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曹小欽五大洲巡展——大洋洲冷峻的美-中國西藏

2024-07-06國風

此次展覽旨在展示當代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創新性的藝術風貌。在這裏,您可以欣賞到曹小欽老師西藏繪畫,有神秘的布達拉宮,有喜馬拉雅雪山等多種形式的精彩佳作,領略到曹小欽老師獨特的審美追求和藝術風格。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曹小欽的心血和智慧,傳遞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執著追求。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能夠搭建起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台讓更多人走近中國藝術、了解中國藝術、熱愛中國藝術。同時我們也期待與您共同見證中國油畫的輝煌時刻,共同為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不可輕易奢談"高於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遠遠超過許多藝術作品的深度和廣度;我甚至認為一切創新變法的刺激劑和引爆物仍然來自生活。關在畫室裏冥思苦想得到的要麽離奇怪誕、要麽與人雷同。如果說畫業有成,那也是室外功夫、室內爆發。以自己的個性從生活中選擇采集原材料,再用個性之火熬煉出來的作品也許會獨樹一幟。

畫家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既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長期的藝術實踐,還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僅就"行萬裏路"而言,人生短暫,畫家不可能三山五嶽都去畫,總得選個重點,有個基地。我喜歡在一個點上紮下去,幾年十幾年後再轉移。我在川西北的臥龍、九寨就迂回了十幾年。我畫青藏高原就是從它的東部高山河谷地帶起步的。正如歌中所唱道的"走進雪山,走進高原,走向陽光……

我第一次進藏就深深地迷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文學藝術主要是表現人的。畫山水也不例外。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靈人傑",地理造就人文。緊緊抓住"一方水土"抓住"地靈"去表現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山,就有了靈性;水,就有了人情。近年,我又連續走過西藏,穿越川藏、青藏線,翻唐古拉山,去坨坨河;西行阿裏,南至樟木。幾乎走遍西南、西北藏區。

越走越神秘,越走越著迷。我刻了兩方印:"中國西部秘迷"、"吾乃朝聖者"。神秘,是一個總體感受。什麽神秘?由於研究的物件和角度不同,切入點自然就不同。山水畫不可能深層次地去反映西藏的宗教和民俗,最直接的莫過於它的地貌、光影和色彩了。奇異、平淡兼有的地貌、強烈的光影和絢麗鮮明的色彩,都向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提出了挑戰和新的課題。

青藏高原4個板塊的風光各具特色。西藏的作家、藝術家說:藏北、阿裏無人區最美,內涵最深。然而此地沒有林木,很少賴以施展山水畫皺法的裸露的石質峰巒;有的多是大面積的草地和平緩無奇的所謂"饅頭山"。海拔越高的地方,山的相對高度反而更低。這裏沒有黃山的奇,沒有桂林的秀,也沒有三峽那種類別的雄。這裏天廣地闊、無邊無際,它舒展、粗獷、原始、荒涼……為什麽人們都說這裏美?我到了紮達、普蘭、那曲和雙湖後真為之傾倒了。如何將感受表述出來,畫出來,把自然美轉化為藝術美,它需要另外一種審美觀念(這也許就是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吧)去體驗、去表現。它似乎與吟風弄月、柳暗花明、閑情逸誌之類的情調毫無關系。因而畫西藏山水不得不背叛許多傳統觀念和傳統程式以及習慣性的束縛,不得不面對現實去解決迎面而來的新問題,去耕耘新意境,去創造新技法。

西藏,陽光充足,空氣稀薄,隨之而來的是光影強烈、色彩鮮明。阿裏的沙丘、紅黃色的土林,高原湖泊濃艷的碧綠、湛藍,五彩紛呈的天空和雲層……都給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出了難題。色彩,幾乎把墨的用武之地擠到了最低點。面對這些活生生的現實,畫家回避?以不變應萬變,用原有的、自己嫻熟的技法去硬套西藏山水?不行。當然要就事論事,當然要忠實於生活。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而不去闖人為的"禁區"。

20世紀初的「西畫東漸」主要表現為以海外留學生為代表,在西方文化大規模移植至中國環境下,引進和傳播油畫教育與現代畫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美術教育采用蘇聯模式,偏重現實主義,講求藝術社會教化功能,批判西方現代藝術流派。研究和發展油畫,不僅有創新問題,還有"振興"和"繼承"的責任。不能因為用重色,強調了光影,畫了天地水色就說是向西畫靠攏。

對於自然規律的基本認識,應是全人類的,東西方應是共通的。比如音律、和弦、透視等等。我們不能把科學地認識和反映大自然的權利讓給西方人和西畫獨占(其實中國傳統的美術理論和實踐早已有所闡述)。何況中國繪畫自身還在發展。至於怎麽發展,向細、向粗、抽象、具象、理性、感性?……都不會依人們的主觀意誌所決定。

我們用不著擔心自己的作品會"西化",不會的。我們的中國意識、東方意識和審美情趣是根深蒂固的。我們完全可以大膽地、"不擇手段"地去開拓油畫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