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春天,我被文字之雨打濕

2024-03-02國風

幾年前的初春時節,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電視螢幕真人秀喧囂折騰之後,一股清流隨著早春的腳步走進我們的視野與生活,它就是依托文字而生發的、以【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為代表的語言文化類綜藝節目,不但獲得高收視,且相應贏得觀眾好的口碑。的確,它就猶如一場春雨,不,一場淅淅瀝瀝的文字之雨將我打濕,我觀看時不時被這些文字所感染,從而淚如雨下。

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它雖是從英國電視節目【見字如晤】引進,卻煥然一新,全然中國氣派、中國風格,杜工部說:「家書抵萬金」。它以家書的文化形態囊括從古到今一些有代表性的書信,演員扮演寫信人讀信,如身臨其境,洞穿時間隧道,屏開歷史的沈霾,讓聽者回到寫信人斯時斯地斯境斯情,感同身受,從而直逼人心,讓人多有動容。

【朗讀者】不一味讓職業從藝者朗讀,而讓一些非職業藝人,也就是生活中平凡的人參與朗讀,除卻表演與煽情成分,一下拉近觀眾距離,讓每一個聽者都可以像朗讀者一樣介入其中。當然,嘉賓的入場、對談,以及場景的切換太過隆重、華麗,也時時提醒觀眾這是一場表演,自然觀眾心裏無形中也就不自覺進入「被」表演朗讀的狀態。這的確是【朗讀者】有意追求場景宏大的不意之失。

【見字如面】場景很樸素,像一個小小半環型劇場,又似某學校的階梯教室,因而便與觀眾少了隔膜與疏離。況且,家書均為私密的內容,一般不公開的,尤其情書,觀眾人人都有窺私欲,那些沒公開發表的,就更容易吊起觀眾胃口了。加之場外嘉賓對所讀家書的解讀,尤其對歷史與特定歷史階段或時刻的家書,比如絕命書、告別書等的解讀、闡釋,讓觀眾更容易走進寫信者的內心,更容易獲得一份理解,一份感動。

此外,【見字如面】對家書內容的選擇也很寬泛,名人家書的居多在所難免,這樣一來,在內容的趣味上劍走偏鋒,像魯迅的情書,徐誌摩的情書,柳宗元的諷刺信,蔡琴致前夫的信等等,編導是動足了腦筋,也做足了功課的。的確,想從魯迅的【兩地書】讀出熱戀的如火如荼是萬難的,情聖徐誌摩的情書如火山噴發,雖不在意外,卻也聽得人熱血噴張,情難自己,蔡琴致信前夫導演楊德昌一句「你怎麽可以就走了呢!」讓人頓時淚奔。一些無名者的信函要麽幽默、諧趣,要麽平靜走心,也給人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唯一遺憾,以電視之長,在讀信者讀的同時,所讀信件的內容可用書法的形式投影到背景螢幕上,這樣可以更增加信件的文化內涵與文字之美。

書信是再古老不過的傳統形式,當今留存的一件最古老的書法【平復帖】,就是一封信件。王羲之的【十七帖】也都是私人信件,包括第二行書的【祭侄稿】,說到底是顏真卿在內心寫給侄兒的一封信。信件,過往稱稿本,無疑是書法最多、也是最好的承載形式。因信函的形式而保留下的書法遺產難以計數。

【平復帖】

【十七帖】局部

可以說,信件部份還原了中國書法史的內容。【鄧散木講書法】「開篇詞」中寫道:「寂寂素然,朗朗玉振都在閱讀的美好裏。一抹青山,幾點桃紅,流水泛著暖,草廬裏煎著新鮮的葉子,清茗味伴著竹林薄煙。讀書的人在檐下合上書卷,透過江南,念著塞北歸信。曲苑風荷,松蔭疊碧,紅鯉潛得深深,浮萍隨著水韻,涼薰過後,唐詩也懶得動。知了一聲入雲,山更幽,人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