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别因无聊的「C位」口水战,忽略【上春山】的文化价值

2024-02-15综艺

□王嘉权(黑龙江大学)

近日,2024央视春晚歌唱节目【上春山】频繁登上热搜,白敬亭、魏大勋、魏晨三位表演者的走位是否正确,引起网民广泛热议。(2月14日【新闻晨报】)

在娱乐圈内,「C位」一直是一个广泛争议的话题,在红毯走秀亦或是发布会上,谁站「C位」令各路明星饱受议论。在这一事件中,令当事人陷入舆论漩涡的,无非是在春晚的舞台上到底有没有「故意博眼球」,随着各种自称「知情网友」不断深入爆料,令这一事件广泛发酵甚至引起骂战。可问题在于,争出个谁是谁非对公众意义何在?网民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当事人换装三套衣服,只知道主持人「高情商提问」,又有多少人知道「上春山」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中,巧妙化用了14首古诗词。一句「春」在古典诗词中有多少种意境,一首「上春山」承载着多少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心血,歌曲可以「火出圈」,歌曲背后的价值更不容忽视。

「诗词」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在诗词中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中始终都有古诗词的身影,近年来,针对古诗词的节目更是引得广泛关注,超过1.6亿人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唱诗班】豆瓣评分高达9.2分。古典诗词,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古诗在中国百姓的心中已经深深扎根,具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古诗词传播,却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古诗词在现实中往往缺乏传播的土壤,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中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古代文人以诗词歌赋为潮流,但在当今时代则不然,即使在学校的学习中也存在学习困境,由于古诗词与现有语言体系的陌生,让学习的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让孩子背古诗变成了让家长头疼的难题。但是诸如「上春山」这类文化作品,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古建芬老师通过将古诗词谱曲的形式,让很多小朋友对古诗词产生了兴趣,曾经让学生恐惧的612字的【琵琶行】,因为一首歌曲改编变成了不少学校午唱的歌曲,哼着旋律,背着古诗,让曾经对【琵琶行】敬而远之的学生也能熟记于心。改编歌曲让孩子们脱离了曾经的背诵难题,在音律中学习。

对【上春山】的讨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无聊的口水战上,「春山学」学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朗朗上口的歌曲也能很好的让民众了解并运用古诗词,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百姓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方式,去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焕发出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