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脱口秀大年,人们消费的是什么?

2024-10-14综艺

脱口秀大年,人们消费的是什么?

脱口秀大年,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从【喜剧之王单口季】看情绪经济

一. 笑中带泪的共鸣:脱口秀舞台上的众生相

于祥宇,一个顶着中山大学光环的哲学系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碰壁,只能在脱口秀舞台上,以自嘲的方式,将求职的卑微、加班的无奈、offer被撕毁的愤怒,统统倾诉出来。一句「我可以加班!」,引来弹幕一片「笑着笑着哭了出来」。这不是段子,是无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披着婚纱的小鹿,吐槽备婚的辛酸,新郎的「事不关己」,戳中了多少女性观众的心? 一句「凭什么婚礼只是女孩子的幻想」,引发了多少共鸣?这不仅仅是婚恋话题,更是对社会固有观念的挑战。

阎鹤祥,脱下「德云太子妃」的标签,以「德云type-C」的开放姿态,拥抱喜剧的融合与创新。他用「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表达着对相声未来的期许,也引发了大众对传统艺术如何传承的思考。

这些爆款段子,都出自爱奇艺的【喜剧之王单口季】,也正是这档节目,将2024年的脱口秀推向了新的高潮。

二. 情绪的出口与消费的逻辑:时代焦虑的解药?

这些看似轻松的段子背后,隐藏着什么?是就业焦虑、婚恋压力、身份认同的迷茫,是时代洪流裹挟下个体的无力感。脱口秀,恰好提供了情绪的出口,让人们在笑声中释放压力,在共鸣中找到慰藉。

而这种情绪的消费,也成为了新的商业逻辑。京都念慈菴的巧妙植入,庞博那句「有了京都念慈菴,轻舟已过万重山」,广告与内容的完美融合,正是对这一逻辑的印证。「钱难挣」的时代,观众对商业化更加理解,甚至乐见其成,只要内容足够好。

三. 营销的进化与内容的共谋:一场双向奔赴

营销的困境是什么?预算缩减、好内容难求、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脱口秀,以其天然的情绪属性和优质的创作者群体,成为了营销的新战场。

爱奇艺高管提出的「情绪、场景、全域」三大关键词,以及「创作共谋时代」的概念,正揭示了营销的未来方向。精准的用户洞察、优质的内容创作、与消费者深度互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喜单】中,对家庭观念、婚姻观念、职场观念的解构,正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也是其屡上热搜的原因所在。而刘仁铖和南瓜的故事,则更进一步,实现了「正向解构+逆向建构」,不仅让人觉得「你懂我」,更让人感受到「你给我力量」。

刘仁铖讲述父亲骑着三轮车支持他追梦的故事,是对普通奋斗者的赞歌,是对父爱的深情诠释。 南瓜则用黑色幽默,将唢呐匠人的职业和外卖骑手的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小人物的乐观与坚韧。

这些故事,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也吸引了品牌方的关注,两位选手都获得了广告的追投。 这再次证明,市场是最敏锐的,好的内容永远有价值。

四. 脱口秀的未来与平台的力量:从破圈到出圈

中国脱口秀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这种艺术形式,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线上综艺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和场景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脱口秀,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个别作品的破圈,到整个行业的出圈,需要线上线下共同努力。 精良的综艺制作、碎片化的内容传播、平台的大数据支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更精准的用户洞察和更专业的制作团队,也为脱口秀的商业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 一些思考与讨论

脱口秀的火爆是昙花一现,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情绪经济的背后,是真正的需求,还是被制造出来的焦虑?

品牌与内容的融合,如何才能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内容的纯粹性?

脱口秀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你对脱口秀、对情绪经济、对内容营销的更多思考。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