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能和【唐璜】比肩的名著,這世上確實不多」 | 巴朗逝世200周年

2024-04-25國風

今天,是詩人巴朗逝世兩百周年紀念日。


作為英國十九世紀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歌,包括代表作【唐璜】【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等。當【唐璜】在二十世紀初被引介到中國時,曾在國內引發了一系列文壇震蕩。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王佐良先生為【唐璜】所作譯本序,以及【唐璜】【巴朗詩選】的節選片段,一起重讀巴朗,感受其詩歌經久不衰、蓬勃激昂的生命力。

本文選自人文社網格本版【唐璜】 譯本序

巴朗(1788—1824)寫【唐璜】,是一八一八至一八二三年間的事。這時他已移居意大利,年齡雖剛過三十,在人生經驗和藝術修養上卻都已臻成熟之境。


所謂人生經驗,主要是指兩點:第一,他在英國國內曾以一個有詩名的青年貴族身份成為名公貴婦們的座上客,在時髦社會上大紅了一氣,但後來因離經叛道的言行和私生活上的問題又反而大受攻擊,他於是憤然離國去意;第二,他在意大利參加了燒炭黨人的地下抗奧活動。這樣,他對英國上層社會的炎涼世態和歐洲大陸的民族解放運動都有了親身體會。


所謂藝術,是指他已從初期的抒情詩、故事詩、紀遊詩、詩劇進到諷刺詩,風格也從絢爛歸於平易,能夠寫得得心應手了。


換言之,在人生經驗和藝術修養兩方面,巴朗已經為寫【唐璜】準備了條件。


人文社網格本版【唐璜】

查良錚 譯


【唐璜】不好寫,因為這是一個歐洲中世紀舊傳說,傳說中的唐璜其人是一個專門玩弄婦女的登徒子,而且已經由莫裏哀和莫札特寫進過喜劇和歌劇,要把他寫得風流放蕩不難,要把他寫得有點不同或有點意義卻不易。


那麽,巴朗筆下的唐璜又是什麽樣子?


他寫他是一個熱血青年,心地善良,雖然也落進過情網並參加過戰爭,卻有正義感,憐憫弱小,例如在伊斯邁戰役裏從哥薩克騎兵的刀下救出了小姑娘萊拉。


他又寫他充滿了青年人的天真和好奇心,觀察力特別敏銳,這樣就可以透過他的眼睛把歐洲的現實盡量收了進來。為此巴朗還把唐璜的活動年代從中世紀拉到十八世紀,否則也就談不上參加俄土之間的伊斯邁戰役了。


這樣就使得唐璜從登徒子變成了英雄。這是巴朗的一大創新。


而這樣做,又把故事的內容充實了。【唐璜】吸引人之處首先在於它是一個極有趣的故事,從唐璜受少婦朱麗亞勾引、被她的伯爵丈夫帶人舉著火把搜查她的臥室開始——這是一個絕妙的輕歌劇場面——跟著來了一連串動人的情節,諸如海行遇險,在希臘島上與海黛戀愛,被賣為奴而混入土耳其蘇丹後宮,參加伊斯邁戰役,受俄國女皇寵幸以及被派為使節去英,抵英後的各種奇遇,等等,都會教人讀得入迷,放不下書來。 世界名著之中,內容生動、戲劇化能同【唐璜】相比的,確實不多。


然而【唐璜】又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讀者會註意到作者一邊講故事,一邊發議論。 他始終在場,好像此書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唐璜,一個是巴朗自己,而且兩者形成對照,一個天真,一個世故,一個行動,一個旁觀而冷言冷語。 他的議論把十九世紀的歐洲現實拉了進來,例如他這樣評說滑鐵盧戰役的獲勝者、英國軍閥威靈頓:

你「傑出的劊子手呵,」——但別吃驚,

這是莎翁的話,用得恰如其分,

戰爭本來就是砍頭和割氣管,

除非它的事業有正義來批準。

假如你確曾演過仁德的角色,

世人而非世人的主子將會評定;

我倒很想知道誰能從滑鐵盧

得到好處,除了你和你的恩主?

(第九章第四節)

這是巴朗有意插進的一段話。他寫此詩的目的之一是諷刺,尤其是諷刺他所處的十九世紀社會,因此借題發揮,除了這裏罵威靈頓,還在別處罵英國國王、眾多大臣和無行文人,罵得不夠還常宣告人民革命之必然到來。

有的時候, 他也談書論藝, 回憶過去(如自豪於曾經泅渡海峽——見第二章第一○五節),瞻望將來(如預言有一天人會坐飛船登上月球——見第十章第二節), 既有有趣的話題, 又有機智、鋒利的言詞,構成了全詩另一種吸引人的內容。


所以我們可以說,此詩有一種歷史的層積:中世紀、十八、十九世紀集合於此,再加有兩個主人公出沒於詩行之間。它一點兒不單薄,這又是它勝過一般故事詩的地方。


人文社網格本版【巴朗詩選】


能夠做到這點,巴朗在技巧上得力於兩個因素。


一個是常在的因素,即他對於口語英文的絕對掌握。 他寫詩以十八世紀的蒲柏為師,而蒲柏就善於用一種幹凈、機智的口語入詩。


一個是他到意大利後才獲得的本領,即學到了如何運用意大利八行體(ottawa rima) 。這詩體經過意大利詩人普爾其、勃尼等人的運用,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即能夠適應口語風格,做到莊諧並陳,伸縮自如。它的腳韻安排是ab ab ab cc,最後二行可以用來小結或轉接。巴朗對它進行了一點改造,即把意大利原型的每行八音節延長為更適合英語詩的十個音節,但保留了它的韻律,特別是在最後互韻的兩行上下功夫,使它們能起到所謂「倒頂點」的作用,即到詩段之末,突然出現一個倒筆,把前面六行所說的一下勾銷,取得特殊的諷刺效果。關於威靈頓的另一段之末就有這樣的倒筆:

「各族的救星」呀,——其實遠未得救,

「歐洲的解放者」呀,——使她更不自由。


(第九章第五節)

這種否定迅如閃電,效果特別明顯,就是因為運用了倒筆。

另一例如:

帝王支配萬物,但不能變其性,

而皺紋,該死的民主黨,絕不奉承。


(第十章第二十四節)

則是更多地帶有冷嘲味道,意味也更雋永了。


這些評論是有趣的,但巴朗又註意使它們不喧賓奪主。 它們畢竟是故事的附庸,而故事一直在進行著。巴朗雖未最後完成這部巨著,但巨著的總結構已經清楚。其中的主線之一是唐璜的兩次旅行,一次自西向東,從西班牙到俄國,一次自東到西,自俄國到英國。這兩次旅行使他接觸到歐洲廣大地區的山川、城堡、人物、事件,更使得本詩內容五彩繽紛。我們讀著本詩,享受到既讀故事又讀遊記的樂趣,而巴朗早是紀遊的能手,這已有四冊【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為證,無須我們多說了。


這一切使得【唐璜】的內容異常豐富,但還要加上另外一點,即彌漫全書的浪漫氣氛。 唐璜畢竟還是一個浪漫青年,他同海黛的戀愛是浪漫的,他的兩次旅行是浪漫的,等到他到了英國,我們又看到了他的浪漫氣質是怎樣地同世故、虛偽的英國社會不調和。巴朗的筆不論怎樣諷刺,總是滿載著浪漫情思的,寫景則縱情歌唱:

黃昏的美妙時光呵! 在拉瓦那

那為松林蔭蔽的寂靜的岸沿,

參天的古木常青⋯⋯


(第三章第一○五節)

寫人則一往情深:

每人就是對方的鏡子,誰看誰

都是眼裏亮晶晶地閃著歡樂:

他們知道,這寶石一般的閃光

無非是他們眼底深情的反映。


(第四章第十三節)

無須多引了, 親愛的讀者,讀吧,這部諷刺史詩裏有一個現實的歐洲,又有一個浪漫的想象世界。


王佐良

一九九二年八月


【唐璜】第一章 節選

查良錚 譯


一五八


話說完了,她在枕頭上轉個身,

臉色蒼白,黑眼珠含淚閃著光,

好似陰雨的天空裏發出電閃;

她的長發波浪般流過了臉龐,

有如面紗;黑色的發卷雖有意、

卻無法掩遮住那滑膩的肩膀,

一片白雪突現出來;她唇兒半張,

呵,她的心跳比她的呼吸更響。


一五九


唐·阿爾方索迷惘地站在那兒,

安東尼亞在亂屋子裏來回奔走,

除了律師,個個都是垂頭喪氣,

而他,像阿卡蒂斯,最忠於職守,

只要有爭執,不管是出於何故,

他相信必然要由法律來論處。


一六〇


他細瞇著小眼睛,探著扁鼻子,

跟蹤著安東尼亞的來來去去,

仿佛他還有一大堆疑團未消;

對別人的名譽他從來不顧惜,

只要是能成訟,或把官司打贏,

他可不管你是否年輕和美麗;

他從不相信「不」字,除非這否定

能得到合格的偽證人的證明。


一六一


唐·阿爾方索沮喪地站在那兒,

老實說,他真是露出一副蠢相,

他把五百個角落都搜尋到了,

又已對年輕的妻子如此猖狂,

結果一無所獲,除了一些內疚,

更加以他太太使出全副力量

在過去半小時內,又快又重又密,

罵得他淋漓盡致,真像一陣雷雨。


一六二


起初他勉強找了幾句話解釋,

但得到的回答只是眼淚,啜泣,

和歇斯底裏的征候:它的前奏

不外抽筋呵,陣痛呵,噎氣或昏迷,

以及其他:那要看患者的選擇;

阿爾方索看著她,就想起約伯妻,

同時腦中又浮現出她那些親屬,

於是決定要耐心地再讓一步。

【青銅世紀】節選


選自【巴朗詩選】

查良錚 譯


1

呵,好景不再!——一切逝去的時代都好,

這時代如果肯逝去,也將為人稱道;

偉業過去有,現在有,將來更會有,

只要渺小的人憑意願努力以求:

請看前面是一片更廣闊的新天地,

專供有誌者在青天下耍弄心機。

我不知道天使看見了是否要流淚,

但人間已流夠了——只落得更受罪!


2

無論好,無論壞,萬事破滅如泡沫。

請想想在你幼年的時代吧,讀者!

當時庇特多麽威風,他就是一切,

至少對政敵如此,他從不聽勸誡。

我們曾看到精神界的兩大巨靈,

像阿索斯和艾達兩座巍峨高峰

隔海對峙,呵,是被雄辯之海隔開,

那言辭的波濤是多麽洶湧澎湃!

就像在希臘和扶裏吉亞兩岸之間

愛琴海的深淵掀起咆哮的狂瀾。

但而今呢,這兩個對手都安在?

只有幾英尺沈郁的泥土把他們隔開。

呵,墳墓!你肅靜,有力,使一切沈默,

你是一個從不起浪的寂滅之波

淹沒了世界。——噫,「塵土復歸於塵土」,

這故事雖古老,卻還沒有人吐露;

時間無法減弱它的恐怖,而蛆蟲

還是在墓下,在寒冷的穴中蠕動,

無論陵墓多優雅,下面總歸一樣,

屍灰甕可以塗彩,但屍灰不再閃光;

盡管克柳巴的木乃伊被迎來三島,

安東尼也曾為它把帝國放棄了;

盡管亞歷山大之墓已成為名勝,

在他不曾征服、從未聽聞的國土中——

唉,他曾為沒有世界可征服而流淚,

這狂人的願望多癡!他徒然傷悲:

半個世界不知他為誰,也許只聽說

他的生死和淒涼,而希臘,他的祖國,

卻已在敵人的鐵蹄下沈淪、破碎。

唉,他曾為沒有世界可征服而流淚!

想想他,從不知有地球,卻已決心

不能饒過它,並為此而日夜不寧!

豈料還有熙攘的三島,遠在北國

留存他的屍甕,——而未聞他的王座。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 | 喬治·哥頓·巴朗——滿腔熱忱的英雄詩人


巴朗:善不只是說話,幸福並不只是夢想

稿件初審:周 貝 張 瑤

稿件復審:張 一

稿件終審:王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