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春晚节目编创金矿在群众的吐槽里

2024-02-29综艺

龙年春晚播出后,央视一如既往立刻晒出播放量和收视率等冲高多少多少,总台专家也在第一时间发声,盛赞这是一场创新的、具有时代感、科技感,同老百姓欢乐在一起的春晚,颇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

其实,春晚办得好与不好,应该群众说了算。如果只知孤芳自赏,不知从群众「吐槽」里挖金子,坚持问题导向,势必难以止住春晚水平逐年下滑的颓势,使春晚的生命力大打折扣。

事实是,老百姓并不买账,吐槽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认为春晚不能再这样办下去了,有些观点还呈现出近年少有的编创与受众的对立,直言春晚看不看无所谓,甚至认为应该取消。春晚距离老百姓的期待究竟有多远?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而春晚伴随民族传统文化应运而生,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说中国春运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那么中国春晚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收视率上,则可以说是能够问鼎全球的大型综艺晚会。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她已完全扎根于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并且正在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人民精神风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展现平台和演绎窗口,春晚有充分理由,非但不能弱化和取消,还应该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想方设法把她办得质量更好,更加成功。

平心而论,龙年春晚是一场凸显诸多亮点的春晚,最明显的成功之处是数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有了新的突破,气势恢宏的【山河诗长安】,实现了千年穿越,达成动画与实景的美好合成,再现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等艺术场景,大大提升了晚会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观众的科技感和时代感大为增强。首次将电影导演和拍摄手段融入节目创作,将非遗的展演和表现艺术化,丰富了春晚的综艺内容。除了数字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外,尤其是一反常态,对恒久不变的压轴金曲,春晚代表性曲目【难忘今宵】,大胆启用年轻的实力唱将,改用通俗唱法和流行元素进行演绎,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改革创新的初衷和探索精神是值得发扬的。

龙年春晚成功之处有目共睹,但是近年来,春晚整体质量水平逐年下滑,人民群众不满意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说春晚节目编创金矿在群众的吐槽里,下面几点建议是否能够说明问题,我们把他整理出来,与网友们共同来讨论,也希望与专家们共同来商榷。

一是龙年春晚缺少灵魂。「龙行龘龘,欣欣家园」的春晚主题过于宽泛和空灵,无法将整个晚会的节目串联和凝聚起来。笔者注意到,在节目编创上,整个晚会的结构是「」横」着走的,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魔术、街舞……遵循的是约定俗成的套路,难以打破内容形式的限制,导致上下缺乏内在联系,缺少创意,思想+艺术+技术难以用主题来统领,各行其是,只能由节目各自内容来表达。尤其是主持词的编创,功夫下在了选人用人上,而不是下在文案创作上,主持词只能起到转场效果,而不是主题思想的串联、凝聚和充分表达。群众一针见血的指出,春晚东拼西凑没有魂,难以办出高质量。其实一场有灵魂的春晚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引发共鸣。而春晚恰恰需要找回那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这需要春晚的主创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寻找那份深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只有这这样,春晚才能重新成为亿万观众的期待,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是春晚最大的焦点在音乐。音乐板块的创作,决定整个晚会的主基调。然而,龙年春晚恰恰在主基调上有失偏颇,落入俗套。

首先是音乐渲染过度。一味追求高亢激越的旋律和律动爆棚的效果,忽视抒情,缺乏美感。有网友调侃到,嗨歌嗨到脸部肌肉变形,跳舞跳到腿部肌肉抽筋。难道优美抒情的音乐就不能营造欢乐喜庆的气氛吗?我们也大可不必用「众口难调」来不屑观众的吐槽,想想冬奥和亚运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为何专家和群众都一致给予肯定,很少有观众吐槽呢?拼搏、奋斗、劳累了一年的老百姓,多么希望享受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既优美又抒情的精彩春晚啊!

毫无疑问,春晚完全需要喜庆热烈,但要渲染适度,才能真正达到喜庆热烈的效果,过度了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失去观看兴趣。

其次是春晚的民族文化特性,决定了民族音乐是主干,以民族唱法为主,以流行和美声唱法为辅,用优美抒情的作品诠释生活,触动情感,打破套路化的束缚,使主基调富有变化,整个春晚音乐舞台精彩纷呈,让群众有更多的惊喜,满足不同口味受众的需要。无法触动情感的音乐可以说是无病呻吟,同理,缺少画面感的音乐可以说是味同嚼蜡,观看这样的节目既浪费感情,又浪费宝贵时间。综观整个节目的编创,主干不突出,缺美少情不精彩,民歌创作被边缘化了,没有产生一首堪称精品,能够触动群众情感,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堪称较大的遗憾。

再次是在数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上,虽然是晚会的一大亮点,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春晚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应该遵循技术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有助于表现时代的进步,给社会和人民精神面貌以及生活内涵,带来的深刻变化,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遗憾的是,在大量的舞美设计上,出现了形式与内容脱节的现象,与内容不相干的数字图形背景和灯光秀,增添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感。例如新疆分会场,大气高贵的民族组舞,被植入一个狭小虚无的背景空间之中,如果利用数字技术将天山南北的大美风光有机融入节目的舞美设计当中,与节目内容和主题思想环环相扣,相互呼应,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

第三是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失于迷离。春晚首先是民族的春晚,需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在守正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元素,坚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信念,反对把民族文化同年轻受众的审美观对立起来,片面追求收视率。用具有深刻民族特色内涵的精彩节目,影响和吸引年轻受众,该坚守的一定要坚守,努力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龙年春晚创新【难忘今宵】压轴金曲演绎风格与形式的尝试,多多少少反映了民族文化自信心的迷离。再者,魔术作为西方文化的泊来品,在我国发展远不够普及和成熟,把小品级的魔术节目拿到其他晚会上表演无可厚非,像春晚这样国家级舞台完全可以舍弃。

第四是主创人员的编创水平和选才视角跟不上群众的审美需求。由于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人才涌入新媒体,原创精品层出不穷,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在一些失于偏颇的传统媒体面前,许多德艺双馨的网红被排斥被恶俗,即使群众千呼万唤,也难以走近春晚一步。毫不奇怪,当每场改革创新大潮奔涌而至的时候,都难免会泥沙俱下,这就要求春晚节目主创人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大浪淘沙,慧眼识珠,不被恶俗所误导,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深受群众欢迎的德艺双馨的网红,春晚的大舞台给他们一席之地,一定会顺民心,涨人气。

第五是群众对春晚舞台「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很反感,也值得加以关注。一些影视演员唱歌充其量不过是卡拉OK水平,也要担纲歌唱重任。群众呼吁让歌唱演员唱歌,让影视演员演小品……,正确发挥明星效应,春晚应多多发挥艺术家和专业团体作用,提高节目编创的含金量。

另外,语言类节目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许多观众把龙年尊为「发掘笑点年」,对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寄予很大希望,呼吁相声小品给予观众应有的「正能量的欢乐」,希望「让我们笑出声音来」,结果却大失所望。想起六七十年代相声大师马季的代表作【友谊颂】,以诙谐幽默的相声语言,讲述了中国铁路勘探队员乘友谊号轮船奔赴坦桑,在原始森林中完成修建坦赞铁路勘探任务的故事。相声大师侯宝林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消防队员与酒鬼的故事,当中充满了精彩的笑料和「包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扬和肯定,成为相声发展史上精品中的精品。反观现在的一些相声作品,只知相声是语言艺术,不知要用相声特有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故事,针砭时弊讽刺幽默的功能严重退化,鲜有生动幽默的故事情节的相声,也就没有了生动幽默的笑料和包袱,有网友赠给相声演员一句生动的比喻:没有了艺术含量,有的只是演员间互相设置陷阱,插科打诨,大玩文字游戏,靠相互攻击,戏谑和贬损对方来讨好观众。解决相声小品节目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靠主创人员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慧眼识珠,深入挖掘,特别是小品节目的编创,要弓下身来,虚心向地方台学习,会同有关专家识才用才,狠抓创作,反复提炼和打磨,铸就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春晚节目编创金矿在群众的吐槽里!让我们把她挖出来,精心提炼,细细打磨,把春晚真正办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宴。