間四季如春。

提醒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放下不必要的煩惱與憂慮,才能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美好時光。豁達的心態,讓我們在簡單平凡中找尋到生活的真諦。

【25】

枉費心神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宋·晦庵【滿江紅·膠擾勞生】

徒勞心力的算計,往往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後代自有他們的命運和福分,不如放手讓兒孫自己去開創未來。

告誡人們不必過度幹預後輩,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運與福分。豁達地看待家族傳承,是對自己也是對兒孫的另一種愛與信任。

【26】

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明·吳承恩【蝶戀花】

在寧靜的夢中感受風的輕撫,無榮無辱,心靈得以安眠無憂。

期望透過沈睡忘卻塵世的紛擾,達到一種無牽無掛的心境。傳達出一種灑脫的生活哲學:不被外界的榮耀與誹謗所累,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自在,是最大的富足。

【27】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紛亂塵世,難得一笑開懷,不如插滿頭菊花歸隱逸趣。

以菊花為喻淡泊之誌,道出了超脫的處世態度,即在紛擾世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歡喜,不拘於俗世,悠然自得其樂。

【28】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明·王陽明【題灌山小隱二絕 其二】

山林間生活雖簡樸,卻無需憂慮供給,有明月清風相伴,何需金錢。

王陽明以山中清貧樂道出了生活的另一番風味,強調自然之美的無價,以及心靈的富有,豁達於簡樸質生活,享受自然賜予的無價之寶。

【29】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宋·宋祁【玉樓春·春景】

生命短暫,歡愉何其少,何不珍視一笑,輕視千金。

借春景抒發人生態度,傳達了一種豁達的生活觀:在短暫的人生中,快樂與笑容比金錢更顯珍貴,應以豁達的心境,珍視每一刻的歡笑,不被物質所累。

【30】

勿以有限身,常供無盡愁。

——宋·陸遊【還都】

有限生命,勿讓無盡的憂愁長伴,束縛。

提醒人們,生命寶貴,不應被無休止的愁緒消耗,要有豁達的心態,學會放下,讓心靈得以釋放,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被無盡的憂慮所困,展現了一種對生命豁達的珍視與超然。

【31】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宋·程顥【秋日】

觀察世間萬物,在寧靜中皆能找到自得之趣,四季更叠之美,人心共賞,和諧共鳴。

程顥筆下這份從容,教會我們在每一個平凡日子裏,發現生活的美好,與自然界的韻律同步,享受那份恬淡與自在。

【32】

富貴功名皆外物,艱難險阻亦須經。

——宋·彭汝礪【和濟叔兄書齋言誌】

富貴與功名,不過是身外之物,而人生路上的艱難與挑戰,卻是必經之路。

傳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提示我們重視過程而非結果,無論順逆,均以平常心待之,這是成長的必修課。

【33】

披襟散發綠楊堤,得一日過一日無了一日。

——元·呂止庵【商調·集賢賓·嘆世嘆浮生】

漫步綠楊堤岸,披襟散發,隨性而活,珍惜當下的每一天,不問明日如何。

流露出一種超脫的生活哲學,告訴我們把握現在,不過分憂慮未來,每一天都值得全心全意地去體驗和享受。

【34】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勿因年歲增長而感暮年將至,夕陽無限好,晚霞滿天同樣絢爛。

劉禹錫借「桑榆晚」之說,鼓勵人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年華老去,證明無論年齡幾何,人生都能綻放光彩,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35】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唐·杜甫【曲江二首】

探索世間萬物之理,不如及時行樂,何必讓虛名束縛了身心自由。

是一種不為名利所累的境界,倡導活在當下,追求內心的真正愉悅,而非外在的浮華與贊譽。

【36】

人生得喪何須計?一任浮雲過眼來。

——清·張止原【春暮書事】

人生的得失何必太過計較,一切如浮雲般掠過眼前,任它來去。

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心態,教誨我們學會放下,不被一時的得失所困擾,以平糊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起伏,活出一份淡然與灑脫。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