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北京海淀的学生到底有多牛?

2024-02-05综艺

此前有一条视频,是个综艺节目的剪辑——

一个面容稚嫩的小孩做客串嘉宾,对着一堆搞设计的名校毕业生甚至包括硕士的建筑设计方案点评。不仅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而且懂UI和建模并提出实际的建议。

建筑类名词信手拈来,什么二级分类、光辉城市建模,图片渲染、路径跟踪,还有TOC用户思维…

一群参赛选手目瞪口呆,这怕不是人类满级小孩吧?李雪琴甚至脱口而出:让10后来上班吧!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求职节目,十来个00后参赛选手各个实力可都不容小觑。

从伦敦大学学院到清华、同济、哈工大都是金光闪闪的学历,为了争夺北京建筑院的实习工作,人人都使出了自己看家的本领,结果遇到了10后小学生,被犀利点评…

不仅如此,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孩还是高情商「端水大师」,总结哥哥姐姐们的作品,说没有优劣各有特色,只是设计的出发点不一样。

而且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感觉特别真诚流畅,就好像事实原本就是那样,丝毫没有「刻意造作」的油腻感。

之前节目里有个清华研一的小哥,从面试到合作各种拧巴,几百个网友排队去微博吐槽他低情商。不仅被提前淘汰,心态还崩掉…

小付同学的表现让屏幕内外的人彻底惊了:这就是现在10后的小学生?

面对围观的小付同学也淡然自若:之所以会用到建模软件,是因为学校做项目的时候,自己选的方向就是对北京市内传统四合院进行改造…

网友纷纷表示,自己长这么大,连四合院都没有去过。

于是这所能改造四合院的学校被扒了出来,中学部位列海淀六小强。小升初面向海淀全区只招50人(不含对口和派位),花钱都没用,只接受综素成绩排名。意思就是说,语数英门门过硬,还要有市三好、各类竞赛傍身。

去年一部纪录片讲学校里的情况,高中作业是写物理化学的论文,而我们这些人读书的时候,大学毕业才写论文,很多人一辈子就写过那一篇…

有人表示,小付的优秀在海淀也就普通水平。爹妈都是优秀的建筑师,每天耳濡目染也都会了,培养个兴趣特长只算没瞎了家长的资源优势。

还有人觉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外甥女的爹妈都是外科医生,她8岁开始一边吃饭一边翻解剖图鉴,交流头头是道。然而最后没有当医生,只是成了普通人…

是。

未来的事儿不好说,被鸡出来的娃泯然众生的故事,这两年我们看了太多。人生再彪悍,你也逃逸不出这个地球去。几年前朋友报名了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思想斗争了半天决心豁出一切,最后被拒了…优秀的竞争者太多。

但我还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现在小孩越来越聪明了。这波后浪会把前浪轻轻松地拍死在沙滩上。

弟弟6岁跟我讨论的问题是:爸妈爱我还是爱工作?蓝色天空是真实的颜色还是我们以为的颜色?人为什么要赚钱?自己以后养小孩吗?

有人说这有什么嘛?10后的优秀不过是打了个信息差。

但是你要知道,信息差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的小孩小学已经写代码玩转电脑、思考人生,从古生物到人工智能都如数家珍,懂的比大部分成人还多。

建筑也一样。

欧美的很多幼儿园,中小学都开设了建筑课程。芬兰基础教育标配3000小时的建筑课,德国政府不仅强调了儿童建筑教育的重要性,还在2006年将建筑学列入小学课程。

同一个领域大学资源反而非常有限,名校00后如果不热衷自己所学专业孜孜不倦,真不会比刻意「熏陶」出兴趣的小学生懂得更多。

不过,如今家长一个比一个强悍,10后想出类拔萃只有资源也是不够的。

这两天家长群里疯传一份申请海淀六小强失败简历——

这份简历去年就有了。可怜的小孩,每年小升初都要被拿出来在帝都的家长群里刷一遍。

今年有个据知情人说,这是自己西城实验二小的学妹,最后去了不太好的初中。

这里必须提一下「实验二小」,站在帝都顶端的小学,史家都要排后。因为它不仅位全北京最强学区西城,升学对口校是八中、四中、三帆中学。

随便拿出一个,升学都能横扫。东城比不过,海淀没这么集中火力。

幼升小的朋友问我,这样都进不了好的学校吗?

我说,是。

就拿她读学校的学校来说,几乎人人履历都这样,不是一堆艺术特长,就是参加各种竞赛,要么就是从小公益支教…

而这份简历只是看着唬人,项目列表很丰富,但仔细研究一下没什么硬通货。

六年级才考美国数学大联盟,应该是理科很一般无优势,小升初需要数学成绩单所以临时抱佛脚。绕开国内证书说明实力有限,而AMC的8%水平相当于奥数没有基础。

五年级小托865、B2,英文也就是平均水平,按部就班的学习没什么值得说的。需要说明的一点,英文成绩就算再好,没有数学成绩简历也相当于白交。

因为英文拼时间不拼智商,只要够刻苦耗得起时间,基本都不会太差。

数学英文之外其他的都是边角料,如果不是申专业的音乐附中,那声乐、钢琴还可以提,不然对结果都没「决定性影响」。赫赫有名的杨团领唱也没用,还只是个预备队…

别人是成绩爆表,拿音乐辅助;这份简历拿音乐主申请,其他方面应该不太行。所以这份简历注定不可能成功。

但我们从这份简历上,能看到这届小学生的家长是有多么的努力!

每当提到北京海淀,大家总是和 「鸡娃天花板」 联系起来。

因为前有5岁孩子1500词汇量在美国可以,但是在海淀不行,后有谷爱凌每到暑假远赴海淀补习课业。

不知从何时起, 海淀已经成为鸡娃和高学术标准的代名词。历来海淀区学生「卷」的程度,甚至连大学生都自愧不如。

那么,北京海淀区的学生到底有多牛呢?

01

一场街头采访

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天花板

最近有一个街头访问在留学圈特别火,一名博主随机对海淀上学的中小学生们进行的随机街头采访。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海淀的孩子很优秀,但是却不知道竟然优秀到如此程度!

海淀学生在起跑线上

「抢先一步」

有的同学基本每吃都是年级第一,每科的成绩也是第一, 不仅英语好,德语法语也好,各种等级都有考。

有的初中孩子,在别人还在备考中考的时候, 早早就刷过了高考的真题。

有的孩子走国际路线, 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把雅思考到了8分。

有的孩子小学学完了初中的课程, 初一开始接触高等数学。

有的孩子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下课的时间在做题,做操的时间背单词,就连在爸爸妈妈接送上学放学的车上都在看书。

海淀学生的拓宽眼界

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当记者问到,你出过国吗? 海淀学生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

有同学说自己出过国但不太多,泰国、美国、日本...因为数量实在太多了, 有发达国家也有不发达国家,主打就是一个长见识!

有的同学每到寒暑假必然会进行一次出国旅行, 在前几年疫情回不来的时候,干脆就在美国读书。

虽然出国的年龄比较小, 但是他依然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也让他们对不过的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海淀学生的标配

十八般武艺

当记者问这些孩子都上过什么样的兴趣班?同学们如数家珍,真的数都数不完...

有的孩子说自己喜欢跆拳道,从小学开始练习, 现在蓝红带都已经考完了。

有孩子喜欢英语,课里课外都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英语,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竞赛, 曾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阅读之星大赛的前十名。

有孩子已经在学习编程,等级考试已经过了4级,而且还能 熟练使用麻省理工大学开发的图形编程工具。

还有孩子已经学习冰球7年多了,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千多场比赛。 他们队还拿到了北京市冰球联赛的冠军,而他是最佳门将。

02

海淀学生英语水平5分

是凡尔赛还是谦逊

从上面的街头访问可以看到,海淀区的孩子非常努力又非常优秀, 但是他们的优秀绝不仅仅是指这些外在的表现!

前两年有一个非常火的视频,一位外国博主Spencer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门口进行了采访。

在开始采访之前, 他就已经对人大附中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充满了期待,毕竟这是全北京最好的高中!

于是他随机找到一位名叫Natalie,在听到Spencer问她「Can you speak English?」的时候 热情地做出了回应,有问有答毫不怯场。

当Spencer问她会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打多少分的时候,Natalie回答5分(10分满分)。

接受采访的第二位女生表现得更加自信,她为自己打分6-7分。

不过,Spencer还是觉得大家都太过谦虚, 他认为只要能听明白他在说什么,得分就不应该是5分、6分或者7分。

终于采访到了一位叫Michael的男生,他一开口就是堪比native speaker的口音,并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not same as native speaker, but close.」

但是他仅仅给自己打了5分,Spencer忍不住发问: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给自己打五分?你明明比五分要高!

是在凡尔赛?还是不自信?

Michael对此解释说,「No, self evaluation is very essential of us and we cannot over appreciate our English skills.」

可见,优秀的人是从骨子里体现出来的,这些海淀牛娃, 不仅自身成绩就很好,而且还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然自己沦为书呆子。

最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对自我有着清醒的认知和严格的自我评价,他们自知优秀,但又不止步与目前的成绩。

身处于海淀区这样竞争强度大的环境,让他们看到优秀的同龄人是如何学习的,所以他们反而变得更加谦逊,不盲目自傲。

03

为什么北京海淀区

「盛产牛娃」

和中国其他省市相比,北京海淀可以说是牛娃聚集之地,这句话并不夸张。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 为什么牛娃总是来自北京海淀呢?是因为这个地方出生的孩子天生就智商高吗?

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海淀家长对学习认知高

因为北京很多好的大学基本都在海淀区,比如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北航、北理等,这些学生会倾向于留在海淀工作和生活。

这些能够在北京海淀扎下根的家长, 很多都是考一代,他们一定都是享受过教育带来的红利。

所以他们重视教育,也非常深刻地知道 教育对于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他们拥有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其他鸡娃家长进入海淀区

近些年我们都有发现,很多其他城区的家长都开始涌进了海淀,不仅有北京市其他区的,甚至还有其他省市的。

海淀区的学习氛围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这就是为什么谷爱凌在美国依然要抽时间回到海淀补习。

越来越多鸡娃家长进入海淀,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北京牛娃都在海淀这样的场景。

海淀师资、教育质量逆天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北京海淀聚集了全中国最好的大学, 而且附属中小学的师资、教育质量在全国数一数二。

海淀区学校积淀深厚,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好的中学更容易吸引到好的老师,而且海淀区名校林立,想要招到名校毕业的高质量老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因此, 海淀区就形成了一种教育上的「虹吸效应」,名校吸引人才,人才反哺名校。

从根本上来看,强的不仅仅是海淀的孩子,而是从环境到认知,从家长到社会的全力托举。

(来源:Miki粥、小途留学 微信公众号。感谢原作者,仅用于知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