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用热爱对抗死亡,在【十三邀】感受生命价值的延续

2024-08-20综艺

导读: 关注当下观众的「共时性」问题,看到延续生命的「N」种可能。

文|三木

「昨晚上的我,还在欣赏谭元元跳芭蕾舞的优美舞姿,今天中午的我,却已经在陈年喜的矿工人生中泪流满面,且心绪久久不平。」——这是深度纪实访谈节目【十三邀】第八季第三期播出后,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如许知远在节目中所说,这会是一次极大的触动。事实也的确如此,「后劲很大」成为大多数观众对这期节目的普遍评价。

7月17日,由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研制的深度纪实访谈节目【十三邀】第八季在腾讯视频播出。节目何以在迈入第八季之际,依然能一次次引人深思?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叹「能超越【十三邀】的,只有【十三邀】自己」时,这种震撼正牢牢抓住当下观众内心对于不安与焦虑的对抗,并且通过更加清晰、全面的视角,回应观众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渴望。

直面生活,

「找到延长生命的方式」

「我想我亲自去他们家试一试吧。但我一算呢,从我们县城到他们家大概路费来回至少也要十几块钱,我没有这个钱,就算了呗。」陈年喜回忆起年轻时也曾想靠文学吃饭,「如果去了,受这些人的影响,哪怕是在他门下打个杂,或许说不定也是个戏剧人生吧。」但最终因为掏不出十几块钱的车费,陈年喜错失了这个机会。在他看来,命运特别复杂,而人生确实是一个无以言说的东西。

或许他曾多次为「无以言说」的人生而泪流满面过,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所热爱的写作,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惧、不放弃,直面生活的痛苦。如陈年喜在他的诗集【炸裂志】的自序里所说:「凡语言都被语言过,凡思想都被思想过,没有人能超越自身和生活,超越经验与调式,虽然为了打破某些边界,我已用尽了全力。如果说还有些成集的意义,那就是它们所记录的生活与世界,与很多人的有所不同。」

「我的中年裁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陈年喜在【炸裂志】中这样写道。记录本身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陈年喜通过文学创作传递自己的意志,在创作中对抗命运的无常,用文字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也延长了那些应该被记得的人的生命,发人深省。

而在【十三邀8】里,同样发人深省的不止陈年喜。

首期是时隔5年,许知远再访许倬云。已过鲐背之年的许倬云,身体麻痹得越来越厉害,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依靠太太帮助完成,但他依旧能够很坦然地对许知远说,「我94岁了,随时要完蛋,我就觉得要赶时间。我该做的事情不耽搁,尽量做下去。」许倬云希望尽余年帮助年轻人「身心安顿」,所以这四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竭尽全力与年轻人对话,在B站讲课、参与节目录制……只为身处困顿的年轻人探寻身心安顿之所。

而当芭蕾舞蹈家谭元元谈到芭蕾舞者短暂的艺术生命时,谭元元认为舞蹈家的一生会有两次死亡,其中一次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但在她看来,创作就是消灭死,所以谭元元选择拥抱那个终归要落下的「大幕」,投身于幕后工作、开启通过创作再创新生的舞蹈之路。

或是找到自己的追求,或是不断创造自身的价值,来不断探索和表达对于死亡这一终极话题的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三位嘉宾不同的生活状态,但他们都用同样的「坦然」使得自己的生命获得某种意义的「延伸」。可以看到,在已播的三期节目里,虽然三位嘉宾在访谈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同一个话题——「死亡」,但节目的落点却丝毫没有死亡的沉寂萧瑟,而是从「死」,走进不同人的「由死而生」。

与其担忧未可知的终点,不如在暂可知的现在来记录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十三邀8】作为一档深度访谈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始终关注当下观众的「共时性」问题,节目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去感受、去思考,去不断「创造」新的自己。

展现韧性,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许知远问:「希望自己在历史留下痕迹吗?」陈年喜答道:「唯一能留下的就是文字痕迹。」曾经想着「人生还是要搏一搏」的陈年喜在确诊尘肺之后,一度心有不甘,但三年下来不甘变成了接受。「人生像梦一样,梦已经做到……」陈年喜稍有停顿后转向许知远说,「已经到五更了,天快亮了吧,梦快醒了。」

当夜幕降临,陈年喜与许知远并肩在深冬的河边散步,简单随意地探讨着「人生」的话题时,陈年喜因为尘肺而撕裂的声音,就像一把锈了的锤子,不停地在人心上敲啊敲啊敲。「这是【十三邀】八季以来最着地的一次记录。」相较以往访谈对象,【十三邀8】第三期的陈年喜显得有些普通,出身贫寒,因为生计而成为一名矿山爆破工;虽然写诗,但也算不上文学大家,并非家喻户晓;住在偏僻的山村,需要靠在网上卖字和售卖农产品维持生活……但正是通过展示这样一个大多数普通人生活的样貌,让我们看到了这季【十三邀】对现实的深刻感知与对美好的追寻。

18岁高中毕业开始写作,陈年喜用语言真实记录下自己和工友们的生命,记录下那个时代,「我写,是因为我有话想说,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而陈年喜这一写就断断续续写了三十年,「我始终觉得我还没有做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生活、这样一些命运。」

罐车不断向下,千米、万米,天光从小小一片变成一点,直到没有,「如果不是亲历,你一辈子也想象不出矿洞的模样」,回忆矿山的工作,陈年喜说「永远也说不完」。从1999年为生活所迫前往矿山一去16年,到因病失业后正式投入文学创作,节目通过陈年喜的口述,为我们展现了矿工群体的真实境遇,也从细节中透出平凡人生想要挣脱自身困境,努力往上走一点,所不得不面对的艰难,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各种努力。

就像陈年喜的儿子陈凯歌曾经选择了出门务工,但最后还是回到老家,和父亲一起售卖自产的香菇和天麻;陈年喜的妻子多年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里,想的是怎么把每一天过好,如果可以,希望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节目对这些「配角」的着墨,不仅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了陈年喜这个「宝藏诗人」,看到他坚持用笔触记录下自己与命运抗争的点点滴滴,了解他的作品,其实也成为展现「陈年喜们」生活状态的镜像。这一季的【十三邀】正在「撕」开一道口子,试图让更多人得以窥见那些被忽视的平民英雄的生命故事。

作为一部充满智识力量的深度纪实访谈节目,【十三邀8】中呈现的每一个访谈对象、每一个主体,都将思想和现实生活进行深度连接,正如网友说的,「有时带你抬头望天,感受世界的辽阔明亮;有时带你脚踏实地,感受周遭的环境与生命;有时会把你一巴掌按进土里,尝尝生活的泥泞与挣扎。」节目让观众通过节目感受到深入思考的真正力量,于时代喧嚣的缝隙,重又捕捉内心的敏感。

也正是在这样的「强链接」中,【十三邀】呈现出强烈的价值与意义,使其在一众「电子辣条」中成为人们的「精神主食」,展现【十三邀】IP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只要现实生活还在继续,人们就会一直追求智慧与真理,坚持反思与批判,坚定信念与理想……这既是生命的韧性,也是节目行至第八季依然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的韧性。

连接人心,持续为当代年轻人

找到指引人生的方向

在当今嘈杂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语言,去感受生活,充盈生命?又要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找到意义?

当许倬云面对许知远的提问,他的回答与其五年前在节目中的话再次做了呼应。他鼓励面对「惊涛骇浪」的年轻人,不要慌张、不要放弃,「最要紧的是扎实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情感都不要歪曲。同志相求,同声相应,能找到互相砥砺、互相切磋,终身的朋友,就一辈子交下去。你自己本身就是榜样,你就会吸引别人。」许倬云将这个心态比喻为「在天田里种植物」,而人就是宇宙间的一株植物,我们则要像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那样,将自己当作爱惜的植物来养。

可以看到,无论是再访许倬云,探寻人生的意义,还是对话陈年喜,展现平凡人的真实苦难,都让我们看到【十三邀】一直以来最为可贵的地方——【十三邀】尽数展现这些具有不同价值观与力量的人,捕捉他们丰富多样、闪闪发光的内在,也从中透视其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特殊的工作让陈年喜见过太多死亡,却没有让他却步,而那些敬畏生命和抗争命运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了更有价值的自己;谭元元在交谈中反复说「Never too late」,面对许知远的疑问,「我这个快50岁的白纸,是不是不行啊?」谭元元鼓励他「永远不算迟,永远都来得及,所有人皆可舞,只要您开心。」

这也是节目能够一次次「引人泪目」的原因,它在潜移默化中为当代无数没有本钱、无法安身立命的年轻人指引了方向,引导人们去理解和应对现实的困难与挑战,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更找到「由死而生」的动力、勇气和道路。就像许知远在向许倬云提问「年轻人如何在受限的情况下,不断创造新的自己」时,许倬云为年轻人指出的道路依旧在重申同一种精神:救自己,养育内在。

网友纷纷表示,「【十三邀】给我的冲击感太强烈了」「【十三邀】真的极大拓展了我的审美」「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与选择,愿我们都用力活着但依然保持内心的澄澈」……【十三邀】让我们在不同人的身上,看到「同样」的绽放,也在嘉宾的娓娓道来中,感受直击内心深处的震撼,这种震撼如同鞭子一样抽打在每一个人身上,从而帮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里沉下心来,去捕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正如许倬云在访谈中说许知远是一个穿针引线之人,【十三邀】又何尝不是一档「穿针引线」的节目,它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大大小小不同领域下的个人和时代故事,坚持用真实的记录,创造出时代的回响,并在产生回响的过程中,让属于每个人的「意义」自然生发。

而作为腾讯视频纪录片板块的「王牌内容」,行至第八季的【十三邀】让我们看到了内容创作的真正价值,不为一时的流量制造话题、追赶热点,而是沉下心做些真正值得反复咂摸的作品,在深度与广度中,为观众构建一个精神寄居之所。同样由腾讯视频出品,尤里卡工作室研制的【解释鸿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国内首部思想类纪录片,邀请了哲学教授陈嘉映与世界对话,这套片子在思想类纪录片领域树立起新的标杆。

智识思想类的内容无论是长视频平台、还是内容创作者,都是想触碰但未必都能够有胆量去触碰的领域。也正是由于腾讯视频与尤里卡工作室的胆量和勇气,即便无法让这些有深度的内容一定成为所有人「生活的解药」,但一定足够「解渴」。要知道,在这个越发内卷、高压、迷茫的现代社会,即便「回响」的时值长短无人知晓,我们仍可为拥有为之热泪的能力而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