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試論高二適對楊凝式書風的繼承

2024-09-12國風

關註 ▲書藝公社▲ 與萬千書壇精英,
探尋醉中國的書畫印生活新方式!

高二適(1903—1973)


來源 l 高二適紀念館

作者 l 潘金召

分享 l 書藝公社(ID:shufaorg)



高二適作為近現代以來帖學的代表書家,在行草書方面的造詣頗深,他推崇「化古出新」的學書理念,在審美旨趣上抑懷素而崇楊凝式。本文將概述高二適的學書歷程與思想,並闡釋其融會楊凝式書法形成的特有書風,以此來探究高二適對楊凝式書法的繼承。

一、高二適與其學書思想

高二適是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其原名錫璜,「二適」得自其常用印「適吾所適」,其號瘖盫、舒鳧、麻鐵道人等,幼入私塾,少承家學,其一生對作詩和寫字情有獨鐘。高二適書法以學習晉人為宗,將師法「二王」作為學書的要旨,其書法早年作品以行楷為主,中年尤好王獻之行草,力追晉唐,並對唐太宗父子書法尤為重視,其在【李貞武碑】題跋中言:「予篤嗜唐太宗、高宗父子書,顧久不得佳搨,心焉憾之。」在晚年又把目光轉移到楊凝式的書法上來,最終,在其不斷嘗試中走出晉唐的拘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書法風貌。

【李貞武碑】題跋(1953年)


高二適學書思想的形成也源於早年交遊,他在當時以文會友,與文人互贈詩文,與沈尹默、潘伯鷹的交往密切,並多以書信來往。因沈尹默甚愛唐人書跡,受二人的書學觀念影響,高二適確立了以唐人書法為橋梁、直追晉人之筆法的書學觀念,這對其日後學習「二王」書法起到關鍵的作用。

高二適初學章草,後轉入「二王」,作為專門研究章草的書家,從其編撰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證】來看,他對章草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當時社會的主流書風趨向於碑帖融合,擅長章草的沈曾植、王蘧常都以碑入帖。與同時代的章草大家相比,高二適另辟蹊徑,並沒有追隨於右任碑派書風下的草書,也沒像沈尹默那樣一味堅守帖學的「二王」陣地。他走了一條探索帖學新面目的路,融合真書、行書、章草、今草四體,突破前人之窠臼,自成一家之風,取法章草的古拙與穩重,今草的姿態與流美,字間加以真、行,意趣高古,形成高古奇崛、空靈灑脫的風格,正是在章草復興之下對其所提出「化古出新」的追求。他在「二王」書風之上開拓創新,從而使其行草書法面貌煥然一新,成為近代帖學書家的代表。

【平生只嗜晉帖】(75年2月)

二、高二適對楊凝式書法的取法

歷代以來,書家多推崇楊凝式【韭花帖】,近代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對楊凝式書法評價甚高:「非狷非狂自一家,草堂夏熱起龍蛇。壺公忽現容身地,方丈蓬山是韭花。」北宋時期蔡襄所書【澄心堂】頗似【韭花帖】筆意,上下之間字字獨立,又不失散亂;明代董其昌書作淡雅也頗得【韭花帖】意味,神韻十足。簡而言之,書家學楊少師多取【韭花帖】意,但對【神仙起居法】【夏熱帖】【新步虛詞】等書跡關註者並不多,而高二適恰恰把目光轉到此處。在高二適的墨跡中,存有數幅臨摹楊凝式的書作,他在給方智鎧的書信中說:「平生只嗜晉帖,晉帖以後只一五代楊風子,余即元人巎巎子山及宋仲溫二人。此非十駕之功,不可過門也。」這段話也表明了高二適對楊凝式的重視,「只嗜晉帖」區區幾字也表達了自己尤重晉唐法帖的學書觀念。

1.臨摹【夏熱帖】

【夏熱帖】是楊凝式暑熱之際送僧人酥蜜水以表問候而作的一封信劄,此作表現手法與其行書迥異,筆畫雄強勁健,氣勢連貫,表現了豐富的書寫技巧與變化。高二適臨【夏熱帖】,雖未按原章法進行臨摹,但整體氣勢與收放運用自如,在單字的字形結構基本保持原有模樣,從而進一步對章法進行改造,充分展現他靈活的用筆和對楊凝式結字規律的把握與套用。在用筆來說,高二適一改楊凝式的雄強、方折,這使其臨摹的使轉更加流暢,楊凝式縱橫恣肆的用筆也盡被高二適學來。

高二適臨寫楊凝式【夏熱帖】,在兼顧其用筆結字的同時,又考證難以識讀的文字,可見高二適對於學書態度之嚴謹,而這種大開大合的書寫方式,也被他運用到手劄書法的書寫中。

臨【夏熱帖】

2.臨摹【神仙起居法】

楊凝式在【韭花帖】中表現的是閑適悠然、心靈自持而往的狀態,而【神仙起居法】則有落紙雲煙,盡顯瀟灑之意,這與其人生、秉性仿佛相同。高二適晚年對【神仙起居法】情有獨鐘,因其早年醉心墨池,遍學草書諸家,才能在原有的書風基礎之上又依附於此,一變前法,對比其章草與後期手劄,書寫更加自然與靈活,節奏變幻巧妙,無意作書而成書。

高二適臨【神仙起居法】得其狂放之意,在此臨作中信筆遊弋,字形東倒西歪,將楊凝式中的結體運筆都盡興表達,雖未按照原貌臨寫,但全出意外之喜,將順序打亂又重新組合章法,多生姿態且和諧有致。此幅臨作全篇看來,字形拉長,豎向多做開合,看似書寫漫不經心,可實則處處存有法度,字態勢度微妙,其創作書風對此也汲取甚多。

此臨作初看似不經意,然用筆時緩時疾,雖與楊凝式原帖用筆有所差異,但在一氣呵成之間,用筆自由靈活,顯示出高二適控制節奏韻律的高超能力,筆調如同音樂中的音符,高低大小上下錯落,縱肆狂放,伴隨著跳轉回旋,一直深入,似乎把楊凝式的技法全部概括而來,如此任情恣性的書寫,縱逸而浪漫,將【神仙起居法】俊逸蕭散、一往無前的豪邁之氣溢於筆端。

臨【神仙起居法】【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藏】

3.臨【新步虛詞】

【新步虛詞】是楊凝式寫給通玄大師董上人的一件書跡,在高二適墨跡中有數通臨摹【新步虛詞】的作品,此劄在落款處記有「二適此筆與楊凝式爭道矣」,從這幾字可以看出高二適在學書想與楊凝式一爭高下,此等雄心也只有高二適可以信筆記之。高二適用筆流暢飄逸,結構不拘一格,多有意趣,有些字形被有意識拉長,這種手法在楊凝式【神仙起居法】裏也有體現,是學習楊凝式書風的重要表現。高二適在其行草書劄中的行書,多取此帖筆勢,不論行書、草書多字形偏長,正是取【新步虛詞】法也,在此臨作中足以窺探楊凝式書勢的飄逸閑雅之意。

清代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稱:「近習【步虛詞】數十過,乃知後來黃、米、董諸公,無不仿佛其意度者。」也正是楊凝式其人其書被後世所膜拜的印證。高二適書法用筆清奇,章法跌宕起伏, 也正是學【新步虛詞】之變幻,才可靈活自如地書寫。

臨【新步虛詞】




三、高二適對楊凝式書法的取法

高二適耿直孤傲,對書法頗為自負,他曾經刊過一枚「草聖平生」的印章,可見其對自己草書的自信,而其作為草書名世的書家,「草聖平生」四字也正是其一生貫穿始終的連線,他在【題懷素<自敘帖>】詩中道:「懷素【自敘】何足道,千年書人不識草。將渠懸之酒肆間,即恐醉僧亦不曉。我本主草出於章,張芝皇象皆典常。余之自信為國寶,持此教爾休張皇。」雖過於自負,但又不得不對其文采欽佩。從其存世作品來看,多是以行草書為主的書信與手批碑帖,而在這眾多書跡中也多有對楊凝式書風的取法痕跡。

題【懷素<自敘帖>真跡】



1.手批晉唐碑帖

高二適作為文人書家,在臨書時常對所學範本校正或註釋文辭本意,手批晉唐碑帖是其批註書法的代表作。高二適手批書法本為學者對其文意考訂,又因其書法水平高超,成為了其書法的特有形式,雖每頁字數不多,但書法絕佳,這無疑是他與古人在心靈上的契合,足以見其性情與取法。

高二適手批書法中,多為「二王」系碑帖,從這方面來看可見其對「二王」的重視。高二適手批書法中體現了他對文史詩詞的鉆研,同時,他對古代碑帖的文辭尤為重視,並多做批註與題跋,比較版本優劣,訴其由來,糾其訛誤,使書法的一些因果問題得以解開。在此批註文本中有「二適,右軍以後一人而已,右軍以前無二適,右軍以後乃有二適,固皆得其所也。」高二適在短短三五行之中,即表明自己學習「二王」書法的觀點,又自以為得王羲之之法,所以右軍以後二適一人矣。再看其書法,線條厚重且運筆靈活,飛動之余,收放自如,上下字連貫也盡顯「二王」風韻,但也始終保留著楊凝式書風的影子。在俯仰之時,錯落有致,大小對比,包括墨色變化非常的豐富,尤是在其斷連與左右擺動之時將學習【神仙起居法】的筆意充分表現,而在多則手批書法中多見此類用筆。

高二適學書精讀字帖,逐字逐句,以學者的態度進行研究,讀其文意進而推敲,其所批文字都是隨感而發,將自己的感情註入到書法之中,呈現出一種書如其人的學者風範。同時,作為詩人的高二適,又以詩人的才情與胸懷對碑帖的神意特征提煉概括,讀來令人激越,且瑯瑯上口,又能表達其學書觀念,一舉兩得。

【十七帖】題跋



2.手劄書法

談到高二適書法,總會用「化古為新」來形容其書學思想,而之所以能「化古為新」,其核心在於他對書法藝術的孜孜以求,也只有不斷地探究才能做到「入古出新」。高二適較為常見書寫形式便是手劄,此類行草書法激蕩崢嶸、激情澎湃之處震攝心魄,在其眾多書跡中可見其把楊公筆意融為己用,以此為由,將手劄書法作為研究物件,來印證其書取法楊凝式書風。

在高二適的草書作品中多為與友人之間的書信,整體的章法疏散有致、通透而又不散漫,書寫感極強,枯濕濃淡正相宜,隨心隨性書寫,如在【神仙起居法】中,有「摩」字一字抵三字的空間,而這也成為高二適在手劄書法中處理字形的重要手法。由此看來,高二適的手劄書法中的留白也是恰恰運用了書法精髓中的「二元對立」的法則,使整體的氣融為一體,也以此來襯托筆墨的效果。在此類作品中,他主要是以字型的誇張變異,收放之余不失其態,甚為精彩,可謂神采與形質,高二適兼得也。

高二適書法風格的形成並非是一蹴而就的,這源於他在書法上強烈的探索精神,也離不開其他對書法的深刻見地。這也正是如同其詩作中所講「學書端在得帖法,喜汝能此用功勤。意定筆前心居後,揮毫步步總宜精。」自五代至今對楊凝式書風崇拜者不在少數,而高二適在楊凝式帖中汲取營養,既能夠能入古出新,又能化古為我,展現出獨特的書風面貌與思想。另外,他對書法盡美的追求,對高超的技法表達、結字的天然妙趣,都給當下研究楊凝式和學習古人提供了廣闊的思維。

高二適的探索精神是建立在厚實的傳統根基之上的,他對書法諸體演變皆通,而在深諳各種書體演變之後,留我體之優,取眾家之長,而又去他體之短,找到了各種字型之間相通的規律,最終成就「化古為新」的書風,最終成為一代大家,這是源於其在書法藝術的探索,絕不是興致所到後的揮灑,而是求真的態度與探索的理念創新。

圖文綜合來源網絡, 分享此文旨在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之目的。 和萬千書壇精英,一起探尋醉中國的書畫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書藝公社觀點、立場以及價值判斷。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與書藝公社聯系。

歡|迎|聯|系

文章投稿,請聯系: xshufa

活動報道,請聯系: shiyu798

加入書藝公社社群,請聯系: xshufa

商務、市場合作,請聯系: shiyu798

瀏覽結束記得關註@書藝公社

及時收看更多有價值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