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書法家王惠松的成長很勵誌,原來是「柳公權」讓他的字端莊而遒勁

2024-04-13國風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位書法大家——王惠松先生。之所以想分享他的書法,是因為我偶然在網上看到了一封他寫給書法家柳長忠先生的信件。 那字跡,端莊大方,遒勁俊秀,一眼望去,便覺與眾不同,有一種「濃眉大眼」的感覺 。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字背後,定有深厚的傳統書法底蘊。

王惠松先生致柳長忠的信劄

為了探尋這背後的故事,我對王惠松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當我讀到他的成長故事時,心中的疑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來,他的成就並非偶然,而是歷經磨礪、堅持不懈的結果。

在上世紀60、70年代,王惠松先生因家庭變故,初中畢業後便當了木匠,四處攬活。盡管工作繁重,但他對書法的熱愛從未減退。然而,那時他既無閑錢買字帖,也買不到更多的字帖。 幸運的是,他在縣城買到了兩本古字帖——【玄秘塔】和【多寶塔】 。從此,他便天天就著這兩本字帖不斷地臨摹,前後共有上百遍。

這種看似簡單卻極其考驗毅力的練習方式,反倒成就了王惠松先生的書法。他的字, 在柳公權的「影響」下,遒勁大方、骨力滿滿,端莊耐品 ,他的書法基礎也因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惠松先生

1979年,王惠松先生回到南京,如魚得水。他的硬筆書法頻頻獲獎,成為了獲獎的「專業戶」。更令人欽佩的是,南京市幾十萬小學生使用的語文課文同步習字冊,竟然出自他之手。這足以證明他在書法領域的造詣之深。

王惠松90年代出版的字帖

有些人,字帖買了一本又一本,今天臨摹這個,明天又換那個,看似涉獵廣泛,實則效果不佳。他們的字,始終難以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然而,有些人卻因為條件所限,只能專攻一兩本字帖。他們不斷地臨寫,反復琢磨,反倒成了書法大家。王惠松先生便是這樣的例子。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王惠松先生有條件遍臨古代名帖,他還會像當初那樣死守一兩本帖不放嗎?還會取得後來的成就嗎?我想,大概率是不會的。 正是因為環境的限制,他才得以專心致誌地鉆研那兩本字帖,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有時候, 限制和困境並非壞事。它們反而能激發我們的潛力,促使我們更加專註於自己的目標 。正如王惠松先生那樣,盡管條件有限,但他卻憑借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成為了書法界的一顆璀璨明星。

當我們面臨困境時,不要輕易放棄。也許,正是這些困境,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而當我們最終克服困境、取得成功時,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將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喜歡王惠松先生的書法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