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書畫一體:柯九思的書法藝術與傳承

2024-06-19國風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晚號非幻道者,台州仙居人,是元代著名的書畫家和書法家。他在詩文、繪畫、書法和鑒賞方面均享有盛名,尤以墨竹畫名震一時。他深受宋人文同、蘇東坡以及趙孟頫「以書入畫」觀念的影響,主張「神似」,並將書法筆法融入繪畫之中。杜本在【敬仲竹木】一詩中贊道:「絕愛鑒書柯博士,能將八法寫疏篁。」

柯九思曾言:「寫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這種對筆法的深刻理解,使得他能夠在畫竹中自如地運用各種書法技法。虞集稱贊其所畫【墨杏花圖】「用筆圓潤,有篆籀法」,指出其畫作兼具渾厚與清真的特點,去除了纖弱之氣,令人賞心悅目。

盡管柯九思的書法成就被其繪畫所掩蓋,但其書法特色依然鮮明。虞集曾說:「丹丘柯敬仲,多蓄魏晉法書。至宋人書,殆百十函,隨以與人,弗留也。」這表明他註重師法魏晉,而不學宋人。乾隆帝在觀摩柯九思所臨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後,稱其「能得其峭勁之氣於雍容揖讓間,信神技也。」柯九思也是一個造型大師,字寫得敦厚、錯落,有塊面感,在組合的時候利用變形、松緊等造成一個個塊面感累加在一起的視覺效果。他在造型上大量使用塊面,把歐體原來相對平均的疏密關系,運用自己的辦法進行挪移。傳世的柯九思題跋作品也顯示了他對歐書特點的吸收,但整體氣息和格調仍然多源於魏晉風範。

在他的書法作品中,結字長而險的歐書風格被他變為扁而婉,這其中不難看到鍾繇、王羲之的影響。在他的題跋中,蕭散一路的風格更顯其對魏晉書法的理解和繼承。盡管他與趙孟頫在學書軌跡上有所不同,但實質上仍屬於趙孟頫所提倡的崇古回歸的古典主義一脈。柯九思的書法體現了元代書法的一種獨特風貌,既有唐宋宏偉險峻的影子,又開創了元代書法中和恬適的風氣。

柯九思亦善隸書,明代書法家王世貞曾跋其隸書【元柯敬仲十九首】,稱其「於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王世貞認為柯九思的隸書波拂古雅,但帶有某種抑郁之意,正如右軍書【告誓】所言。柯九思的隸書作品雖不多,但其晚年的悲哀情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奎章閣,柯九思還曾題跋過許多古代法書,他自己也收藏了不少古跡,如【定武五字損本蘭亭】、張旭【四詩帖】、褚遂良【臨大令飛鳥帖】、蘇東坡【橘頌帖】【天際烏雲帖】、米芾【蕭閑堂記帖】,以及【唐人臨十七帖】、趙孟頫【黃庭經】等。這些珍貴的書法作品,透過柯九思的鑒定和保護,得以保存和流傳。

柯九思的書法雖不及其墨竹聞名,但其在用筆、結構和氣韻上的獨特風格,為元代書法增添了重要的一筆。他深諳書法與繪畫的融合之道,將書法的筆法靈活運用於繪畫創作中,使他的作品在元代書壇上獨樹一幟。柯九思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書畫家,還是一位對古代書法藝術具有深刻理解和傳承的鑒賞家,為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